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而現今性別的意涵,已超越男、女性別的社會建構意義,更包含了會影響個體或病患健康需求的背景因素 ,因此,具「性別敏感度(gender-sensitive)」的健康照護,是指醫療專業人員能覺察現存醫療照護中性別差異,並能將此覺察應用到相關照護決策中的知識及能力。
      enews.cgu.edu.tw/p/405-1043-39985,c7037.php?Lang=zh-tw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8年8月9日 · 作者簡介: 成令方,東海大學政治系畢業。 早年在英國Leeds大學研究中國共產黨在江西蘇維埃興起的社會政治史。 受到英美女性主義的啟發積極參與婦女運動決定轉向性別社會學的研究在英國Essex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論文研究台灣醫師專業的性別關係1945-1995),開啟了對性別與醫療領域的興趣回台灣後先在輔仁大學社會系授課因人工流產議題與天主教校方衝突剛好2001年高雄醫學大學成立性別研究所決定南下開拓性別與醫療的教學研究領域。 這些年除了在性別研究的教學與研究耕耘外,還積極推廣在醫護界的性別平等教育,翻譯社會學與性別研究的書,例如:《見樹又見林》、《性別打結》,編輯性別、醫療相關書籍,例如:《醫療與社會共舞》,也參與地方政府和教育部的性平政策制定。

    • 何謂「生理性別」?
    • 「性別認同」又是什麼?
    • 從衣著到行為舉止跨越界線,都可以是跨性別

    生理性別參考《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1》的說明,表示一個人在生物學上屬於男性或女性,以基因性別和解剖性別來判定。由於當事人的生理性別是由醫療專業人員「指認」,又有一說更精確的說法為「指定性別」(assigned sex)。除了光譜兩端的男、女兩性,有些人一出生時可能同時有男女生殖器官,或是男女性徵都不明顯,即為雙性人(intersex)。 在台灣,衛生福利部依國外比率萬分之2推估,台灣約有4600多名雙性人、每年約40名新生兒是雙性人。 1. 是男是女等「長大再決定」,衛福部規定「雙性人」手術年齡規範

    參考《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1》的說明,人們通常是經由生物、文化與心理等成分的交互作用,發展出自身的性別。與心理社會成分相關的,包含了指定性別與性別認同。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指的是人們對自己性別的感受,內化且認同自身屬於何種性別。傳統二元的角度,性別認同分為男性與女性,但如果將性別認同視為連續性的光譜,這中間就有許多變化存在。 1. 性別流動:當事人認為自己的性別認同是流動變化的,並非固定在某一種性別。 2. 性別酷兒:當事人不願讓自己的性別認同受到既有名詞的定義,既有的名詞無法充分解釋他們的認同。 3. 無性別:廣義說法為無性別身份,或作為中性性別(gender neutral),當事人接受自己非男、非女。

    跨性別一詞是個定義困難、涵蓋範圍廣泛的詞彙。依據游美惠在《性別教育小詞庫》整理的介紹,跨性別可以同時包含好幾個族群: 綜合既有的定義與看法,普遍的共識是將這詞視為一個雨傘術語(umbrella term),也就是總稱,涵蓋了從衣著到行為舉止上跨越性別界線的多個族群,也因此扮裝(Cross-dressing,縮寫CD) 以及變性者(Transsexual,簡寫為TS)也都是廣義的跨性別者。跨性別者並非如社會刻板印象所認為一定要動變性手術。 較為二元的看法,是將跨性別者分跨性別女、與男,代表當事人的性別由男(女)轉換到另一個性別。以光譜的角度,跨性別則可包含性別認同流動者、不受既有名詞定義的酷兒,以及認為自身不屬於任何性別的無性別者。 疑性戀所涵蓋的情形也相當廣泛。依據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的介紹...

  3. 性別 (GENDER)是社會文化的結果行為壓力和生活方式都與疾病相關例如醫療可近性求醫的模式個體如何使用醫療等。 很難清楚劃分性與性別,性會影響性別,例如,睪固酮造成較激進的冒險行為、不願尋求幫助。 性別也會影響性,例如,運動習慣會與性荷爾蒙分泌有關,進而影響身體功能、骨質密度。 1.3 Gender Leads to Improvements in Medical Care 性別引領醫療照護的進步. 1.3.1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athophysiology,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更加了解病態生理學、風險因子,和臨床顯現.

  4. 2018年5月7日 · 性別醫療 (gender-based medicine)不單只談基因生物表現型的性別差異更包含社會文化及影響健康的任何因素它根基於1970年代的婦女運動但性別醫療並不是只有婦女健康或二元性的性別健康議題也延伸出對於LGBTI (女同性戀 (Lesbian)、男同性戀 (Gay)、雙性戀 (Bisexual)、跨性別 (Transgender)、雙性人 (Intersex))群體的討論。 性別醫療也是一種社會正義的實現,世界衛生組織 (WHO)指出因性別所造成的醫療差距是不公平、不正義、不必要且可避免的,此差距的評估除了需求還有結果──因為性別的不同,雖然給予同樣醫療,所造成的結果也可能不同,因此這也需要考慮在內。 無效的研究.

  5. 性別肯定治療 作為性別轉換中的醫療手段是跨性別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跨性別醫療涉及到 非常規性別 、 性別重置療法 、(與暴力和心理健康相關的)健康風險、世界各國各地區跨性別者獲取醫療資源的不同境況等多個領域。 非常規性別和醫學 [ 編輯] 性別多樣性在醫學文獻中的定義是「在文化定義的特定性別規範的範疇之外的性別認同、表達或行為」 [2] 。 數個世紀以來,性別多樣性在醫學上被視為病理性的 [3] [4] 。

  6. 性別意識(gender consciousness)係指個人對性別差異的認知。 所謂性別差異,又可以粗分為生理性別(sex ),社會性別(gender ),以及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 作為醫療專業人士,吾輩對上述不同層次的性別差異之認識,將大幅影響醫療處遇的細緻度。 有效提升性別意識的敏感度,對落實醫療個別化的理想大有助益。 在推廣性別意識的策略上,『性別主流化』乃一主要工具。 1985年,於肯亞首都奈洛比舉辦的第三屆世界婦女會議,首度發展出『性別主流化』的概念。 『性別主流化』自此漸漸成為傳佈性別意識以及實踐性別平等的重要方法,經1997年聯合國擴充其定義如下:『係指在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上評估所有有計畫的行動(包含立法、政策、方案等)對男女雙方的不同含義。

  7. 2020年7月17日 · 性別是什麼要談性別多元就不能不先了解什麼是性別。 在英文裡,「性別」至少包括以下兩種不同意涵: 性(sex):指的是跟生理/身體相關的性別,或稱生理性別。 性別(gender):指的是我們在社會上表現出的性別身份,或稱社會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