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0月18日 · 從2013年至今,台灣正經歷一連串挑戰和反抗,從太陽花到關廠工人辯護案、洪仲丘下士死案、鄭性澤死刑冤錯案,這部述說人權律師故事的紀錄片陣仗也越來越大,包括邱顯智、劉繼蔚、宣毅、丁穩勝、俊達、資深律師羅秉成等人相繼加入團隊 ...

    • 歐陽子:我們的國家是「吉─屋─卡─民─可─古」
    • 林文清:「哇台灣人」
    • 蔣經國:「我已經是台灣人了」
    • 「台灣人/中國人認同」的語言遊戲
    • 維根斯坦盒子裡的甲蟲
    • 誰是台灣人?

    與白先勇同輩的作家,定居奧斯汀的歐陽子其實早在1949年之前就碰到過這些問題;那時她才5歲!2015年1月號的《印刻文學生活誌》刊登了她〈日本童年的回憶〉一文,其中有這一段她(智惠子)與姐姐(美智子)兩位小女孩與她們三叔的對話:

    啞吧被逼急了竟冒出一句話來──「哇台灣人」──才替自己解圍。這是侯孝賢及其編劇朱天文、吳念真的神來之筆,但也反映了台灣人認同浮現初時的驚悸與悲憤。 二二八以後的白色恐怖時期,是中華民國認同在寶島台灣的全盛時期,我這一代人讀小學時體驗了說台語要受到處罰的恐怖。我就讀的台中國小就發給所有學生一張卡片,上面印滿了從1起忘了到好幾的數字,要學生隨身攜帶。規定每說一次「方言」被抓到便劃掉最小的數目,同學之間還要互相檢舉。然後一段時間之後總清算,按照卡片所記錄的次數處罰。 有一次,有一位同學在回答老師提問時,不經意用台語回答,老師竟然立刻罰他跪下直到下課。而我自己有一次母親節不小心把卡片留在換洗的制服裡給媽媽洗了,星期一早上發現洗爛的卡片,大哭大鬧不敢上學。這些陳年往事,在我的記憶中經常浮現。

    台灣人認同的壓抑,要一直到黨外運動在1980年代不斷衝撞國民黨政權之後,《悲情城市》啞吧林文清「哇台灣人」的話語才得到政府的認證。那是蔣經國在其晚年終於吐露出的外省人的悲情: 蔣經國說了這話之後四年,也就是1992年,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開始在全國民調中作「台灣人/中國人認同」的測量。其問卷問的問題是: 有趣的是:這裡「中華民國」已經不被列為選項了! 二十五年來,這個問題在各機構的民調中被一問再問,台灣人認同趨勢攀升。根據民調結果的起伏動態,政治人物也紛紛在選舉中表態。當年美惠子、智惠子小姊妹與三叔的問答、《悲情城市》劇中啞吧林文清與暴民的問答、臨終前蔣經國對國人的表態,已經成了台灣全民生活形式的一部份。用哲學家維根斯坦的話來說,它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的一個「語言遊戲」。

    維根斯坦認為一個字詞的意義不能脫離使用者的生活形式 (form of life),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活動。在特定的生活形式之中,語言使用者說出字詞,同一脈絡中人自然懂得而有所回應。字詞的一來一往密切配合著生活形式中語言使用者人際之間的互動,有如在玩一種遊戲,因此維根斯坦稱之為「語言遊戲」(language game)。 因為生活形式不同,同一個字詞在不同的語言遊戲中也會有不同的意義,這些不同的意義可能有所重疊,但不會有共同的核心意義。這種意義的蔓延,維根斯坦把它稱作「家人相貌的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 比如兒女跟父母在相貌上各有部分相似,但要說全家相貌的特徵,卻又舉不出來。維根斯坦的門徒們喜歡用一個過度簡化的口號來點明這種對字詞意義的理論;「意義就是用法」 (m...

    維根斯坦的意思並不是說「甲蟲」這個字詞不可能出現在社群的語言遊戲之中,而是說當它在語言遊戲中被使用的時候,它不可能是在指涉一個東西、一個實體事物。 這與上述「意義就是用法」的反本質主義哲學是一致的:例如社群的人們可以談自己的「甲蟲」以資炫耀,或問起別人的「甲蟲」以為寒暄,「甲蟲」這字詞在炫耀、寒暄等生活形式及其所相應的語言遊戲中有用,但每人各自的盒中物不是這個字詞的意義或本質,因為每個人的盒中物根本可能就完全不一樣。更進一步說,只要在語言遊戲中有用,「甲蟲」根本不必要、也不可能有本質。 我們日常話語中的「台灣」、「中國」、「中華民國」亦然。這些字詞當然可以有時、空、法理上的指涉,但在日常使用時,我們通常會覺得它們代表了心中的一種感覺或印象;所謂「愛到最高點,心中有國旗」之類。 維根斯坦的哲學...

    「樂」與「痛」一樣,都是內心的感覺。在不能夠直視別人內心的情況下,我們如何能夠知道別人快樂與否, 別人又如何能知道我們快樂與否?一個人可以撫著胸口說:「我好快樂」,我們如何知道他不是心痛?維根斯坦會認為「樂」與「痛」一樣,都是「盒子裡的甲蟲」,這些字的意義並不在於它們指涉內裡感覺,而是在於當下語言遊戲中的用途。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能知道別人快樂與否,而是說我們不能、也不需要直視別人體內才能知道別人快樂與否。 在共享各式各樣生活形式的社群裡,我們看到小孩嘻嘻哈哈蹦蹦跳跳,我們自然知道小孩是快樂的,而會在談話中使用「樂」這個字。我們看到鯈魚之「出游從容」,以我們的生活形式來了解,然後對身邊的朋友說「你看,魚兒這樣自自由由游來游去好快樂」其實是很自然的「我們的」一種語言遊戲。 國家認同並不是原生的屬性...

  2. 2018年5月28日 · 1.變成厲害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對我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2.既然我沒辦法變好,就讓別人變差吧! (這樣我相形之下就變好了)

  3. 2020年7月1日 · 成功的人都很自律,但自律到底要怎麼做到呢?. 資深公共關係培訓專家李維文用具體的自律準則,教你如何達到自律,進而達到自己的社交目標。. 文/資深公共關係培訓專家 李維文. 很多人問我:「李老師,人人都在講自律,但自律到底是什麼?. 和意志力一樣 ...

  4. 2019年7月5日 · 台灣人現在能夠對政治時事暢所欲言,並且選出自己期望的候選人,是偶然嗎?. 本篇作者認為,這是靠很多前輩的努力,甚至犧牲生命換來的,而且只要「你稍不注意,這些權利馬上又會被掌權者奪走了」。. 透過作者的視角,看看台灣解嚴後的 30 年 ...

  5. 2016年9月1日 · 他 把一杯咖啡從源頭到出給客人飲用,過程中所有變數,咖啡豆、水的軟硬度、把手溫 度、咖啡杯材質等,分項修正到自己認可,讓所有世界賽對手、國際評審挑無可挑,「評審就是顧客,要的是『整體味覺經驗』,從器皿選擇、穿著、端出去的咖 啡 ...

  6. 2017年2月21日 · 為了完成計畫的 5 個步驟. 在這 12 週之內,為了達到各個目標,推薦以下類似 5 個步驟開始執行。 1. 明確的遠景. 人也是可以突破自己,就是在有明確目標的時候。 所以全部的年度目標之中,大部分有達成的都是設有明確的「時間」或「地點」目標。 2. 計畫的設定. 一邊把任務做好長期地規劃之外,12 週之間也要設定分段該達成的目標。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設定過多的目標。 目標設的太多的話,反而會被過多的量給壓垮也說不定。 3. 工程管理. 將 12 週之間的計畫設定好之後,就能清楚地知道一週內該完成的事有哪些。 再給自己一個規範,每週將事情分優先順序安排進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