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論 (英語: Editorial ,美國英語又稱 leading article,英國英語又稱leader)是由 報紙 、 雜誌 或任何其他書面文檔的高級編輯或出版者撰寫的文章(通常不署名或以集體署名),用以表達其(通常是 編輯 、編委會或出版者)對某一事件、文章的意見態度,當中或有個人觀點、主觀期望,或與讀者觀點有分歧及共鳴。
      zh.wikipedia.org/zh-tw/社论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4月15日 · 聯合報社論恢復獨立機關的超然是賴總統的憲政責任 甫就任總統的賴清德除須面對複雜的政經情勢馬上就要處理的還有各獨立機關人事 ...

  3. 聯合報 臺灣 綜合性 報紙 ,為 聯合報系 的核心事業之一。 1951年9月16日創刊,由《民族報》負責人 王惕吾 與《經濟時報》負責人 范鶴言 、《全民日報》負責人 林頂立 共同創立。 聯合報每日以 繁體中文 發行,其與《 自由時報 》、《 中國時報 》合稱臺灣三大報 [6] 。 歷史 [ 編輯] 1949年,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 ,不少原居中國大陸的 文化人 也來台經營報紙,使報業復甦。 聯合報最初由《民族報》發行人 王惕吾 邀請《經濟時報》發行人 范鶴言 、《全民日報》發行人 林頂立 共同合作推出《民族報、全民日報、經濟時報聯合版》,創刊於1951年9月16日,總社設於 臺北市 西寧南路33號, 創刊首日發行12248份。 [來源請求]

  4. 聯合報在創刊初始即對台灣政治抱持高度關心的立場因而聯合報對重大政治議題時以作為社會公器的立場加以突顯但在戰後台灣的政治發展脈絡中,《聯合報的言論向來有其明顯之立場整體而言,《聯合報的言論立場向來被視為較偏向執政當局本文分析聯合報的立論在一定程度上即與執政當局相唱和惟其所處時代背景似乎應列入考量。 做為大眾傳播媒體的《聯合報》,對重大政治事件的報導可謂相當多樣,候社論則往往有其殊立場與觀點。 關鍵字. 社論 ; 傳播媒體 ; 中壢事件 ; 美麗島事件 ; 台灣獨立. 並列摘要.

  5. 做為大眾傳播媒體的聯合報》,對重大政冶事件的報導可謂相當多樣,但社論則往往有其特殊立場與觀點,以後見之明分析,固有可議,然則戰後台灣報業媒體在. 國家機器制約下發展的脈絡亦不容忽視,本文選擇吳國楨案與孫立人案. 、《自由中國》案(雷震案)、1970年代的台灣民主運動、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的主張、對`` 統獨之爭的觀點等重大政治事件為分析對象,探討《聯合報》 社論對台灣重大政治事件的立場與觀點。 二、吳國楨案與孫立人案. " 1950年代中期陸續爆發的`` 吳國楨案與``孫立人案',,乃係戰後台灣政冶. 發展過程中,迄未經確切論證的事件。 惟論者以為,國民政府之起用孫立人、 吳國楨分別擔任陸軍總司令及台灣省政府主席,與爭取美國支持有相當大的.

  6. 社論 (英語: Editorial ,美國英語又稱 leading article,英國英語又稱leader)是由 報紙 、 雜誌 或任何其他書面文檔的高級編輯或出版者撰寫的文章(通常不署名或以集體署名),用以表達其(通常是 編輯 、編委會或出版者)對某一事件、文章的意見態度,當中或有個人觀點、主觀期望,或與讀者觀點有分歧及共鳴。 澳大利亞和美國的主要報紙,如 《紐約時報》 [1] 和 《波士頓環球報》 [2] ,經常會在「意見」(英語: Opinion )標題下對社論進行分類。 插圖的社論有可能會以 政治漫畫 的形式出現。 [3] 通常情況下,一家報紙的 編委會 (英語:Editorial board) 會評估他們的讀者在意哪些問題,而想要了解該報的意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