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9日 · 科技巨頭 Meta 宣布,自 2024 年 6 月 26 日起,Facebook 上所有使用者的貼文和照片,將會被拿來當成 AI 的訓練素材,以幫助 Meta 改善人工智慧創意工具和其他 AI 相關服務。. Meta 指出自 6 月 26 日起,官方將開始實行全新的 Facebook 隱私權政策,而任何不提出異議的人 ...

  2. 2015年12月30日 · 例如 Lowe‘s 透過 FB 的短片宣傳,提供五種讓房間可以更好看、更舒適的方式,加深潛在客群或消費者的涉入程度。 持續讓消費者對產品保持好奇或興趣,提供有價值的資訊以後再漸漸滲入一點點行銷的內容,比較容易被市場接受。

    • 聊天機器人的金魚腦,這次終於進化了嗎?
    • 臉書最新 Ai 開源聊天機器人,對話可多輪、即時搜尋
    • Ai 界三巨頭 LeCun 按讚,不過馬斯克擔憂它的三觀

    AI 這種前後矛盾的表現,在人類看來就是沒有穩定的身份和個性,好像聊著聊著換人了,也難怪一直被當作人工智障。 現在,Facebook AI 團隊終於推出 BlenderBot2.0,在 1.0 基礎上添加了長期記憶和即時搜尋功能。 首先要記住自己說過的話: 記下自己說過的「我喜歡很多種音樂」,和「Kanye West 是我最喜歡的說唱歌手」這樣的資訊,避免後續聊天中出現矛盾。 人類說的話也要記住,比如最喜歡的專輯: 最後,如果人類提到了 AI 不知道的東西怎麼辦? 趁沒人發現悄悄去網上搜尋,還能把搜出來的資訊顯示出來: 查到對方喜歡的藝人 Beyonce 的出生地,並用「我去過那裡幾次」接上對話。 是不是像極了在和朋友聊天群閒聊時,還偷偷 Google 的你?

    Facebook AI 去年發布的 BlenderBot1.0 就已經做到了 94 億參數,在單輪對話生成上取得了出色的效果。 這次升級的重點是一個檢索增強算法,能從過去對話記憶和網路上的資料中提取出能用在當前對話的資訊。 對於訓練數據,Facebook 在群眾外包平台上發布了任務。 讓參與者在對話中扮演一個特定的人格,並隔幾小時、隔幾天對同一個話題進行討論,收集成多輪對話數據集。 AI 從網路上搜尋資料並用於聊天的能力,也是從人類那裡學來的。 同樣是在群眾外包平台上,這次的任務是讓一個人描述自己的興趣開啟話題,另一個人可以上網搜尋並接上對話。 這樣 AI 不僅能學到人類在面對不同話題的適合搜尋什麼關鍵詞,還能學到最後什麼樣的資訊可以用在聊天上。 實驗結果上,BlenderBot2.0 對之...

    三巨頭之一的 LeCun 第一時間轉發了 BlenderBot2.0 並評價為「首個能對任意話題、 Hold 住多輪對話的聊天機器人」。 馬斯克所擔心的,是 AI 從開放網路上獲取資訊很快會變得三觀不正。 他舉的例子是微軟推出的 Tay 機器人在 16 小時左右就被網友聊成了納粹支持者,最後被迫下架。 對於和 AI 討論「最喜歡的作品」這回事,有人表現出了不信任: 有網友看出了潛在的隱私風險: 你們說讓 AI 上網搜尋,不會是在 Facebook 上搜尋我發的貼文吧。 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到 Facebook 的 Parlai 平台下載模型和它聊聊看。 參考資料:Facebook AI Blog (本文經 AI 新媒體量子位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

  3. 2021年8月3日 · 李洋(左)王齊麟(右)麟洋配奪下 2020 東京奧運羽球男子雙打金牌。. 首圖來源: 體育署. 2020 東京奧運,讓「麟洋配」李洋、王齊麟、林昀儒、潘政琮、湯智鈞、黃筱雯等選手的名字為台灣國人所知,但台灣體育資源長期不足,在他們於此次奧運發光發熱之後 ...

  4. 2016年11月3日 · 台大車庫創業團隊開發「PicSee」,分享 時可自選縮圖、標題和網址,連藝人周杰倫、球星陳偉 殷等官方粉絲頁都在用。. (PicSee團隊提供). 過去分享臉書、Youtube等資訊時,縮圖和標題都是固定,方選表示,透過「PicSee」,使用者不只可自選圖片並放大,也可 ...

  5. 2021年1月12日 · Roy Austin(圖片來源: Facebook ). 臉書預計雇用 Roy 來協助預防平台上的種族議題、仇恨與暴力言論,以避免從去年夏天開始的各種風波再次發生。. 據臉書表示,Roy 將會在臉書的華盛頓辦公室中建立一個人權小組,不過目前組織的願景跟工作內容尚不明 ...

  6. 2023年10月27日 · LinkedIn 的每月活躍用戶數約為 3.1 億,Facebook 的每月活躍用戶數為 27 億,Instagram 的月活躍用戶數則有 10 億。.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 LinkedIn 上活躍的用戶,是掌握最多社會資源的族群之一,公關公司 Weber Shandwick 的研究指出, 掌握公司決策大權的 CEO 們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