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16日 · 304不鏽鋼在台灣俗稱為白鐵」,具良好抗腐蝕性用途最廣包括工業家具裝飾行業和食品醫療行業。 316醫療級不鏽鋼, 因為 比304不鏽鋼多含有一種鉬(Mo)元素 ,所以更耐腐蝕、更堅固,價格也更高,為用途第二廣泛的不鏽鋼。

    • 東西文化交萃的新古典美學:日治時代的華山建築
    • 清酒工坊:行政大樓,1914
    • 樟腦工廠:紅磚六合院(市定歷史建築),1918
    • 高塔區(市定古蹟),1914、1920
    • 煙囪:最高建築(市定古蹟)與鍋爐室,1931
    • 「貯酒庫」:烏梅酒廠(市定古蹟),1931
    • 紅酒倉庫:四連棟(市定歷史建築),1933
    • 米酒作業場(市定歷史建築),1933

    華山雖然建造於日治時代,其建築特色卻帶有濃濃的西洋色彩。原因,要從十九世紀的歐洲開始說起。 當時的歐洲正挖掘出許多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建築遺址,加上社會動盪,革命風潮爆發,促使了新古典主義抬頭。在精神思潮上,歌頌古希臘羅馬時期公民尚武的精神;在藝術美學上,崇尚古典時期的題材與風格,強調均衡、節制、對稱。而當時的藝術家和建築師也融入了過往流行風格的特色,形成一種全新的復古風潮。 這股風潮從歐洲開始,蔓延到世界各地,正處於維新時期的日本,迫不及待的擁抱了西方文化潮流。 古典與現代碰撞,西方與東方交匯,一種全新的建築美學於焉誕生,無法用過往西方學者的名詞予以分類,知名建築學者傅朝卿稱之為「西洋歷史式樣建築」。並在甲午戰後隨著日本流傳來台。 而當時台灣的「西洋歷史式樣建築」風格可大略分為四種。 一、來自...

    清酒工坊落成於1914年,為生產蝴蝶蘭的芳釀社時代,最早期的建築。 清酒工坊的外觀格局方正,二層樓高,採用厚磚建造來隔絕外部溫度,內外牆均厚達一米。立面採用大量的開窗,窗戶的設計為拱形,承襲了西方的新古典建築風格。內部空間配置以各式機器為主,整體建築構造和當時日本本土的清酒工場相當類似。 較為特殊的是它的牆面,厚磚外部有一層名為「洗石子」的「仿石粉刷 」,敷料以水泥漿、石粒、石灰混合,這項新技術由日本人所引進。當時日本流行西式古典風格,其模仿對象就是歐洲國家的石造建築,而「洗石子」在保護建築結構同時,在視覺上還具有良好的仿石材建造效果,成為日治時期廣為使用的表面裝修材料。 1922 年芳釀株式會社因為財務問題與政策因素等改由專賣局經營,清酒停產。在短暫作為紅酒、米酒的釀造儲藏空間後,經營者因...

    樟腦昇華工場是「日本樟腦株式會社」的台北支店,落成於1918年,位在芳釀酒場的西北側。 昇華工場由多棟一層樓的紅磚建築構成,格局採長方體規劃,因使用功能的緣故,建築立面採大量的開窗設計,以便工場作業時通風散熱,建築規格樣式統一。 明治維新後,日本首屈一指的建築師辰野金吾從英國引進維多利亞時期的技術,以紅磚與木材為主要材料。當時在台灣的日本建築師,有不少人師承於辰野,而昇華工場的建築風格就是他自創的「自由古典風」。 此風格主要特徵為紅磚外貌和橫貫立面的白色水平裝飾,從窗框、門框和屋簷側邊,可看見特意塗上的白漆和古典風格的浮雕裝飾。這樣的浮雕一般多當作柱飾,但辰野給予建築師更大的揮空間,屋頂也沒有一定的形式要求,但基本上採用古典元素,如圖中所見的三角斜式屋頂。在昇華工場關閉後,後人稱此建築群為「...

    高塔區由兩種不同年代的建物所組合成,分別是 1914 年建造的事務室和 1920 年增設的酒精工場。 灰色部分的建物外牆為洗石子,落成於 1914 年, 由三層樓、二層樓和一層樓的三棟相連建築所組成,形成一個 L 型的配置,作為當時的事務室。因其辦公用途,立面用大量開窗來增加採光,空間結構也較為複雜,不同於其他的工場簡單方正。 和園區內其他建築相比,高塔區的外觀相對活潑。特別是在窗戶的設計上,每扇窗都有精緻的凹槽和裝飾邊,在比例的安排上也經過精算。以最高的建築為例:一樓為優雅的大型拱窗,二、三樓則是較小的長方形窗。 而在建築的側邊,四扇長方形窗則集中在一個大的拱形凹槽中,雖然花樣多變,卻因著建材簡單的配色和其嚴謹的對稱安排,使視覺上有整齊統一的效果,讓人不至於因為窗戶的大小和形狀不同而眼花撩...

    隨著日治時期工業技術的進步,鍋爐和煙囪在 1930 年代前後陸續在全台各地發展,台北酒工場在 1931 年亦新增了這項「現代化」的工業新動能。 鍋爐室為鐵骨屋架,挑高一層樓的磚造建築,結構方正,牆面塗上水泥,整體呈現灰色,建築外被配有樓梯。由於鍋爐運轉時酷熱難當,因此斜面的屋頂上有著大大的天窗,牆上亦開了多個排列整齊的方形氣窗,以利通風。鍋爐室是當時造酒的主要動力空間。它將蒸氣供應到各個製酒場,再把廢氣排向煙囪。 日治時期的鍋爐室造型皆類似,然而被保存下來的卻很少,華山的鍋爐室外型完整,替後人留下了日治時期的工業美學。 煙囪是配合鍋爐的設置,由當時的專賣局委託日本東洋壓縮會社建造,初建高達50公尺,煙囪底部內徑2.5公尺,頂上內徑1.2公尺。當時這個高度僅次於台灣總督府,從遠方望去,兩棟高聳...

    烏梅酒廠建於 1931 年,一開始的設置目的為「貯酒庫」,存放由台北酒工場自行生產的各種酒類產品。 「貯酒庫」的外觀在經過幾十年的風吹日曬下,其牆面的塗料早已斑駁脫落,現在呈現出帶橘色調的磚紅色,由於作為倉庫的緣故,其窗戶的設計偏小且數量少,也沒有多餘的裝飾。其山牆上的拱形窗和白色的水平裝飾,帶有西方建築色彩。 「貯酒庫」為獨棟式單層廠房建築,矩形狹長格局,這棟倉庫有兩個特殊之處: 其一為建材,1923 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造成大量傷亡,其中以紅磚造建築損害最為嚴重,引起當時建築學家的熱烈討論。在一片檢討聲浪下,鋼筋與混凝土建築材料的風潮興起。同時期的台灣也開始討論磚造的穩定性, 然而台灣人對磚仍懷有一種信賴感,因此在 1920 年代,多數建築仍為磚造,台灣的煉瓦場(造磚廠)依舊生意紅火,...

    四連棟建於 1933 年,主要目的為「紅酒貯藏庫」,為四棟樣式統一的獨棟式單層建築。當時的建築多採用磚與鋼筋混凝土搭配,下方鋪有卵石,使其更加穩固。 而在倉庫的設計配置上,以下幾項共同的機能需求,決定了大部分的形式:包括矩形平面的結構、進出口的鐵捲門、窗口的直柵、屋頂的避雷針等,可看出在工業發達的背景下,許多新功能設計開始逐漸普及化。 本建築的特殊處在於入口的山牆,上方開有四個氣窗,形狀排列成拱形,並配有拱頂石裝飾,窗櫺為洗石子,並在屋簷的兩側帶有水平裝飾。 1981-1987 年為因應金山北路拓寬的政策,紅酒貯藏庫棟從原本長度一致的規格,被改造為四棟連續但長度不一的建築。現在外牆種滿爬牆虎,用滿面的綠意擋住原本斑駁的灰。

    建於 1933 年的米酒作業場,在當時為台北酒工場內最重要的製酒場,一次掌管著工場兩項重點產品的命運——米酒和紅(露)酒的製造。 作業場由三棟南北向的矩行雙層建築和其兩側的造酒場組成,建材採用磚造鋼筋樑柱結構,牆面為洗石子,設有方形窗和拱形窗,窗櫺為木造,帶有一點英國的維多利亞風情。斜式的屋頂有銅製通風換氣塔,又俗稱「太子樓」,外牆邊緣特別以北投窯業會社的未上釉陶磚做裝飾。 建築物內部挑高近十米,目的是替二樓加上隔間,其主要功能為米酒和紅(露)酒的製造,在二樓的地上有許多當年為設置發酵槽而留下的圓形穿孔,直徑約五米。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這樣特殊的設計,意外讓陽光成為一、二樓視覺連結的重點。 米酒作業場因其釀酒而遺留下的特殊建築設計和完整的外貌,在 2003 年被台北市政府定為歷史建築,也成為現...

  2. 2017年11月16日 · 因為是長條彎成數字或問號狀,為了容易插在蛋糕上,附有高爾夫插球座般的蠟燭座。 最近可以看小小的整支粉紅色的生日蠟燭,不過照片上的這個是基本款,看起來有點不正經的恰到好處。 第一次買蛋糕時店家給我這個蠟燭,我請對方多給我一點,結果被拒絕了。 後來立刻在糕點材料行找到整箱出售的蠟燭。 但是買一箱,全都是問號蠟燭,買了 3 的一箱,整箱都是 3 號蠟燭。 我心想可以拆開來當作隨手送給日本人的伴手禮,或停電時拿來用,可以奢侈地在蛋糕上插滿一堆有如森林一般的問號蠟燭,光靠蛋糕店給的絕對做不到。 一看到時立刻想到數不盡的用途,所以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堆。 在台灣,就算年紀老大不小的人照樣用蛋糕慶祝生日。 上了年紀也能單純地為過生日而開心,這樣的天真爛漫或許該歸功於這款蠟燭。 尼龍台客袋.

  3. 2016年12月9日 · 什麼是閩南傳統式樣. 閩南傳統式樣可以說是在考量閩南地域特徵,且在尚未受到外來文化影響之下,傳統匠師表現出來的風格。 地域文化的形成,事實上存在著一些觸媒,其中地理特徵、語言與宗教信仰與儀典都可以用來檢視閩南文化。 不過因為閩南地域環境多變,有沿海地區,平原地區,也有山嶺之地,因此也出現了不同形態的聚落。 特殊的地理特徵是一個地域得以和另一個地域有所區別的基本因素。 因為聚落的分佈、資源的取得與民生物資的分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取決於該地域的地理特徵。

  4. 2015年4月1日 · 萬華區位於台北市西南方,東以中華路與中正區接壤,北以忠孝西路與大同區為鄰,西面環繞淡水河與新北市為界,南至新店溪,全區呈「胃囊」形狀。. 十七世紀末,本區有平埔族「紗帽廚社」沿著河流散居,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名為Mankah 的獨木舟。. 清康熙 ...

  5. 2019年5月29日 · 圖片來源:Namdaemun Global Market FB粉絲專頁. 【南大市場交通】. 地鐵:地鐵4號線至「會賢站」,5號或6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5號出口是中央大街,6號出口則是童裝街). 高鐵:搭乘高鐵至「首爾站」,步行約5分鐘即可. 一般公車:130, 104, 105, 143, 149, 151, 152, 162, 201 ...

  6. 2016年1月5日 · 它是世界重要文化與知識的寶庫,也是傳遞華夏藝術之美的殿堂」,並開始積極進行與北京正版故宮的各項交流,以及將封存的孫文銅像再次呈現。 然而因為政黨輪替,讓故宮政策轉了向. 在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一書,對周功鑫的專訪亦可見改朝換代的文化意涵詮釋鬥爭,明顯是一個去臺灣主體化的國家工程。 「他們(前朝)的做法會把故宮本來的特色打散。 博物館的經營不能太博,中華文化才是故宮的特色。 杜先生本來的想法不是多元化,而是去中國化。 方向不對,表示他對博物館的認識和專業性不夠。 因為故宮本來就是以宮中收藏為主,不可能再去結合其他亞洲的文物」。 對南院的看法卻又是「臺北故宮的文物不會搬過去,但是可以協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