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0日 · 生成式 AI 資料所屬權與安全性一直是讓部分企業持觀望態度的考量,有鑒於 AI 造成的機會與風險兩面刃,協助企業落實 AI 治理防範風險至關重要。 微軟身為最早 2018 年即推出負責任 AI 框架的雲端企業,提供企業負責任 AI 的影響評估量表,為企業建立 AI 治理可以立即參考的檢查指標。 此外,微軟更擴大對客戶的承諾,強調若客戶在符合使用規範的狀況下使用商用付費版 Copilot 產品或 Azure OpenAI,並使用產品內建的護欄和內容過濾器,卻遭第三方起訴上述產品輸出的內容侵犯其著作權時,微軟將為客戶辯護並支付訴訟導致的任何不利判決或和解金額。 4. 資安保護. 駭客威脅迫在眉睫,善用科技降低風險,並且改變安防意識成動態防禦威脅,為企業資安的新主流。

    • Chatgpt 帶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浪潮
    • Chatgpt 背後:Openai 謎一般的共同創辦人
    • Chatgpt 爆紅後,Google 為何拉響紅色警報?
    • 如何「營利」仍是重大難題

    ChatGPT 是一股相關人工智慧技術浪潮的一部分,這種技術被統稱為「生成式人工智慧」(TO 編按:也稱為 AI 生產內容,AI Generated Content,AIGC),還囊括了 Midjourney 和 Lensa 等熱門藝術生成模型。 ♦ 延伸閱讀:人類藝術家超不爽!在畫畫比賽中也贏了人類的 AI,下一步將進軍動畫界? ChatGPT 由 OpenAI 開發,這家公司由營利組織 OpenAI LP 與母公司非營利組織 OpenAI Inc 所組成,目的是促進和發展友好的人工智慧,使人類整體受益。公司於 2015 年底成立,總部位於舊金山。 2019 年 7 月 22 日微軟投資 OpenAI 10 億美元,雙方將攜手合作替 Azure 雲端平台服務開發人工智慧技術。2020 年 ...

    37 歲的共同創辦人兼 CEO Samuel Altman 充分體現了 OpenAI 謎一樣的特性。作為一位資深科技創業者,Altman 更為人們所熟知的是他出色的商業才能,而不是其工程技術成就。 他是 OpenAI 估值暴漲的推手,也是給該技術潑冷水的主力。他曾公開表示 ChatGPT 距離真正可靠仍有很大差距。與此同時,他認為該技術是實現公司使命的重要一步。 在他的帶領下,OpenAI 位於科技行業「下一個大事件」的前沿,它具備了一家傳奇初創公司的特徵,包括全明星級別的團隊和投資者的熱捧,該公司的估值據稱已經達到 290 億美元。 微軟可能是 OpenAI 最重要的伯樂跟貴人,如今,他們希望能擴大雙方的合作,以提升微軟的競爭力。近日消息指出,微軟將向這家公司投資高達 100 億美元,作為...

    ChatGPT 的發展與爆紅,帶來了嫉妒、猜疑和恐慌,最直接面臨威脅的是搜索巨頭 Google。據媒體報導,為了應對 ChatGPT,Google 內部已經拉響了「紅色警報」,尋求應對方式。 有報導稱,Google 實際上已經有與 ChatGPT 實力相當的軟體,但一直不願將其應用在搜索上,主因是還未找出獲利模式。一旦推出和 ChatGPT 類似的服務,可能造成搜索業務最依賴的廣告收入面臨重大打擊。 如何獲利其實也是微軟與 OpenAI 目前需要考量的難點。有報導認為,OpenAI 當前的做法,形同將公司出租給微軟,租期取決於 OpenAI 的盈利速度。 ♦ 延伸閱讀:Google「不尋常的裁員」全為備戰 ChatGPT!2023 年最值得關注的企業競爭:微軟 vs Google

    但要收回投資和實現利潤上限目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Fortune》雜誌掌握的文件顯示,到目前為止,OpenAI 只有相對微薄的收入,依舊處在嚴重虧損狀態。文件顯示,該公司去年的收入預計不足 3,000 萬美元。但計算和數據支出預計達到 4.1645 億美元,人工支出 8,931 萬美元,其他非特定營業費用為 3,875 萬美元。其在 2022 年的淨虧損總計為 5.445 億美元,不含員工股票期權。 ChatGPT 的發布可能快速增加該公司的虧損。Altman 在 Twitter 上回覆馬斯克的問題稱,用戶與 ChatGPT 的每次互動,將占用 OpenAI「個位數百分比」的計算成本,隨著這款聊天機器人走紅,其每月的支出可能高達數百萬美元。 OpenAI 預測,隨著 ChatGPT 成為...

  2. 2024年1月16日 · 生成式 AI 正減少雲端運算依賴,進入手機、PC、汽車裝置. 高通總裁暨執行長 Amon 認為生成式 AI 正處於技術發展的第二階段。 目前整個產業已將生成式 AI 落實於處理器,下一步將是使用場景和應用的發展。 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已經看到這些功能正開始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無論是透過手機、PC(例如微軟 Copilot)、還是汽車。 他認為, 人們日常生活中實際使用最多的還是在雲端資料中心以外、由電池供電的行動可攜式裝置 。 他表示,ChatGPT 和大型語言模型的橫空出世,讓高通看到一個交會點──以裝置為基礎運行生成式 AI ── 使用者能夠隨時在裝置端使用 AI 支援的各項功能,不需雲端資料中心作為補充提供額外支援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4年3月19日 · 分享本文. IBM 公司日前發表一份市場報告《2023 年全球 AI 科技使用現況》,調查結果顯示即使現今生成式 AI 已成為多數企業唾手可得的科技工具之一,但 僅有不到四成38%的受訪企業已經建置生成式 AI 應用 。. 探究企業未積極採用生成式 AI 的原因 ...

  5. 2024年4月18日 · 三大生成式 AI 應用形態,揭示未來資訊系統演變方向. 綜覽生成式 AI 產品與服務,資策會 MIC 歸納出三種形態,最常見的是功能嵌入(Feature Embedding),以單點 AI 功能嵌入方式提升流程效率,如重點總結工具、協助回覆訊息等,整個流程以人為主導,部分關鍵決策點才運用生成式 AI。 第二是人機協作(Copilot),應用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隨時取得最新資訊並即時反應,並且多模態能力將大量運用到 Copilot型態產品,以無縫接軌互動方式,如貼身助手般協助人完成工作。 最後是 AI 代理(AI Agent),具有 AI 能力,可高度代理人類工作,也是邁向通用人工智慧(AGI)的階段性成果,AI 代理甚至可多角色執行不同工作任務,一同促成共同工作目標。

  6. 2024年4月29日 · 生成式 AI 當主角】我們將在今年的 Google I/O 看到什麼? Gemini AI 有機會貫穿全場. 蔡銘翰. 2024-04-29. 分享本文. 一年一度的 Google I/O 大會即將於 5 月 15 日到來,和外界過往較為關注的硬體不同,今年的 Google I/O 預期將成為生成式 AI 大放異彩的舞台,究竟本屆的 Google I/O 可能會有哪些亮點,本篇文章特地綜合現有情報進行前瞻預測。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熱衷於人工智慧領域的 Google,肯定會在本次的 Google I/O 上帶來更多 AI 相關應用,並且將主軸放在旗下的 Google Gemini 與 Gemma。

  7. 2024年1月23日 · 金融時報分析生成式 AI 將比其他重要的新技術像是雲端運算更快成為主流應用。 「與其他新科技(例如網路)相比, AI 受益於現有的通訊系統,將更快被規模化應用,因為基礎設施已經就位。 」史丹佛大學學者布林約夫森(Erik Brynjolfsson)說。 然而在企業內,或許應用範圍的擴張相當快速,但對於消費者來說,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前所長埃齊奧尼(Oren Etzioni)認為,目前還沒有一款高度貨幣化的「殺手級應用」,能將生成式 AI 變成一個賺錢機器, 「這使得 AI 類似早期的網際網路,當時免費服務占主導地位,付費創造利潤的服務很少。 2. 運營生成式 AI 成本過高. 「人類迄今為止運算密集度最高的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