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3月6日 · 究竟什麼是「創新板」?投資市場已經有了上市、上櫃、興櫃,為什麼還要開放創新板和戰略新板呢?與一般上市股票有什麼不同?散戶可以參與投資嗎?本文帶你一次看!創新板、戰略新板有什麼不同?與一般股票又有哪些差異?

    • 創新板 (Tib)是什麼?
    • 戰略新板(Psb)是什麼?
    • 如何參與創新板、戰略新板?
    • 創新板、戰略新板交易制度
    • 創新板、戰略新板最新消息
    • 創新板、戰略新板結論

    創櫃板全名為「臺灣創新板」(中文簡稱:創新板;英文名稱:TAIWAN INNOVATION BOARD、英文簡稱:TIB)。上市掛牌公司是鎖定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及創新能力(如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或是創新經營模式的創新事業,掛牌標準以「市值」為核心,並輔以營收或營運資金的要求。 其他創新板上市條件,還包含:為公司需設立登記滿 1 年以上,申請公司或是任一從屬公司有 1 年以上的業務紀錄,申請上市時普通股發行股數達 1,000 萬股以上,證券承銷商上市輔導屆滿六個月,即得申請上市,不需在興櫃掛牌。不同類型公司,詳細上市標準如下:

    創櫃板全名為「戰略新板」 (英文名稱:PIONEER STOCK BOARD,簡稱 PSB),是為了配合新創企業發展需求,櫃買中心在現行興櫃市場增設「戰略新板」,申請掛牌的公司以「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或「其他創新性產業」為目標企業。與一般板相同之處,在於發行公司申請登錄,皆無設立年限、獲利能力、股權分散等條件限制,但是在登錄時需有 2 家以上證券商推薦。

    你可能會問如果我很喜歡這些新創事業,一般散戶 可以參與投資嗎?從目前交易制度 ,僅限於「特定的投資」者,如果不符合條件的一般散戶是無法參與的!原因在於,證交所考量新創公司多屬發展階段,投資風險相較於一般上市櫃公司高,為了保護投資人,僅限 3 類「合格投資人」可以投資,資格如下:

    證交所表示,創新板交易制度比照現行開、收盤採集合競價決定開、收盤價格,盤中則採逐筆交易之競價機制,並維持每日市價升降幅度 10% 為限。但盤中不得零股交易 但盤後可零股交易,初期不納入當沖標的、暫不開放信用交易、借券交易及款項融通業務。

    為了加速創新企業上市籌資,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會進一步放寬創新板發行面及交易面等 6 大規定,新制度預計最快可在 2023 年 9 月上路。 在發行面來看: 1. 刪除原訂「資本額達 1 億元」的公司規模條件 2. 創新板公司申請改列一般板時,免除二次集保,但若創新板公司經營團隊發生異動,新任應集保人員於改列一般板時,仍應提交股票辦理集保,集保期間自改列一般板上市買賣日起計算 3. IPO 時對外公開銷售提撥比例下限規定由 3% 調高為 5%,並增訂創新板公司申請改列一般板時,仍應提出至少 3% 額度辦理公開銷售。 若是以交易面來看: 1. 將法人的證券交易經驗由 2 年減為 1 年,自然人財力證明由 500 萬元下修為 200 萬元、平均所得由 150 萬元降為 100 萬元 2. 調整改列...

    看完後有比較了解,什麼是「臺灣創新板(TIB)」和「戰略新板(PSB)」了嗎?這個制度在研議時,市場上也有許多人反應投資門檻過高,建議要放寬資限制,才能吸引台灣的新創獨角獸願意進入。反觀,美國那斯達克孵出了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巨型科技公司,靠的是不僅僅是經營交易所,還多了商業化、跟進商業趨勢的彈性空間,甚至還提供技術服務與顧問諮詢,顛覆了我們一般對交易所的想像。在資本市場這條路上,我們還可以持續的更進步! 【延伸閱讀】 1. b「上海科創板bbb」是中國納斯達克?b相關指數、ETF 完整介紹! 2. 股市解密:為什麼散戶一買就跌,一賣就漲

  3. 2023年10月23日 · 除了我們熟知的上市櫃主板外,臺灣又有、戰略新,而創新板的差別什麼,對於新功能為何,我們就藉由本文來介紹。. 最近新圈的一個新聞就是知名新「走著瞧Gogolook」申請「創新板」(臺灣創新板Taiwan Innovation Board,TIB)掛牌交易 ...

  4. 2023年12月22日 · 創新板放寬獲利門檻,改以市值認定 至於創新板與上市之間的差別,最主要是放寬財務認定的標準,以市值取代獲利能力。另外,創新板同樣設立了投資人門檻。 對於新創公司來說,要有能夠「獲利」,滿足上市櫃的條件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5. 2023年8月23日 · 創新板自2021年7月開板以來,再次迎來重大的變革。證交所22日宣布放寬了6大規則,並擬開放信用交易。 創新板如其名,是為了服務創新事業走向資本市場存在。

  6. 2021年7月20日 · 創新板是台灣證交所特地規劃出來,供新掛牌上市、上櫃的板塊。 主要差異在於證交所一般板通常會考量資本,科技業必須達到 3 億元以上、一般公司 6 億元以上,且營收有必須無虧損等要求;而考量新創事業在國際上則通常在開創前期大量虧損,投資人則著眼其成長性,以估值來衡量而非營收,因此新創板也改以市值+營收+營運資金來作為標準,並且簡化上市流程以符合新創快速成長的需求節奏。 創新板詳細標準如下: 市值+營收+營運資金(針對有營收但產銷尚未達到規模經濟者): 市值不低於新台幣 15 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新台幣 1.5 億元,申請公司需證明有足供上市掛牌後 12 個月之營運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