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1月22日 · 背後觀眾座位站起了當事人 蔡伯羌醫師 問他「你的工作是啥?」 蔡用最天真的笑容「外科醫生」 所有人都再也說不出話了 他已經忘記所有專業名詞 連最基本生活功能都無法自理 他還只記得自己是醫師 你呢? 我不能 我沾滿他們的淚與血 我不能 反對 ...

    • 海陸運輸結合,讓高雄躍升國際大港
    • 繁榮的海港街區成就高雄第一個精華地帶
    • 從鐵路開始,交織出高雄現代街區雛形

    哈瑪星這個語彙是從濱線(はません)的日文語音轉借而來。所謂「濱線」,乃是 1904〜1907 年間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為了改善港埠貨物運輸而填海造陸,並將縱貫鐵路延伸至打狗港的臨港鐵道線,從而發展出海陸倉儲運輸的空間概念—哈瑪星。 鐵路是當時最先進的陸路運輸工具,鐵道線周邊隨之商行、倉庫林立,大幅提升港口的商機。濱線不僅開創海陸運輸的新紀元,同時也為打狗港帶來新契機,從而讓臺灣總督府深具信心,在往後三十餘年間投入三階段的港口現代化建設,從此高雄港與基隆港鼎足,成為臺灣唯二的國際大港。 港埠既然是被生產出來的空間,其生產過程的人力和資本投入就創造了一種以「築港」為生的行業—土木建築業。 高雄港自 1904 年展開改良工程,隨即於 1908 年起至 1945 年共進行三次築港工程;戰後,先是為期十年...

    築港同時也創造新興街區「哈瑪星」。1908 年打狗築港第一期工程啟動,同時間,總督府核准淺野總一郎在濱線區旁的海域投注巨資,填海造陸,這塊新生土地或可稱為「淺野埋立地或臺灣地所埋立地」,結合濱線區,兩者構成今日哈瑪星的土地空間。 在一系列的都市計畫後,海埔新生地逐漸蛻變成井然有序的道路、街屋,現代化城市街區幡然一新,濱線區被劃定為「山下町一丁目」、「新濱町一、二丁目」;淺野埋立地則成為湊町。這塊牽引築港的土地,後來也因港埠蓬勃而成為高雄市最重要的市街區。 張守真教授說:「哈瑪星是高雄市的行政重鎮、工商金融業重鎮和漁業重鎮。」此言精闢點出哈瑪星作為高雄港都歷史的關鍵地位。 於是,這塊緊鄰港邊的土地自 1910 年以後快速崛起,1918 年取代旗後、哨船頭而成為地方行政中心。後續移民交相湧入,日...

    哈瑪星作為海港城市的價值,同樣表現在依山傍海的現代街區規畫。港口是運轉產業的生命線,鐵路線與臨港區構成產業引擎,帶動百業。山是物質也是心境,更是城市人民的安全閥。沿山修葺蜿蜒的性靈路徑,並培育自然指引精神。 於是,山成為公園、山成就神聖、山體現國家,轉化心境、釋放城市的躁動。在山與港之間,筆直的道路交錯展開,譜出各行各業,安排私人住宅與公共空間。這座有山有港的現代城市,當然也定義了現代高雄都會區的空間安排和生活移動的基本邏輯。 毋庸置疑,哈瑪星是現代化高雄市的起源地,其作為現代城市規畫、各項產業與移民的歷史研究,皆具有最佳的原創價值與意義。哈瑪星所傳唱的港都首部曲,誠乃實至名歸。 (本文為《好讀出版社》授權刊載,作者: 李文環, 蔡侑樺, 黃于津, 蔡佩蓉, 佘健源 ;欲閱全文請見李文環, ...

  2. 2017年9月8日 · 歷經多日激戰的日方,突然面對一個陌生人持著信函,宣稱因為台北的治安紊亂,為恢復秩序,希望日軍盡快進城,他可以擔任嚮導等,自是充滿疑惑,還有人把辜顯榮當作間諜來看待。 但經過幾番試探,甚至有說法指出:「山田良圓少佐,欲試其心,拔刀旁砍,辜神色不變。 」加上在前線的偵察,大致確認了辜顯榮的話,於是在半信半疑的情況下,由辜顯榮為嚮導,全軍開始朝向台北城移動。 另有一說是辜顯榮曾被帶往基隆會見樺山資紀總督,但當時情況緊急,應無暇如此來回。 此次的接觸,開啟了辜顯榮日後飛黃騰達的契機。 他引日軍入城之舉,雖說是欲平息台北的紛亂,但也有不少人認為他違反民族大義。 日治時期曾有一首流行於艋舺酒場間的歌,便這麼唱著:「日本上山兵五萬,看見姓辜行頭前,歡頭喜面到台北,毋管阮娘舊親情。 」大大酸了辜顯榮一頓。

  3. buzzorange.com報橘

    「報橘」旗下共有三個主題社群,包括《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以及《 VidaOrange 生活報橘 》三個媒體社群,持續提供各領域的創新趨勢與觀點,協助新世代台灣人提升競爭力為主要任務。

  4. 2020年1月9日 · 本篇作者曾是總統的學生,回憶過去和老師的相處經驗,很多小故事說明總統的人格特質,可能就是她能改變台灣的關鍵! (責任編輯:黃梅茹) 總統英文,首圖來源: 總統府 , CC Licensed。 文/ Jonathan Chan. 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政治人物的看法,每個人也都有不同面向的自己。 我僅僅想用學生對老師之間一些點點滴滴,來給當年的老師,也是現在的總統,一些紀錄。 如果有嗤之以鼻的,就鞭小力一點吧。 我不宣揚她是個多好的「總統」,就讓我說說,她是怎麼用「老師」這個身分,讓我體會「勇氣與堅持」的力量吧。 我想談談,我認識的英文,女士。 教授為指導學生,陪我們熬過一個又一個通宵. 大四的時候,我有幸參加一個國際公法的英語辯論比賽。

  5. 2016年12月5日 · 在代表民進黨的英文當選總統後,一連串外電報導各國政府表達祝賀之意,有些國外電視台並誤植為當選「台灣共和國」總統,而幾個國外觀點也被提出,包括為什麼各國政府不承認台灣? 是不是應該改變國際上被普遍實踐的「一個中國」? 同時更有一些國家例如在英國和美國由個人發起連署,要求其政府說明對台政策並承認台灣。 其中英國政府在近日因連署跨過萬人門檻,正式回應表示其長久以來的見解,不承認台灣的主因就是「 台灣並不是一個國家 [1] 」。 這恐怕是讓多數人難以接受的說法,但是退一步想,台灣外交上的困境存在數十年,我們都認為純粹是中國的打壓造成,但為什麼「台灣不是國家? 」而國家又是什麼,就會是想擺脫今日困境的台灣人必須認真面對的議題。

  6. 2024年4月24日 · 去年也是地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許多國家都創下了高溫紀錄,強烈熱浪席捲中國、南亞和東南亞,影響了全球至少三分之一人口,尤其是發生於 4 月至 6 月的持續性熱浪,在印度造成了多達 110 人死亡,而且這個數字可能還遭到低估。 2023 年亞洲也發生了 79 起與水有關的重大災害,其中大多數是洪水和風暴事件,總共影響了 900 萬位居民,並且造成至少 2000 人死亡;香港天文台總部於 9 月 7 日測得每小時降雨量達 158.1 毫米,更是自 1884 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去年 6 月至 8 月發生於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的極端洪水與風暴,造成至少 600 人死亡,其中熱帶氣旋「摩卡」成為過去十年以來,於孟加拉灣所形成的最強大風暴,侵襲過程至少導致 156 人不幸喪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