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13日 · 蔡友月曾拍攝以醫療糾紛為主題的紀錄片、前往哈佛醫學院醫學社會學系參與全球精神疾病與健康的計畫一年,關心台灣精神疾病議題的人應該都聽過 《達悟族的精神失序》 ,而她至今仍舊持續回訪蘭嶼,從文化療癒的角度繼續這個研究。 李舒中念的是心理系,做過臨床心理師,之後轉向人類學,精神科病房成了他的田野地。 兩人的角色都跟這本書密切貼合,而基於學科訓練和長期關注方向,他們對於「人」如何面對疾病、文化以及現代醫療體制的拉扯,拉出了不同視野的觀察空間,也和參與講座的讀者(其中很多是精神科醫師)激盪出精彩的對話。 這場講座的講題原本訂的是「什麼是精神疾病? 什麼是精神疾病患者? 」,蔡友月和李舒中做了更細緻且在地的定位:如何成為一個現代的精神病人? 《兩種心靈: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醫學的觀察》,左岸文化.

  2. 總統府外圍的哨站,軍營內的寢室、曬衣間、大樹下⋯⋯2024年4月剛結束,全台已有16名職業軍人試圖自傷,最終13人不治,他們各自因為工作壓力或個人困境選擇絕路。. 國防部自2016年起宣示「零自傷」目標,至今仍累積134人死亡。. 當國家需要軍隊,軍隊卻和 ...

  3. 2024年2月25日 · 透過對於WHO會議及重要文件的觀察,本文預測了2024年六大全球衛生議題,這些主題皆凸顯一個關鍵趨勢:未來幾年的全球衛生議題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不僅要協助各國脫離大流行的影響、更要啟動下一個階段改革以趕上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的到期 ...

  4. 2017年10月24日 · 急診醫療急救中」,誰癱瘓了急診室類似台大醫院的醫學中心級醫院常會出現在急診室等病床超過一個禮拜的離譜狀況但某些區域小型醫院的急診室卻根本沒有人

    • 恐懼的總和──「摔倒了,誰負責?」
    • 錢哪裡來?從掃地開始自立之路
    • 「長輩躺著進去,走著出來」但,誰要犧牲利潤?
    • 改變照顧模式,員工能接受嗎?

    自立支援的最大挑戰就是翻轉民眾對「摔倒」的恐懼。屏東縣托媞園導入自立支援後,逐步讓老人家自行吃飯、從日常掃灑中訓練體能,但就是沒辦法完全達到「零約束」,原因就是家屬擔心老人家會摔倒。 托媞園主任吳惠瑩說:「解除約束反而是家屬不願意的,怕有安全問題,親友會來指責。我們都是以家屬的意見為主,畢竟他們是衣食父母。」在台中推動自立支援的永信松柏園,花了許多時間跟家屬溝通理念,大多數都樂於配合,但也有家屬堅持:「他年紀那麼大了,就把他綁起來就好了,不要折騰他了。」 長期輔導機構導入自立支援的雲林縣老人福利保護協會主任廖志峰也認為家屬的觀念很重要:「曾經有一位長輩跌倒,家屬就急著要機構停止訓練走路。但應該要思考,為什麼跌倒?是不是肌力不足,是不是要訓練肌力?」。 他說明:「就算一對一照顧都不能避免長輩跌...

    永信基金會是鐵了心要徹底執行自立支援,他們經營的兩間機構:專收失智長輩的台中清水心佳家屋以及大甲的永信松柏園,都花大錢讓軟硬體到位。心佳家屋房間裡裝設感應器,確保老人家安全;廁所處處有扶手、洗手台還可以上下移動;吃飯的餐具各式各樣,連單側癱瘓的長者,都可以找到傾斜一邊的盤子吃飯;松柏園有大型水療池,面向整片山景的浴室裡,放著住民自己的沐浴手套跟沐浴刷,鼓勵老人家自己洗刷。 資源吃緊的機構,其實一樣可以進行自立支援。私立小型機構托媞園沒花一塊錢,就已經成功讓好幾位住民恢復生活自理能力返回家中。他們沒錢請物理治療師,也不可能買幾百萬一台的能力回復機,而是透過日常掃灑讓老人家們活動筋骨,也增加對機構的歸屬感。另外,主任吳惠瑩特別強調,他們不為自立支援做額外的paper work,工作人員只要拍照、...

    自立支援有個口號:「長輩躺著進去,走著出來」,說的是這些本來臥床的長輩,受到自立支援的照顧後,可以相對健康地返家。2年來,托媞園已有5個長輩生活能力恢復到可以返家了。把客戶送回家,犧牲自己的利潤,確實滿令人掙扎。吳惠瑩認為,負責人要願意承擔這結果;而且,往好處想這些返家的長輩,未來還可能會是客戶,加上口碑行銷,可能還會吸引其他親朋好友。 政策上缺失還有:當老人家失能狀況減輕,政府的補助越少,簡直就是在懲罰做自立支援的機構!林金立建議,政府應該要整合目標,如果目標是減緩失能的話,那應該要獎勵機構,比方說機構幫助老人家拿掉一根管路可以獲得獎勵。而不是嘴上說著要減緩失能、提高返家率,政策上卻背道而馳。

    屏東縣社會處詢問轄內13間推動自立支援的機構,發現許多負責人擔心員工會因為工作內容改變而離職;但實際上,這2年推動下來,整體的離職率稍微變低了。 雲林縣同仁仁愛之家2013年開始實施自立支援,在這之前,離職率是28%,實施2年後降到8%;甚至,這3年新進的照服員,有7成是30歲以下的大學生,顛覆了大部分人認為年輕人不願意入這行的印象。 在自立支援下,照顧工作雖然還是忙碌,但也更令人有成就感。27歲的廖方啟,是同仁之家護理照顧組副組長,他認為剛開始導入確實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很多年輕照服員在機構待不久,除了辛苦、低薪外,更因整體氛圍死氣沉沉,讓自己也跟著鬱悶。 林金立說,在「三不、四要」做到後,老人家變得開心,工作者精神也變好。照顧工作不僅限於把屎把尿,還激發出更多的可能。像是同仁仁愛之家...

  5. 2020年8月13日 · 報導者記者陳潔楊智強在今年從一個鋼瓶開始揭開讓許多青少年甚至國小學生上癮癱瘓死亡的笑氣危機」。 「沒想到它規模這麼大取得這麼容易卻偽裝得這麼無害,」在見過笑氣吸食者販賣者之後智強這麼說。 透過數據的比對和第一手採訪,《報導者》團隊發現台灣一年有26萬公斤笑氣,經過轉手而從列管機制中消失、不知去向。 同時,只要在社交網站打上對的關鍵字,一瓶瓶笑氣鋼瓶就能宅配到府,許多年輕人把它裝進氣球吸食,當成派對助興物質,卻不知道將賠上的是什麼代價。 記者陳潔和吸食者的訪談,清楚的描繪出吸食笑氣後不可逆的傷害,最嚴重時,吸食者小柔一天要吸10公斤的笑氣,「她跟她媽媽說自己要完蛋了,然後就倒下送醫了。

  6.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2017年進行的「家人住院期間的照顧經驗與壓力調查」顯示,有17%受訪者是獨自一人負擔親人24小時的住院照顧工作。 「近來,常有年輕護理人員跟我說,病房裡常有哪個病房的家屬又昏倒了,現在家屬比病人早過世的不少,」台大醫院前護理部主任周照芳說。 「不管再累,都要照顧自己的媽媽,即使我知道自己以後也會是孤獨老人。 44歲的阿龍,這句話說出許多中年「獨子女」心中最大的憂傷。 因為父親早逝,多年來做為獨子的他,不僅是一家之主,更是媽媽唯一的支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