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 高溫資訊

    • 各地天氣高溫炎熱,明(26)日屏東縣為紅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8度極端高溫的機率,請特別注意。高雄市為橙色燈號,有38度極端高溫出現的機率;臺北市、新北市、新竹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請加強注意。桃園市、嘉義市為黃色燈號,請注意。

      發布時間:06/25 17:35

  2. 2022年4月25日 · 與病毒共存的時代──Omicron的新挑戰. 2022.4.25 最後更新. 2022年4月初,台灣再度爆發COVID-19疫情,傳播力更快的Omicron迅速籠罩全台,單日確診數很快突破 2021年5月疫情 最高峰值,1,000、5,000、6,000、8,000,屢屢刷新紀錄,國衛院更推估最高可能來到單日4.5萬 ...

  3. 2020年12月15日 · 觀察近年來在美國、歐洲、印度和北極等地發生的熱浪,以及各地因高溫引起的死亡,皆持續引發關注,以法國為例,僅僅在2019年夏天的2個月內,根據法國衛生部統計,即有近1,500人因高溫而死亡。

  4. 2020年4月10日 · COVID-19疫情初期,指揮中心不斷強調,一般民眾只有看病、陪病、探病者需要戴口罩。 2月7日衛福部網站便發布訊息,在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工具不必戴口罩,台灣目前沒有社區感染情形,只要遵守口罩使用三時機:看病、陪病、探病的時候要戴,有呼吸道症狀者應戴口罩,有慢性病者外出建議戴口罩,就能有很好的保護網。 搭乘通氣量足夠的大眾運輸(如公車、捷運、高鐵),不用擔心不戴口罩會被感染。 不過到了4月4日,指揮中心宣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應全面戴口罩,未戴者不聽勸最高可罰1萬5,000元。 指揮中心對此解釋,台灣已經有零星社區感染個案,出現不明感染源本土案例,更重要的是歐美疫情延燒,境外移入個案增加,需保持社交距離(人與人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防堵疫情,因此才會一改先前呼籲。

    • 高溫特報1
    • 高溫特報2
    • 高溫特報3
    • 高溫特報4
  5. 2023年1月17日 · 65歲以上長者前三劑疫苗接種率近8成,四劑接種率僅4成多. 新冠疫苗初期各廠牌多以2劑為完整接種劑型,第3劑為基礎追加劑,但研究發現,疫苗接種2劑,2個月後保護力即開始下降,Omicron變種病毒流行後,突破性感染增加,許多專家建議,接種3劑才算完整接種 ...

    • 高溫特報1
    • 高溫特報2
    • 高溫特報3
    • 高溫特報4
    • 高溫特報5
  6. 2021年2月8日 · 2019年12月,距離台灣1千公里外的武漢,傳出神祕不明原因肺炎流行。 不到2個月,病毒就橫越1千公里,飄揚過海來台灣。 一支全新跨物種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形成,以史上最驚人的疾速傳播,傳染速率是SARS的10倍以上,中國全境擴散、疫情重災區如臨末日,困鎖超過5千萬中國人,卻已止不住初時隱匿疫情,讓病毒朝全球蔓延。 歐美各國到亞洲的日、韓及台灣,從中國撤僑、航班禁飛,引發近代規模最大的一場全球隔離行動。 傳染病檢驗的不只是國家體制、行政效能、科學根基、人民素養,更需要跨國合作、彼此同理。 每一個國家的動作、每一道國際組織的決策關卡,影響的不只是群體生命安全、各國政經發展,更牽動全球局勢演變。

  7. 報導者Podcast節目,透過記者、事件當事人的第一手告白,和來自現場的收音紀錄,帶你走進新聞幕後、故事現場,感受更完整的真實。. 更多影像新聞. 《報導者》是由「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成立的非營利網路媒體,致力於公共領域的深度報導及調查 ...

  8. 致我們還能這般生活的日常──疫情升溫下的台灣【系列之三】. 基隆市進行社區感染消毒演練。. (攝影/蘇威銘). 2020年4月3日,全球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 確診人數破百萬大關,死亡人數超過5.1萬。. 這隻全新冠狀病毒從2019年底中國武漢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