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以城市、集鎮甚至是更大的都會區等人口密度較高、建築物和街道較多的聚居地作為主要場所來進行的戰鬥

      • 城鎮戰又稱為城市戰 、巷戰,是指以城市、集鎮甚至是更大的都會區等人口密度較高、建築物和街道較多的聚居地作為主要場所來進行的戰鬥,是現代戰爭的一種重要形式。
      www.wikiwand.com/zh-hant/城鎮戰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3月8日 · 那按一年義務役的出路來看,就是國軍步兵旅和重防營 再來是時間 一年義務役是可以折役期的,但先不算折抵好了,都當正期直播 (這個詞沒當過一年半的可能沒聽過...) 只看訓練時間,同時訓練時間都在訓練,沒有外力和雜務 所有幹部都是合格軍士官,有合格 ...

  3. 城鎮戰 又稱為 城市戰 (urban warfare)、 巷戰 (street battle),是指以 城市 、 集鎮 甚至是更大的 都會區 等 人口密度 較高、 建築物 和 街道 較多的 聚居地 作為主要場所來進行的 戰鬥 ,是現代 戰爭 的一種重要形式。. 在 18世紀 以前,因為 城牆 尚且具有物理 ...

  4. 2022年3月10日 · 俄軍噩夢「城鎮」將至 專家分析恐怖戰況:出了名的難打. 國際中心/林昀萱報導. 俄烏戰爭已有逾200萬難民逃離家園,專家指出俄羅斯將面臨 ...

  5. 2023年9月13日 · 揭國防3大戰略 推「城鎮戰」形成重層縱深反擊能力. 風傳媒. 國防部今(12)日公布「112年國防報告書」,其中在縱深防衛部分,國防部將推動城鎮戰,國防部表示,除了不對稱作戰武器裝備外,另搭配灘岸阻絕、善用守備區地形、地物、地貌、鄉鎮、建物及重要目標防護等防衛作戰手段,形成重層縱深反擊能力,以增加防衛密度,迫使敵犯台失敗。 國防報告書中第二篇提及了我國防戰力,其中軍事戰略分為3部分,分別為防衛固守,確保國土安全;重曾嚇阻,結合區域聯防;縱深防衛:以不對稱作戰思維推動重層嚇阻。 針對防衛固守部分,國防部表示,為確保台灣足以應對外在軍事威脅,我國致力強化國防戰力與韌性、建構完整不對稱戰力、提升戰力防護成效,並結合全民防衛總體力量,強化作戰持續力,確保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達戰略持久目標。

    • 軍事術語
    • 歷史
    • 城鎮戰情況
    • 城鎮戰戰術
    • 訓練設施
    • 城鎮戰的武器
    • 21世紀的城鎮戰

    早期在美國軍事術語中,以MOUT(Military Operations in Urban Terrain)來稱呼城鎮戰。之後,美軍改採較短的UO(Urban Operations)稱呼,不過MOUT仍然有持續採用。[註 5]英國軍隊對城鎮戰的正式術語為OBUA(Operations in Built-Up Areas)和FIBUA(Fighting in Built-Up Areas),不過一般士兵大多用俗稱的FISH(Fighting In Someone's House)或FISH and CHIPS(Fighting In Someone's House and Causing Havoc In People's Streets)。[註 6] 除了一般專指城鎮戰的術語外,英美兩軍還同...

    早在西元前500年時,中國軍事家孫武便提出攻陷城市的困難,以及其他相關的理論。他在《孫子兵法》中指出若不得已開戰,最好選在自己熟悉的地形,以逸待勞最佳;其次是在平地上一對一的決戰,最下才是攻城。 但儘管有「兵聖」稱呼的孫武這般說道,在中國之後的歷史中攻城戰仍是時常發生。 歐洲早期的城鎮戰,則在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引述伯羅奔尼撒戰爭而寫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有所描述。在當時大多是採圍城的方式逼使對方投降,較少在人群聚集的城鎮內發生戰鬥。如果有城鎮內的戰鬥,也多是武力鎮壓人民組織性地反抗為主——譬如於66年到70年的猶太戰爭中,羅馬皇帝尼祿便曾派兵鎮壓耶路撒冷的起義平民。 之後在歐洲的城鎮戰,又以中世紀時期的攻城戰最為興盛。很早以前,人們就已經知道為城鎮蓋建城牆的好處:一來領主可以於城門設關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對於城鎮的軍事行動往往先依靠大量的火炮攻擊,以及包括地面攻擊機、戰鬥機、重型轟炸機的近距離空中支援。[註 9]而在一些戰役中,特別是如同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和華沙起義的惡劣環境下,為了能夠速戰速決,往往是不論後果的大規模攻擊形式,來企圖瓦解對方反抗的意識。 然而當軍隊正在面對城鎮戰時,往往在敵方占領處仍有重重的戰術應用限制。例如,如何有效殲滅敵人並保護無辜百姓便成了嚴肅的課題。如在加拿大軍隊於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奧托納戰役(英语:Battle of Ortona)和格羅寧根戰役(英语:Battle of Groningen)中,就以避免火炮使用的方式來減低市民的傷亡和避免破壞建築物。 而在1945年美軍反攻菲律賓馬尼拉時,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軍最初也禁止空襲和炮轟,以保護平民的生命。...

    在城鎮戰中,士兵所遇到的地形是多樣化的,包括了高樓大廈、狹窄小巷、污水排道,甚至是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等多樣建築設施。這些皆可讓原本駐守此處並知悉此地的軍隊擁有一定的優勢,因為單單從軍用地圖並無法提供城鎮戰所需的完整資料,如房屋內部的佈局以及周遭的小徑等不會於一般的地圖中出現。 城鎮中擁有極佳視野的建築,往往在城鎮戰中便提供狙擊手埋伏處;而在小巷或因佈滿瓦礫而難以通行的街道上,也非常適合放置陷阱以及爆裂物。而駐守於此的軍隊也可藉由尚未發現的地下通道,對敵對的隊伍埋伏突擊。而對於進行城鎮作戰的進攻方部隊來說,其本身防守能力將會比身在其他戰場還低的多,這除了是因為軍隊被迫只能走固定且開放的街道外,還有無法預測的伏擊和可利用的隱密通道也是一大主因;而當挨家挨戶的進行掃蕩時,除了房屋內未知的敵人外,士兵...

    在實際面臨城鎮戰前,士兵得先通過扎實的訓練,才不會於實戰時因慌亂而錯失攻擊的機會。因此,各國大多打造一座相關訓練設施,並於此培養人才。這些訓練設施必須蓋得堅固,以免在高強度的訓練過程中輕易毀損。 目前在各國與城鎮戰相關的訓練設施中,又以挪威國防軍的瑞納營(書面挪威語:Rena leir)最為龐大。該訓練設施自2002年開工,在花費近4200萬美金後於2004年完工。整個訓練營由12棟建築組成,並分別模擬了一般住宅、交通車站以及監獄等設施,總樓面面積達4000平方公尺。這些房屋大多是由挪威陸軍工兵營(書面挪威語:Ingeniørbataljonen)親自測量地基和特別設計,以混凝土所建成的。該訓練設施也有為專門課題所蓋的訓練設備,如在其中便有一棟建築是專門為訓練士兵使用小型炸彈而設計的;而建築...

    基本單兵武器

    對於一個城鎮戰的主要使用武器,有各式各樣的基本要求: 1. 對近距離的目標與移動中的目標仍擁有較高的命中率。 2. 有優秀的阻擋力,來阻止於附近中彈的敵人試圖做出其他反擊的舉動。 3. 在密閉空間內擁有良好的操控性,以便能快速掃蕩敵人。而當一隻手正進行其他動作時(例如開門),能單手操作的武器便有一定的優勢。 在過去城鎮戰中,軍隊大多是以手槍、衝鋒槍、手榴彈等武器來應戰。到了今日,一些稍做修改的突擊步槍(如HK G36突擊步槍、M4卡賓槍等)也被用於城鎮戰的槍枝行列。尤其是衝鋒槍及後來盛行的突擊步槍,能在遭遇敵人時提供儘管持續時間較短但於近距離時極為強大的火力,因此廣受士兵的青睞。 在二次大戰期間,士兵仍多是使用子彈僅有5到8發的手動槍機步槍,使用這些步槍的士兵往往在城鎮戰中較為不利;這是因為當使用手動槍機換子彈時,所需時間極為費時,這對連射的槍械便是一大機會。但為了於狹窄的環境下方便應戰,這些槍枝往往採用如HK G36突擊步槍的折疊式槍托,或者是M4卡賓槍的伸縮式槍托(英语:Telescoping stock)。

    支援武器

    機槍十分適合用於空地和街道上,利用綿密的火網來壓制對方火力點或掩護己方進攻;而當機槍有效地使用時,可以透過封鎖街道的方式,有效讓敵方部隊間彼此孤立。除了攻擊有生目標之外,機槍也可以射擊其他無裝甲防護或薄裝甲防護的目標。但相對的,機槍的強大火力以及重量,並不適合士兵拿來攻堅建築物。 其他專門提供火力支援的武器還有榴彈發射器或肩射式火箭推進榴彈(包括有FGM-148標槍飛彈、M72 Law、鐵拳三型、RPG-7等)等,在城鎮戰中往往是遭埋伏時,提供立即的火力支援。早期的一些城鎮戰中還會使用火焰噴射器,但到了今日這類武器已逐漸被其他槍械取代。

    工具

    一些工具是為了協助士兵於城鎮中順利作戰而使用的。如斧頭、撬棍、破門槌(英语:Battering ram)、繩梯(德语:Strickleiter)、飛錨(英语:Kaginawa)、炸藥等,這些讓士兵有多種選項進入房屋。而煙霧彈、閃光彈這類武器,在攻擊與移動時提供掩護。當軍隊決定與敵方在下水道近身肉搏時,往往得攜帶氣體偵測器,這是因為下水道中極有可能有毒氣的出現。而防守時,還可使用殺傷人員地雷以及帶刺鐵絲網協助防禦;而在某些時候,這些也可拿來強迫隊伍轉向,引導其進入伏擊點並殲滅之。除了地雷外,也可利用手榴彈製作擁有類似功能的詭雷。

    由於全球普遍的城市化以及都會城市的擴大,同時已有一大部分的人是居住於城市地區,尤其是在經濟正快速起飛或已十分發達的城鎮中。對此,未來的戰爭將會經常出現在城鎮之間,这意味着城鎮战不但無法避免,還将成为很重要作战行動模式。在未來,城鎮戰的成敗將很大成為左右整場戰爭成敗的因素。城鎮戰也漸漸成為一重要的戰術,甚至有其專門的學說出現。 在21世紀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美軍首次將高科技帶入巷戰中的成功作戰。美軍設計出針對城鎮戰的高科技武器與產品,讓原本會使進攻部隊面臨死傷慘重的局面改變,將傷亡風險降至最低。如進攻部隊透过侦察卫星監視、无人侦察机和各种电子传感器对军事目标进行全时监控,使敵方无法如同過去安全地藏身於城鎮中;而利用反狙击手和机器人技术,對付原將面對的各種風險與陷阱。此外,美軍於其戰鬥準...

  6. 2020年11月23日 · 但「城鎮戰」內容是什麼? 役男要從事什麼戰鬥任務? 國防部近日公布接戰準則,城鎮戰迎敵的3階段戰鬥,最基本的部署,役男將須部署在各類樓層,將輕兵器、火砲練準,形成多個三角型火網,迫使敵軍須逐屋戰鬥,將敵軍滯留於村鎮內。

  7. 「城鎮戰」並非新穎概念,美軍在中東作戰的經驗廣為流傳,國軍則以「住民地戰鬥之。 從陳舊、陽春的假電線桿、變電箱、家屋,官兵如何藉由常見的市區地景,出槍射擊或掩護自身位置,再到模擬整個街區的假城鎮,強化小部隊如何推進;甚至伴隨裝甲車「步戰協同」,將單兵戰技提升至班、排以上的戰術運用。 就國軍地面部隊任務執掌,陸軍、憲兵、海軍陸戰隊都有訓練需求和必要性。 然而,近年卻鮮少看到部隊演訓以城鎮戰作為攻防想定。 或許可從國土防衛的戰略思維反推。 國土防衛思維以海上、灘岸殲敵為核心. 和烏克蘭與俄羅斯國土相鄰不同,台灣四面環海的地理特性,使共軍大兵力和重裝備的投射,必須跨越台灣海峽才能輸送上岸,即便中共硬體(載具)再有提升,甚至已能將對台軍事壓力擴及花東,但犯台的進程,仍脫離不了渡海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