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活動攝影 相關

    廣告
  2. 8秒在家DIY自製證件照,取得電子檔。手機拍到滿意,水啦證件快照機免費沖印紙本證件照,立即Go! 全程免出門,證件照自己在家手機DIY,AI 智能去背裁切、10 秒完成,紙本證件照送到家!

搜尋結果

    • 給相機裝上電池,並且充滿電。這並不是開玩笑,筆者身邊的人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帶著相機去拍照,到地方準備開機,發現沒有反應,一番檢查之後發現相機沒有裝電池,於是鬱悶了一整天。
    • 存儲卡帶了嗎?還有空間嗎?現在的相機存儲卡的種類已經很豐富,常見的SD卡、CF卡,和現在開始流行的XQD卡、CFexpress卡等等。首先,出門拍照一定要檢查相機裡有沒有存儲卡,沒有卡,難道拍了讓空氣存照片嗎?
    • 別忘了清潔傳感器。對於可換鏡頭相機用戶來說,也就是單反、微單相機用戶,傳感器很容易接觸灰塵,對畫面有所影響。我們可以選擇相機的清潔傳感器功能(菜單中可以找到),然後拿一個氣吹來吹一吹傳感器的表面,這樣大部分影響拍攝的灰塵都會被清理掉。
    • 照片的尺寸和格式調節。目前大部分相機的照片類型是JPG和RAW兩種格式,但是佳能EOS-1D X Mark III已經加入了HEIF的格式(最早在蘋果iPhone上應用)。
  1. 2018年8月9日 · 影像. 攝影界. 【攝影活動從京都國際寫真祭到香港攝影節 藝術展覽的美好願景. 撰文:蘇煒然 周穎瑤. 出版: 2018-08-09 12:35 更新:2019-03-04 21:48. 《京都國際寫真祭》(Kyotographie是日本京都一個大型攝影活動始於2013年每年春季舉行有別於傳統在藝術畫廊裏展示作品觀眾往往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展覽場地。 其另一個特色,除重點展覽以外,還有「KG+」衛星展:攝影師可自行籌備展覽同期舉行,並報名成為寫真祭一部分,優秀者若是獲得主辦方賞識,則有機會在來年的《京都國際寫真祭》中成為重點攝影師。 以2018年為例,《京都國際寫真祭》主要展覽連同「KG+」衛星展一共98個,那一個月,攝影氣氛遍佈全個京都市。

  2. 2024年4月9日 · 為鼓勵攝影愛好者拍下第九屆港運會各項活動的精彩瞬間捕捉參與者的動感時刻大會舉辦活力動感攝影比賽」,讓全港市民透過不同形式參與港運會支持十八區健兒作賽費用全免。 「活力動感攝影比賽設有公開組及學生組公開組歡迎所有本港居民參加年齡不限學生組則歡迎本港全日制學生參加每名參加者只可競逐一個組別最多提交五張作品。 每組均設有冠、亞、季各一名,以及優異獎十名,參加者可按以下方法遞交參賽作品,6月21日(星期五)截止。 1. 互聯網. 在第九屆港運會「活力動感攝影比賽」專題網頁輸入參賽者資料並上載參賽作品。 參賽作品必須為解像度不少於800萬像素的JPEG檔案,大小須為1MB至3MB。 遞交時間以完成所有照片上傳及登記程序的時間為准,逾時遞交,概不受理。 按此進入專頁 網上遞交作品.

  3. 2021年7月15日 · 終於放暑假了,各位家長準備帶小朋友去哪裡玩呢? 現在到開講OpenTalk分享親子相片,即可賺分換取豐富獎賞! 十位獲得最多讚好的人氣親子相片的用戶,更能賺取額外2,000「01積分」,立即把帖文分享到Facebook和Instagram,邀請朋友一起讚好吧! 「開講親子活動攝影比賽活動詳情: • 到開講上載一張親子相片必須由自己拍攝),並為相片加上標題在帖文內標籤 #親子攝影比賽 及 #親子活動 。 活動期間首3篇帖文,每篇可賺500分「01積分」。 • 首十位相片獲得最多讚好的用戶,更可賺取額外多2,000「01積分」 賺「01積分」可以當錢用,讓大家到會員專區、01 mall換購心水禮品! 立即出帖分享你的親子照片吧! 按此參加→ #親子攝影比賽.

    • 持續逼近
    • 人是靈魂
    • 行前研究
    • 培養直覺
    • 專注焦點

    一開始我是從風景照入門的,應該很多人都是吧?我覺得風景是很適合從基礎鍛鍊起拍照構圖能力的標的,因為風景就在那兒,想要把它保留下來,第一次拍不好可以拍第二次,第二次拍不好也還能再拍第三次,而且因為身邊通常沒有旅伴更沒有模特兒,所以拍再久也不會有心理負擔。我覺得自己的拍照基本能力,就是在追尋許許多多風景的過程中,不斷要求自己一定要捕捉出能逼近當下心中讚嘆的畫面而逐漸成形的。 但當去的地方越來越多,發現景點的重複性越來越高,像是到處都有的老街、到處都有的文創園區、到處都有的廟宇、彩繪村、燈塔……等等,已經逐漸拍不出什麼新意,這時就開始感到自己已掉入為拍而拍的狀態,算是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瓶頸。

    後來帶我突破瓶頸的,是2013年舉辦的「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當時我參加了該攝影展搭配舉辦的其中一場講座,那一場的分享人是《國家地理雜誌》的資深攝影師麥可山下(Michael Yamashita),他那天說的一句話讓我受用至今: 我相信對很多攝影人來說,這句話應該是基本中的基本,但聽在當時的我耳中,真的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所以後來的旅行,我開始嘗試把人放進我的畫面中,一開始的確有感到照片生動多了,成就感提高不少!但這方法用了近一年後,卻又逐漸感覺某些畫面「不放人不好,放了人更怪」,這種莫名的尷尬,算是第二次遇到瓶頸。 【相關圖輯】:青衣夕陽秘景5個打卡貼士 攝影達人教影青馬大橋日落入樽/射龍門(點圖放大閱讀)

    直到參觀了2014年的「LIFE:看見生活-經典人生攝影展」,看到展覽中每張照片所呈現的各地人生百態,我才意識到原來照片不僅只是找個人放進去,更重要的是要在對的地方,要放進對的人,不同的人與環境的互動是有不同意義的。而且我喜好的路線偏向古蹟、廟宇、與民俗,所以若想要捕捉到能精準傳達地方特色氛圍的畫面,那至少要先了解即將前去的地方,曾經有過什麼樣的歷史,以及當地人曾經的生活樣貌才行。 所以我的旅行到這階段,已經不再是說走就走了,我需要在出發前對當地做大量的功課,了解過往的事件、如今的殘留、還有過程中當地生活樣貌的改變,尤其很多小風俗常藏在市鎮的角落,並不廣為人知,所以得在事前做好研究,才知道何時該去何地,才可以看見什麼。 知識量的改變,讓我這時期的照片開始有味道了,也可以進一步與別人分享旅行中...

    後來的突破點是在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因為那時候幾乎天天在抗爭現場,現場的環境也不斷在變化,加上強烈的情緒感染,讓我當時在立法院一帶幾乎是一有感就按下快門,沒太多時間思考。另外那陣子也有許多傑出的新聞攝影記者拍下許多精彩的畫面,並在每天的新聞釋出,所以每次自己看到就會不自覺揣摩「他怎麼抓的到這個角度?」或是「這個拍攝位置我到的了嗎?」之類的問題,有種在跟前輩偷師並高速成長的快感。 後來回顧那段紛擾的日子,有幾張作品是我覺得現在看到仍會有悸動的。因此才意識到,比起構圖技巧或事前準備,對當下身遭的觀察以及情緒的敏感度更加重要。所以後來我開始大量涉獵各種大師的作品,如柯錫杰、森山大道、阮義忠、張照堂與許多國外知名攝影記者的作品,去吸納這些巨匠在走進一個新環境時,面對周圍的觀察角度,並嘗試把自...

    後來在兩三年前,透過朋友的關係,認識了近期討論度很高的新銳攝影師李翔,他的攝影集《差差工作日誌》給了我極大的刺激,因為他的主題都是他在日常執行郵務工作時順手捕捉的畫面,拍攝角度很平實,不是需要將身體扭曲成各種角度的取景,但照片傳達出的情感卻是撲面地濃烈。因此在一次的見面機會中,我拿出自己的作品向他請教,他看了一會後說: 「你的照片裡面重點太多了。」 「你想要用一張照片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都包進去,結果反而會讓整張照片沒有重點。」 「你試著一張照片只講一件事看看。」 當下聽到,真的有種當頭棒喝的感覺,因為自己過去拍照的貪念完全被點破!仔細回想的而且確,自己每次拍照時,都常常會有想喬好眼前所見事物在畫面中的位置後,再按下快門的習慣,明明該是隨興的「街拍」,卻像是大費周章的「擺拍」,且更因此錯過許多一...

  4. 2020年10月25日 · 這期的推薦想為大家介紹一些攝影App分別從前期拍攝後期修飾藝術濾鏡圖片包裝和動態圖像五個方面列舉了各個場景下可能會用到的App希望你會喜歡。 01. 前期拍攝. 俗話說,「七分拍三分修」,前期拍攝在攝影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前期拍攝得當,可以大大減少後期的工作量,否則可能就是「拍攝一時爽,後期火葬場」。 一個專業的攝影師,在前期拍攝時可能需要仔細琢磨,尋找遵循構圖原則的拍攝角度。 但對大多數攝影小白來說,技術不夠,工具來湊,如果挑對了好的App,也能讓你直出的圖片顯得獨特。 這裡推薦三款主打膠片風格的攝影App以及一款專拍美食的App(點圖看介紹): + 12. 02.後期修飾. 拍完照片後,修圖是發給朋友前的常規操作. 這裡介紹一些修圖常用的App(點圖看介紹): + 15.

  5. 2019年7月16日 · 出版: 2019-07-16 18:30 更新:2021-12-06 15:25. 香港知名攝影師李秀恒耗時數年踏遍中國大江南北多個少數民族地區從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青海到蒙古族聚集的吉林內蒙再到東南沿海島嶼用鏡頭定格16個豐富多彩的大型民族節慶活動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