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15日 · 鉅亨集團. 貨櫃航商長榮 (2603-TW) 今 (15) 日公布去年財報全年稅後純益 2390.15 億元年增 880.98%,每股純益 45.57 如預期寫獲利新高紀錄展望今年長榮總經理謝惠全提出 5 個理由預期今年運價仍是欲小不易樂觀看待海運市場。 謝惠全說,市況好不好看經營者的睡眠就知道,「我睡得很好,連作夢都會笑」,他也透露,長榮美國線長約占比 60-70%,歐洲線占比有 30%,已議價中的歐美長約價較去年翻倍,一旦 5 月起新約生效,可有效挹注營運。 對於今年,謝惠全以 5 點說明,除了歐美長約價格翻倍,其次為今年大多數海運專業機構多預期供給成長仍小於需求成長, 即全年艙位仍是供不應求 ,客戶也預期今年艙位不足,願意以高價簽約。

  2. 2022年8月9日 · 華航長榮航近日紛紛公佈第二季財報除了擺脫虧損開始賺錢外值得注意的是客運收入都有明顯的回升除了疫情趨緩防疫政策放寬更是關鍵。 時序進入下半年,各家業者都在積極籌備新航線,機會挑戰分別有哪些? 防疫政策鬆綁華航客運收入增加逾五成. 航空雙雄在過去半年,都繳出不錯的成績單。 華航上半年度合併營收740.86億元,年增29.52%,稅後淨利來到31.53億元;長榮航上半年合併營收634.22億元,年增45%,淨利來到54.05億元。 營收、獲利數字之所以成長,除了疫情趨緩,業者持續增加班次外,也跟台灣在6月中旬開放旅客來台轉機有關。

  3. 2023年5月22日 · 檢視國內各家航空業者的2023年Q1表現長榮航空穩坐市占龍頭首季營收約新台幣44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約47.5%淨利約62.7億元每股盈餘約0.84元載客數達224.1萬人次隨著新冠狀病毒COVID-19影響淡化旅客信⼼恢復帶動客運大幅成⻑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19日指出目前航班數已恢復8成以上包含歐洲北美航線載客率超過9成看好下半年營運。 延伸閱讀: 長榮大哥張國華低調到名片沒職稱,卻是「平亂」的功臣. 不過,面對人力短缺、國際上對於減碳要求持續增加等挑戰,身為國內航空業龍頭的長榮,要如何接受挑戰? 長榮航空在近期發布的《致股東報告書》提到,除了穩健增加載客航班、布建航網之外,也會持續彈性調整經營策略。 長榮先蹲後跳,國境重啟後強化歐洲航點.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12月30日 · 貨櫃航商長榮 (2603-TW) 今 (30) 日傳出史無前例發出 40 個月的年終羨煞各界對此長榮表示實際上領幾個月可能因個人表現有些微差距但網傳 40 個月僅是平均值,最高可能有 80 個月應是過於誇大,40 個月應該已是最高;此外,傳出陽明 (2609-TW) 將發年終約 8 個月,預計 1 月發放。 長榮說明,實際上年終發出幾個月只有財務部門清楚,並因個人表現有一點差異,40 個月年終應是個人最高。 長榮前三季稅後純益 1582.79 億元,年增逾 13 倍,每股純益 30.27 元,由於第四季海運運價節節攀高,並未受淡季影響,市場預期,第四季將再寫獲利新猷,並先行反應在年終獎金上。

  6. 2023年5月31日 · 貨櫃航商長榮 (2603-TW) 今 (14) 日公布去年財報全年稅後純益 3342.01 億元,年增 39.82%,每股純益 (EPS) 達 87.07 元,續寫獲利新高紀錄,董事會也通過,每股擬配發現金股利 70 元,因為受減資影響,配息率須以合計共將發出現金股利 1481.49 億元,以稅後淨利 3342.01 億元來計算,配息率約 44.33%,以今日收盤價 171 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高達 40.94%。 長榮表示,去年航運業受疫情影響,碼頭港口壅塞使市場運力減少,業界普遍缺工、缺櫃和缺艙,秉持永續經營理念,將持續擴增船隊運力並調適航線及艙位,強化船隊防疫及航安作業,使營收表現再創佳績。 而考量未來經營環境各層面挑戰、資本支出規劃和公司永續成長,長榮董事會決議每股配息 70 元。

  7. 2022年5月4日 · 供需失衡下,航運價格自2020年底一路飆升,沉寂已久的航運業重回鎂光燈下,航運業者營收、獲利皆創下新高,讓投資人都想要持有一張航運股票當「航海王」。 回顧2021年,長榮海運(以下簡稱長榮)稅後淨利達新台幣2,390億元,年增880%,每股

  8. 2020年8月7日 · 長榮航目前未公佈第二季財報不過本來貨運營收占比就比較小華航29%長榮15%),盧衍良分析長榮的策略是利用客機手提行李置物櫃旅客座椅以及地板空間等區域裝載箱型貨物也有飛機拆除座椅增加地板面積載貨。 「但因總體空間受限在創造營收上便無法居於領先地位。 」加上利用客機載貨的作業受制於機門尺寸,長寬高超過範圍的物件都無法進入機艙,因此能夠載運的貨物品項也無法與純貨機競逐。 國籍航空靠貨運衝營收,已經成為疫情下新常態,不過全球疫情沒有趨緩跡象,這股商機紅利究竟還能吃多久? 「這個問題很難預期,主要是疫情的後續演變仍有諸多可能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