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桃園地區最古老的廟宇

      • 蘆竹五福宮是桃園地區最古老的廟宇,從明鄭時期到清領至今,300多年的歷史,見證了桃園蘆竹地區五大庄發展與信仰。
      taiwangods.moi.gov.tw/Religious_Culture/html/cultural/3_0011.aspx?i=157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南崁五福宮 ,舊稱 玄壇廟 或 元壇廟 ,俗稱 南崁元帥廟 ,位於 桃園市 蘆竹區 。 該廟主祀之 玄壇元帥 據傳是由 明鄭 士兵 迎來,創建至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共有9次修建及2次擴建,1985年8月19日由 內政部 公告為三級古蹟,1997年改制為縣定古蹟,2014年隨著桃園升格 直轄市 而改為 直轄市定古蹟 ,同時是桃園市最古老的寺廟。 地理 [ 編輯] 五福宮位於 蘆竹區 五福里,即里內人口聚集之上 南崁 地區,故地方上皆以「南崁五福宮」稱之。 日治時期 原屬 桃澗堡 南崁廟口庄 ,後為 新竹州 桃園郡 蘆竹庄 南崁 五十五番地,正對南山路,總面積為0.2325公頃 [1] ,宮前為一狹長型廣場(俗稱廟埕),五福宮右側有座三層樓高的八角塔型金爐,廣場前方建有一座四柱三門的牌樓。

  3. 南崁五福宮 ,舊稱 玄壇廟 或 元壇廟 ,俗稱 南崁元帥廟 ,位於 桃園市 蘆竹區 。 該廟主祀之 玄壇元帥 據傳是由 明鄭 士兵 迎來,創建至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共有9次修建及2次擴建,1985年8月19日由 內政部 公告為三級古蹟,1997年改制為縣定古蹟,2014年隨著桃園升格 直轄市 而改為 直轄市定古蹟 ,同時是桃園市最古老的寺廟。 地理. 五福宮位於 蘆竹區 五福里,即里內人口聚集之上 南崁 地區,故地方上皆以「南崁五福宮」稱之。 日治時期 原屬 桃澗堡 南崁廟口庄 ,後為 新竹州 桃園郡 蘆竹庄 南崁 五十五番地,正對南山路,總面積為0.2325公頃 [1] ,宮前為一狹長型廣場(俗稱廟埕),五福宮右側有座三層樓高的八角塔型金爐,廣場前方建有一座四柱三門的牌樓。

  4. 五福宮座落於桃園市蘆竹區虎頭山山麓,相傳明永曆15年 (公元1661年)延平郡王鄭成功 (1624-1662),欲以臺灣做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祭祀玄壇元帥祈求庇佑東征順利,同年12月即攻克臺南赤崁城,永曆16年 (公元1662年)征伐臺灣北部,自南崁港登陸,駐軍在虎頭山山 ...

  5. 蘆竹五福宮舊稱玄壇廟或元壇廟,俗稱南崁元帥廟。五福宮主祀道教的玄壇元帥趙公明,相傳創建於鄭氏時期。始建於西元1745(乾隆10)年,方向坐東北朝西南,是一座三開間兩進兩廊的廟宇。目前所見的外貌大體上仍然維持著大正年間重修時的風格,有精緻的 ...

    • 蘆竹五福宮是什麼?1
    • 蘆竹五福宮是什麼?2
    • 蘆竹五福宮是什麼?3
    • 蘆竹五福宮是什麼?4
    • 蘆竹五福宮是什麼?5
  6. 南崁五福宮 ,舊稱 玄壇廟 或 元壇廟 ,俗稱 南崁元帥廟 ,位於 桃園市 蘆竹區 。 該廟主祀之 玄壇元帥 據傳是由 明鄭 士兵 迎來,創建至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共有9次修建及2次擴建,1985年8月19日由 內政部 公告為三級古蹟,1997年改制為縣定古蹟,2014年隨著桃園升格 直轄市 而改為 直轄市定古蹟 ,同時是桃園市最古老的寺廟。 地理 [ 编辑] 五福宮位於 蘆竹區 五福里,即里內人口聚集之上 南崁 地區,故地方上皆以「南崁五福宮」稱之。 日治時期 原屬 桃澗堡 南崁廟口庄 ,後為 新竹州 桃園郡 蘆竹庄 南崁 五十五番地,正對南山路,總面積為0.2325公頃 [1] ,宮前為一狹長型廣場(俗稱廟埕),五福宮右側有座三層樓高的八角塔型金爐,廣場前方建有一座四柱三門的牌樓。

  7. 蘆竹五福宮 舊稱玄壇廟或元壇廟,俗稱南崁元帥廟。 五福宮主祀道教的玄壇元帥趙公明,相傳創建於鄭氏時期。 始建於西元1745(乾隆10)年,方向坐東北朝西南,是一座三開間兩進兩廊的廟宇。 目前所見的外貌大體上仍然維持著大正年間重修時的風格,有精緻的木雕、石雕與交趾陶作品,廟埕上的聖蹟亭造型十分典雅,附近環境幽美,時至今日仍不失為北臺的勝景之一,並在2013年獲選內政部「臺灣宗教百景」之一,深具歷史意涵。 五福宮具有封閉型態街屋式的建築架構,平面為縱深狹長的空間安排方式,第一進是三川門,次為正殿及後殿,主體建築之間以天井與迴廊兩側山牆共構為三進式院落型態,就整體規模而言,五福宮的平面格局近似於傳統街屋式廟宇建築之狹長型態。 資料來源:本府文化局. 地址: 桃園市338蘆竹區五福里五福路1號.

  8. 蘆竹五福宮舊稱玄壇廟或元壇廟,俗稱南崁元帥廟。 五福宮主祀道教的玄壇元帥趙公明,相傳創建於鄭氏時期。 始建於西元1745(乾隆10)年,方向坐東北朝西南,是一座三開間兩進兩廊的廟宇。 目前所見的外貌大體上仍然維持著大正年間重修時的風格,有精緻的木雕、石雕與交趾陶作品,廟埕上的聖蹟亭造型十分典雅,附近環境幽美,時至今日仍不失為北臺的勝景之一,並在2013年獲選內政部「臺灣宗教百景」之一,深具歷史意涵。 五福宮具有封閉型態街屋式的建築架構,平面為縱深狹長的空間安排方式,第一進是三川門,次為正殿及後殿,主體建築之間以天井與迴廊兩側山牆共構為三進式院落型態,就整體規模而言,五福宮的平面格局近似於傳統街屋式廟宇建築之狹長型態。 資料來源:本府文化局.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