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蔻擊‧蔻集】酷刑與死亡:反抗者第二代蜜娜所描繪的那些白色恐怖年代裡「沒臉的人」 文 / 周玉蔻 她今年才18歲;她的家族歷史給予了她沈重的記憶十字架,也造就了這位年輕台灣女孩子生命成長的厚度。

  2. 2015年5月25日 · 當媒體解讀林義雄挺施時,他改稱票投施明德不表示支持施明德。 林義雄接著又強調,他和施明德很久沒見面,不可能支持施明德。

  3. 2015年10月27日 · 隔年不久,逃亡的施明德被抓,林義雄母女被殺,媒體全程報導「美麗島」大審。 除了我之外,家裡兄弟姊妹各有政治啟蒙特別經驗,當然最關鍵因素,還是從小在餐桌與老爸酒後「精神講話」的辯論所致。

    • 他在懞懂年紀目睹二二八暴行,因而萌生正義
    • 妻子以肉身擋車,只為救回這位被關押、被刑求最慘教師
    • 他被打到變成鐘樓怪人,連好友也認不出
    • 出獄後的第 4 天續上街!香港反送中再度燃起他的美麗島魂
    • 延伸閱讀

    紀萬生的一家人與街頭運動沾不上邊,在哥哥眼中,紀萬生如同一頭鬥牛,在那保守的年代竟躍上頭條新聞。紀萬生認為,「烏龜要把頭伸出來,才有辦法走出下一步」,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生故事,讓紀萬生有了走上街頭追求正義的想法? 時間回到紀萬生還在懵懵懂懂的年紀,二二八事件延燒全台灣大街小巷,紀萬生在南投埔里住家附近的醫生及民眾遭到抓捕並關在鐵籠中,手腳用手銬與鐵鍊綁住。當局將這些鐵籠放置在大馬路旁,引起路人側目。 某天上午 10 點多,紀萬生被大街上的嗩吶聲吵醒,他來到馬路上,看見被捕的民眾、醫師各個面容如同死灰一般,眼神空洞,原以為他們即將當街釋放,未料執行官一聲令下,這些人的生命便隨著槍聲一一結束,鎮上居民一陣騷動。 紀萬生說:「當時不是一起槍斃,竟然是輪流槍斃,左邊的人看著右邊的人倒下,那心中的惶恐可...

    近期賣座國片「返校」中,翠華中學的美術老師張明暉因為在校內創辦讀書會閱讀禁書,遭警備總部逮捕,並在獄中遭到嚴刑拷打,最後以叛國罪處死。 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紀萬生成為了當局的頭痛人物。當年受左派思想影響的紀萬生,在埔里國中教書時常與學生打成一片,受到學生及家長愛戴,唯一不喜歡他的是學校保防人員及部分教師,不僅將他當成匪諜,甚至向當局密告。 紀萬生曾上萬言書力促教改,並痛陳教育界的貪腐,這讓他成為校園裡的頭痛人物。 1979 年美麗島事件爆發,他成為第一批被逮捕的對象,也是唯一一名遭到上銬的教師。 他回憶,當天清晨超過 70 名特務聚集在他的家門外,他遭逮捕上車時,妻子以肉身擋車,小女兒更以石頭砸破汽車玻璃,仍無法阻止當權者的蠻橫,他就此開始 4 年半的牢獄生活,更是美麗島事件中「被刑求最慘」的...

    一般民眾對於刑求地點的印象,往往來自於電影,想像潮濕、陰暗、昏暗的地下室,地上有些血跡。但紀萬生踏進的是潔淨明亮、擺設高級,還有雙人沙發的小房間。那是「9 號地下室」,房間內牆壁貼滿泡棉,房門不曾關閉,僅有一人在門旁看守,沒想到這個房間,竟然是刑求最慘烈的地方,後來共有約 24 人對紀萬生嚴刑拷打。 紀萬生的左耳也因當時的刑求而失聰。他說,「我進去的時候 70 公斤,41 天後只剩60 公斤,最後被打到像鐘樓怪人」,就連同樣遭關押的林義雄也不認得他。 許多人好奇為何紀萬生遭到如此對待,他以平靜的語氣說,警總當時 8 天 8 夜不讓他睡眠,天天輪流對他刑求,目的是要他寫筆錄,但內容都不是真的,他不願屈就。 當時的紀萬生雖然未屈服於警總的嚴刑拷打,但對於人生早已不抱希望,甚至做好被處決的最壞打算...

    吉田松陰是日本明治維新的精神領袖,也是一名教師,更是武士道的代表,最後死於獄中,坂本龍馬、高杉晋作、桂小五郎等維新要角都是吉田松陰的學生。吉田松陰曾說過:「在一個不合理的社會,一個平安無事的男人,是不公不義」,這句話深深影響著紀萬生,也讓他自許為「流浪武士」。 紀萬生說,人類歷史證明,沒有鬥爭就沒有讓步,所有的讓步都是鬥爭的結果,而鬥爭需要流血,流的是自己的血而不是別人的血,吉田松陰最後死在獄中,引起了明治維新,就是一個例子。 紀萬生出獄後的第 4 天,便再次上街參加群眾運動,對他而言,戰士不能選擇戰場,戰士更不能離開戰場,而他一生的服膺就是「知行合一」。直到 1987 年解嚴後,他才漸漸退出群眾運動。 現在的台灣雖然相較過去已相當平和,但紀萬生認為台灣的日子過得太安逸,其實來自中國的危險迫...

    「白色恐怖政治犯被針刺指縫、耳朵遭灌廚餘」—— 85 歲嬤淚訴受難者經歷,痛批:竟有人說威嚴統治下台灣很安定? 美麗島受刑人的故事:國民黨的洗腦教育,讓為台灣奮鬥的英雄都成了叛國賊 焦糖哥哥看二二八:真正的放下不是「絕口不談」,而是談了也能雲淡風輕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紀萬生自許流浪武士 反送中再燃美麗島魂[影]〉。首圖來源:中央社。)

  4. 2016年1月15日 · 所有的照片裡,我從未看過施明德垂頭喪氣,他總是笑著面對死刑的威脅;陳菊堅毅的臉龐,看不出一絲的後悔;黃信介,這個啟發花蓮後山的歐基桑,為了民主運動奉獻終身。

  5. 2022年3月22日 · 當時台灣民主運動家–施明德的前妻,艾琳達,也被他找來一起投入保護四四南村的運動,並不斷走訪曾生活在四四南村的老人家,記錄他們的故事。

  6. 2015年11月4日 · 二戰結束 台灣兵命途坎坷未止. 2015 年 10 月 25 日上午,在台北中山堂舉行的「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七十週年紀念大會」上,總統馬英九談到二戰和台灣光復時,一如既往地慷慨激昂。. 馬英九強調,台灣民眾的「抗日」從 1895 年就開始,比 1937 年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