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26日 · 重要宮廟:臺南白龍庵、北港五福宮、馬祖南竿鄉五靈宮廟. 五福大帝是福州地區在地的特殊信仰,不過此信仰並不受到官方的青睞。. 在清代,官府認為此類信仰是巫術淫祠,曾下令要取締禁止民眾崇拜,《福州太守毀淫祀歌》中就描述了福州的五靈公 ...

  2. 2014年8月27日 · 現在,你會在南崁小街道上,看到這間白色 fashion 設計的小書店,吃完南崁美食的同時,別忘了踏進這間小書店,感受它的文化魔力。. 蘆竹南崁地區近年來台北外移人口越來越多,但文化水平卻很難與台北相提並論,主因之一是地方上長期欠缺文化空間 ...

  3. 2016年2月3日 · 南崁 1567 小書店的店內排列方式仿照她記憶中的家中老書店,只有傳統的整面書牆,沒有平面的主打書區。 店內除了販售書籍、藝文商品,還有一個 小小的展覽牆面 ,以及一個讓你可以舒服的坐著喝咖啡閱讀的座位區。 小書店開幕將滿三年,問到她的經營心得,「只有笨蛋才開書店! 」目前店內的盈收只負擔得了書款和水電費,卻付不出自己的薪水。 面對如今低迷的閱讀風氣,夏琳認為主因是休閒娛樂的種類變多,使得現代人變得缺乏耐心,難以專注閱讀。 因此,她想要創造的是一種讓人輕鬆重拾書本的氛圍,它以「社區裡的書店」自居,希望自然而然地 讓鄰居沒有壓力地晃進來 ,然後順手拿起一本自己讀得下去的書。 考量地域性,店內選書以不失文學性的藝文書為主,以及一些專為社區孩童準備的繪本。 公民社會中的社區發展模式.

    • 神明為何要進香遶境?
    • 百年來的進香大軍
    • 進香:神明的靈力充電站
    • 香火才是靈力本體!
    • 一炷香的神奇體驗
    • 打開「時空膠囊」,進香路線按著古地圖進行
    • 「Be Water」民間信仰也懂!
    • 推薦閱讀

    香火裊裊中,十萬信徒、九天八夜徒步,無論男女老少、貧富階級皆點燃一炷炷香,與神明對話,直達天聽。臺灣的媽祖進香遶境超過百年歷史,被稱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進香遶境有何意涵?香火又象徵什麼意義?為何年年吸引十萬信眾徒步百萬公里?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張珣研究員,她認為香蘊含許多價值與象徵,而民間信仰如同「時空膠囊」,將無數歷史、文化、政治痕跡保存下來。

    1984 年,張珣第一次隨著中研院民族所團隊,參與媽祖進香遶境。六、七萬的香客,黑壓壓一片,步行路程沿途沒有路標,要走往哪裡? 跟隨著長長的進香隊伍,張珣腳底起泡,步履維艱,但舉頭望去,身旁盡是年邁長者。她好奇一問,這才知道長者們是多年的香客,雖然沒有進香指南,他們依舊可以按照百年來既定的路線,從大甲鎮瀾宮前進北港朝天宮。 百年來,信徒沿著清代的進香路線,徒步從一座廟宇再到另一座廟宇。作為全球最大的宗教活動之一,「媽祖遶境」已從日治時期的幾百人,暴增為今日十萬進香大軍。進香遶境究竟藏著什麼神秘力量?為什麼廟宇年年都要進香?

    進香就像神明的靈力「充電站」,由信徒隨侍保護神明,返回老廟或母廟增添靈力。 民間相信,神像的靈力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退,需要透過「謁祖割火」的儀式,重回祖廟拜見祖先、分取香火,重新帶回靈力。 例如,以前大甲鎮瀾宮到北港朝天宮進香,鎮瀾宮帶著香火爐前往,由朝天宮舀出三瓢香灰讓鎮瀾宮帶回。香灰即是神明的靈力,也是整趟進香行最重要的儀式與核心價值。 張珣指出,進香隱含飲水思源、尊卑長幼有序,廟宇之間有母子、姐妹關係,透過進香來確認彼此的淵源。因此,也有人以「回娘家」來形容媽祖進香。 媽祖的信仰傳播有兩種形式,一是由中心往外輻射形式,如湄洲為信仰起源,之後如同蜘蛛網般傳散到天津、廣州、臺灣各地。另一種則是系譜形式,經過數代由上往下分香,湄洲祖廟往下分香到北港朝天宮,再往下分香給彰化南瑤宮等,各自形成系譜...

    但你是否曾感到好奇:為什麼拜拜要拿香?神明進香也要取回香火?香,具有什麼特殊代表性? 「香」在漢人信仰及儀式中不可或缺。香火除了有媒介功能、精神性象徵,還隱含了嗅覺所引發的感官體驗。 首先,香如同「無線電」,人們想祈求什麼,便燒香拜拜向神明傾訴。信眾透過燒香與神明溝通,把人們的意念傳遞給神明;神明也會透過發爐等方式傳達訊息。 張珣解釋,香的重要性可能來自人類對火的崇拜。香被火點燃,燒出香煙後飄上天空,成為和神明溝通的媒介。燒香後的香氣鎮定心神,香灰則象徵精神與靈力,燒成香灰也代表完全的奉獻。至於香爐,則源自古代的食器,有些信眾相信神明會吃香,香灰裝在香爐中用來供養神明。 香爐、香火的重要性,可以從大甲鎮瀾宮進香儀式見到。從古至今,鎮瀾宮進香行經彰化經常有搶轎風波,神轎回程入廟也常耽擱時程,但...

    香還有另一作用:刺激嗅覺,引發身體的跨界反應。 「從進香的第一夜,香客點燃第一根香之後,開始步行隨香,沿途一直接續燒香,不能中斷,整個進香活動都在香的燃燒中進行,稱為進香也是用來區分進香時期與平常的差異。」 張珣曾在文章中,特別描述進香時香客經由香氣的嗅覺引發,帶出與日常不同的體驗,彷彿時時感受神明的庇佑。 這種感覺多數人應該不陌生,某些飯菜香常讓人一聞便升起懷鄉之情:啊,是媽媽的味道!嗅覺屬於較感性的感官,訊息傳達到大腦皮質,直接牽動感覺區域,不需要經過理性思考,就能聯想到某個記憶。 香從漢唐時期進入中土,許多宗教儀式上都會燒香,讓信徒從味道聯想到信仰,觸發不同想像和感受,到另一個超越日常經驗的世界。張珣指出,民間信仰透過「香」這個物質,展現出各種非物質的意義。可以說,

    媽祖廟從最原始的祖廟重重分香,幾代之後要回到哪裡謁祖進香?其中大有玄機。 清朝時,臺灣媽祖廟前往媽祖昇天處的湄州取香。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鼓勵本土化,建立非中國的國族觀,因而鼓勵廟宇到北港朝天宮取香。直到戰後,大甲鎮瀾宮與北港朝天宮出現地位之爭,1988 年後,鎮瀾宮便轉到新港進香,中間也曾前往湄洲取香。 自主、彈性的多源頭進香顯示,進香遶境不只牽涉到信仰,更與政治息息相關。 進香除了神明謁祖,移民溯源也是重要源由。清代臺灣的族群械鬥嚴重,「團結」是生存之道,商人間習慣彼此結盟、稱兄道弟,同一族群、行業也會透過媽祖廟來結盟,平時保衛家園,宮廟活動時則熱鬧出陣頭。大甲鎮瀾宮到北港取香長達七、八十年,也是因為大甲、北港多為泉州移民。 有意思的是,百年進香傳承的不只是民間信仰,還有默默被保存的古老...

    研究媽祖信仰多年,張珣曾參與大甲媽祖遶境 6 次,白沙屯 1 次,全程遶境也走過了 2、3 次。她拿出遶境時要帶的旗幟、臂章,上頭還印著大大的「中研院民族所」,她笑稱:「這代表我們真的辛苦地去田野!」 張珣第一次進香在學生時期,協助外國學者進行都市漢人民間信仰研究。當時,國內少有學者研究臺灣民間信仰,許多人認為,漢人的信仰型態就是一盤散沙。 「如果只是一盤散沙,媽祖遶境怎麼能動員這麼多人?」張珣畫上問號。 她觀察,所謂的一盤散沙其實是一種「隱形的組織」。相較於國外宗教具體、常態性組織,進香團平常只是「一般人」,混跡在日常各界,遇上進香便「化整為零」。元宵節當晚擲筊決定路線後,透過村里鄰、行業開始動員,如同任務組織,只為了進香而集結,進香結束便自動解散。 這種「Be Water」模式,一來可以...

    【人與瘟疫:非武力的無聲戰爭】人類對抗疫情的手法很老派,隔離、檢疫、疾管局 【你的年薪=哪階嬪妃俸銀?】後宮薪資差達 115 倍!領「常在」的薪水不如出宮算了 【一份賭上歲月的研究】隨處可見的「台灣植物」竟承載「南島語族」遷徙史 (本文經原作者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為何媽祖每年要進香遶境?靈力回充、淨化管區!〉。首圖來源:研之有物/張珣)

  4. 2017年1月25日 · 《台北畫刊》這次專訪各大宮廟達人,告訴你正確的參拜方式和注意事項,讓新年的祈求能夠如願實現。 虔敬參拜 就是獻給上天最好的禮物. 走進寺廟,應當懷抱虔敬之心。 台北市關渡宮秘書鍾右業表示,整理好服裝儀容,將雙手洗淨,並把供品整理好擺放至供桌上,便是對神明展現敬意。 進入寺廟後,可依廟方指示方向,或由前方正殿往後方參拜,如果廟宇不只一層樓,則可在參拜完低樓層的神明後,再依序往高樓層參拜。 像是關渡宮就屬於高樓層的寺廟,信眾通常會在1樓平面點6炷香,分別為天公爐、媽祖殿、觀音殿、文昌帝君殿、三將軍殿、財神殿上香。 接著2到5樓也有不同的神明殿,各殿也都會供應香枝,擺設香爐,民眾可隨心意參拜各殿神明。 鍾右業說,信眾拿什麼供品拜神明,廟方沒有忌諱,合掌參拜或點香祭祀皆可。

  5. 2017年7月21日 · 其實早期的臺灣宮廟慶典文化, 是神聖、莊嚴、大眾化的, 也是臺灣文化的本體。 先看看這兩支日治臺灣時期的繞境慶典影片: 1930 臺南繞境. 1937 臺北大稻埕繞境. 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 慶典就是祈求神明庇祐、全城一起歡慶。 地方的仕紳、頭人, 會以身作則誠心捐獻, 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所有的服裝、陣式、音樂、禱文、建築, 都有一定的規範。 而儀式慶典就是構成一個國家或民族文化很重要的部分, 大家看看希臘的神殿、日本的神社、泰國的佛寺、義大利的教堂、墨西哥的亡靈節、紐西 蘭的毛利舞, 人類文明本身就是從宗教信仰的儀式開始發展。 我們再來看看日本時代臺灣宮廟的建築照片: 基隆媽祖廟. 臺北保安. 臺北劍潭寺. 臺北龍山寺. 彰化龍山寺. 臺南西來庵(余清芳西來庵事件後被拆除)

  6. 2016年12月9日 · 台灣建築裡的秘密:從天后到行天宮,每間寺廟都是活生生的台灣移民史. (本文摘錄經「五南出版社 」同意授權青鳥書店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推薦書名為《 台灣建築的式樣脈絡 》。. 【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了解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