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7日 · 1993 年,他與其他兩位工程師創辦了合夥創辦了輝達。. 儘管當時 30 歲的仁勳是三人中最年輕的,但另外兩人都認為,他學習速度夠快、已經準備好成為執行長。. 他們希望能讓競爭者「green with envy」(編按:意思是嫉妒、眼紅,也因此 NVIDIA 的商標形似綠色的 ...

  2. 2023年11月27日 · 輝達在創業的前 10 年,曾 2 度瀕臨倒閉,為何仍能在強敵環伺的半導體業勝出?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仁勳坦言,這是因為輝達比其他公司更渴望成功。

  3. 2024年2月28日 · 2023 年喻為「生成式 AI 元年」,輝達股價在這一年間一口氣翻漲 264%,更在 2024 年 2 月初,市值在一周內接續超車亞馬遜(Amazon)、字母控股(Alphabet),晉升為全美市值第 3 大公司。因為其產品 GPU(圖形處理器)正是 OpenAI 等科技公司在訓練生成式 AI 所需的裝備,在各式工具如火如荼的較勁中 ...

    • 課題一:認錯——正視錯誤並即時停損
    • 課題二:堅持——磨難過去,光明終會到來
    • 課題三:撤退——有策略地撤退,是成功的核心

    第一個小故事是,輝達所自研的第一項技術為 3D 繪圖晶片,主要應用於電腦遊戲,歷經幾代開發後為降低成本,找上日本遊戲大廠 SEGA 共同開發。然而,經過一年的開發後,黃仁勳發現輝達的技術策略已偏離了市場主流。那是一個生死關頭,若 SEGA 和輝達分手且不付款,輝達將面臨倒閉命運。 「讓我驚訝的是 SEGA 答應了,也因為他們的慷慨,讓我們能再活 6 個月。」最終,輝達開發出 RIVA28 顯示晶片。黃仁勳表示, 正因為輝達正視了錯誤並及時止損,並願意即時尋求結束,才挺過了倒閉危機。

    第二個小故事,是有關如今讓輝達站上近兆市值巔峰的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一種平行編程的模型和架構)。由於輝達過去用遊戲繪圖顯卡 GEFORCE GPU 運算時,沒有模型的作法讓運算的成本很高,利潤也大受打擊,因此「市值一直低於 10 億美元。」 而且因為當時 CPU 模型自 IBM 制定規格後,已經經標準化了 60 年,創造一個新的計算模型非常難,因此輝達 2006 年決心投資 CUDA 之後,受到很多投資人的質疑,輝達必須證明這項開發是有其市場需求,並不斷展示開發 CUDA 的好處。 直到 2014 年,一位 AI 學者把 CUDA 用在 GPU,因而開啟了人工智慧的年代,CUDA 才得以順利打開大門。「幸運的是,我們也發現人工智...

    第三個小故事,黃仁勳分享了在 Google 開發出安卓(Android)系統時,輝達所扮演的算力角色。黃仁勳回憶,當時手機市場正在快速發展,但競爭者眾多,輝達因此決定離開手機市場,「因為我們知道,輝達的使命是要來解決一般電腦無法解決的問題。」 輝達因而轉向發展機器人技術,從 0 開始創造出千億美元的機器人市場。「這真的得之不易,撤退對你們這樣的聰明人不容易,但有策略的撤退、知道你要什麼,是成功的核心。」黃仁勳說。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

  4. 2021年8月16日 · NVIDIA 承認 4 個月前 GTC 2021 發表會「造假」了,主導這場世紀騙局的正是 NVIDIA 執行長仁勳,但大家都騙得心服口服。

  5. 2024年1月9日 · 識忠| 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博士。1999 年進入廣明光電,2012 年加入廣明內部的 Robot 實驗室(達明機器人前身),2016 年起擔任達明機器人營運長。帶領團隊研發全球第一支有標準配備視覺辨識能力的機器手臂,現為全球第二大協作機器人品牌。

  6. 2024年2月5日 · 仁勳將擁抱失敗的工作態度融合到企業文化中。. 輝達創立於 1993 年,當時處於 3D 遊戲的萌芽期,繪圖晶片市場尚未成熟,產品竣工才發現無法安裝到電腦的硬體,是極有可能的。. 1995 年,輝達的第一個產品 —— 顯示晶片 NV1 推出後與微軟系統不相容、無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