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14日 · 玉山金控科技長昇瑋13日傳出因為腦出血過世,享年44歲,根據《聯合報》報導,他是在跟女兒溜直排輪的時候不小心跌倒撞到頭,結果引發嚴重腦出血而死亡,也讓人擔心,「跌倒撞到頭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2. 2020年4月13日 · 玉山金控科技長昇瑋驚傳腦出血過世,享年44歲。 根據《聯合報》報導玉山金13日低調表示,昇瑋在假日運動回家途中發生腦出血,緊急送醫搶救後不幸辭世,全體同仁同感哀慟,公司痛失英才,社會痛失棟樑,經營團隊已向家屬致哀,將全力協助 ...

    • 猛爆性肝炎就是「爆肝」嗎?有什麼徵兆或症狀?
    • 猛爆性肝炎只要「不熬夜」就不會得到嗎?
    • 出現猛爆性肝炎前兆,要怎麼辦?
    • 猛爆性肝炎會對肝臟有什麼傷害?
    • 怎麼預防猛爆性肝炎?
    • 平常要怎麼保養肝功能?
    • 養肝食品有用嗎?要怎麼選?

    其實很多人俗稱的「爆肝」,是代表「熬夜過度」,但猛爆性肝炎並不是熬夜造成的,它是肝臟細胞在短時間內大量死亡、來不及補充,導致身體接近「沒有肝臟」的狀態,引發全身性的反應,甚至猝死。 一般來說,猛爆性肝炎還是屬於「肝病」的一種,所以初期症狀都跟其他的肝病很類似,但進展的速度更快,如果出現以下症狀持續3天,最好就到醫院做檢查。 1. 食慾不振 2. 容易疲倦 3. 噁心想吐 4. 有黃疸,明顯看到皮膚、眼白的泛黃 5. 排出茶色尿 6. 肚子脹、甚至出現腹水 7. 開始常常失憶、思緒混亂

    其實「熬夜」對於肝臟本身的傷害並不是那麼大,所以常常熬夜不太會造成「猛爆性肝炎」,但的確可能讓肝臟慢性發炎。根據好心肝基金會資料,台灣有一半以上的猛爆性肝炎患者,都是因為B肝、C肝等病毒性肝炎。 除了病毒性肝炎之外,其實另外一個常見的原因是「藥物中毒」。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王志堂說,有1000多種西藥可能引起藥物性肝炎,可是更危險的,是沒有經過嚴格審核的保健食品、自行去買的草藥。營養補充、膳食補充品,或是維生素、提振精神的保健食品,都有可能引起肝毒性,如果再吃下去,很可能就會變成「猛爆性肝炎」。 1. 病毒性肝炎:A、B、C、D、E型肝炎,包含急性、慢性,或是帶原者。 2. 藥物中毒:最常見的是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中毒,像是普拿疼、一般藥局常買到的退燒藥、感冒藥都含...

    如果出現了猛爆性肝炎的前兆,建議最好馬上就醫,告知醫師自己的所有症狀、發作時間,並抽血檢查肝臟功能,同時做肝臟超音波;因為抽血的GOT、CPT值,不能完全代表肝功能,所以還是要配合醫師的臨床診斷。 而猛爆性肝炎最可怕的是,黃疸出現2週內,或所有症狀出現8週內,就可能出現「肝昏迷」(肝腦病變),然後因腦水腫而死亡,所以症狀出現的時間,是非常需要注意的警訊。

    上述有提到,猛爆性肝炎最可怕的是,黃疸出現2週內,或所有症狀出現8週內,就可能出現「肝昏迷」(肝腦病變)。 因為肝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當肝功能因為某些原因受到影響,原本要在肝解毒的一些毒素跑到全身去,甚至跑到腦部,嚴重時就會造成肝昏迷(肝腦病變)。 不過剛開始時不會馬上昏迷,反而會看起來異常的興奮、有點多話,之後才會變得比較沈默、嗜睡,最後進入重度昏迷,然後因腦水腫而死亡。

    作息正常、三餐固定
    少吃成藥,或是來路不明的藥物
    多吃新鮮蔬果,少吃加工食品
    戒菸

    其實對肝臟最好的保養,就是「休息」。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高嘉宏說,很多人會想透過食物、營養來養肝,但他認為肝臟的細胞可以自然修復、再生,所以讓肝臟充分休息,反而是比較好的保肝方式。 而休息包含要有充足的睡眠、同時也包含要吃得健康,減少加工食品,而且不要吃太多,才能減輕肝臟的負擔。 「就拿維生素E來說,這類屬於脂溶性維生素的營養,是很多人強調的抗氧化聖品,但因為它容易囤積在體內,只要過量就會造成肝臟中毒、肝臟纖維化的問題,所以即使是好東西,吃太多也會造成肝臟負擔。」高嘉宏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師蘇柏名認為,有些保健食品的確有護肝的功效,但吃太多也可能傷腎,不要「為了A,壞了B」。 而如果真的有慢性肝病的人來說,蘇柏名說,水飛薊素(Silymarin)可以抗發炎、幫助肝臟代謝,還可以鞏固肝臟的細胞膜,甚至有修復、幫助肝細胞再生的功能,所以對於需要服用傷肝的藥物、又有肝病的患者來說,適量服用是可以的,但建議還是要諮詢醫師。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67歲兆豐銀獨董廖學興「猛爆性肝炎」發作辭世!恐怖肝炎致死率有80% 肝區疼痛是肝病嗎?還有這3種可能!身體發出5個訊號,告訴你肝不好了!

  3. 2020年3月26日 ·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研所所長立宗指出,化學治療是晚期胰臟癌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化療讓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摘除手術。 手術方面,最擔心的就是「沒切乾淨」,導致腫瘤復發,或是轉移到其他地方。 不過,現在有「根治性胰臟體尾部切除合併腹腔動脈幹切除」,有機會達成器官保存及腫瘤細胞零殘留。 要了解這個手術,首先要認識胰臟的結構。 腹部的血流供應就像是一條複雜的公路網,血管末端多數互相連通。 腹主動脈的第二分支是上腸繫膜動脈,分支出下胰十二指腸動脈供應胰臟頭部,透過胃十二指腸動脈與腹腔動脈幹相通,可以供應肝臟血流。 手術前的電腦斷層,可以確認這個側枝循環存在且沒有腫瘤侵犯;手術中,以血管夾暫時阻斷腹腔動脈幹,確認肝臟可透過側枝循環維持血循,就能進行這個複雜的手術。 晚期或已移轉,須全身化療.

  4. 2019年11月1日 · 當身體各處的神經內分泌細胞癌變,就會長出神經內分泌的癌症腫瘤,陳明晃說,像是胰臟負責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如果癌變,就會變成「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分泌過多的胰島素,讓人產生嚴重的低血糖症狀,賈伯斯就是罹患這種癌症。 神經內分泌腫瘤小檔案. 發病原因: 不明,任何人都可能發生。 罹病比例: 在台灣,約10萬分之1.5的罹病率,每年大約有1千名左右的新病例。 好發年紀: 不一定,但多半成年、中年之後才發病,10歲以下幾乎不會發病。 好發族群: 以家族史為主,比如帶有MEN1的基因的人。 好發位置: 60%是胃腸道,30%是肺部,10%是其他部位如甲狀腺、腎上腺、腎臟、乳房、攝護腺、子宮。 治療方式: 手術、放療、化療、荷爾蒙抑制劑、標靶。

  5. 2020年4月13日 · 玉山金控科技長昇瑋驚傳腦出血(出血性腦中風)過世,享年 44 歲。 陳昇瑋資歷豐富是台灣知名的資料科學及人工智慧頂尖專家,曾任台灣資料科學協會理事長、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研究員,創立資料洞察實驗室,發表超過 130 篇學術論文。

  6. 2020年1月9日 · 「癌症已經是慢性病了,但小細胞肺癌過去20年只有化療可以用,化療很有效,但只要復發就沒用了。」崇裕說,研究發現,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傳統化療,近6成患者無法存活超過1年,存活中位數只有4.9個月,根本還來不及做任何準備就過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