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簡單來說就是,當保險公司收到保戶繳的保費時 ,扣除相關營運費用以及保險公司的利潤後, 會把保戶的錢分成兩份,一份存起來、一份去保障 。 保障. 保險公司會把這部分的錢,拿去幫保戶 身故保險 ,當保戶不幸過世或是完全失能時,保險公司會給付一筆錢給受益人。 儲蓄. 保險公司會幫保戶 把錢存起來 ,並且以約定好的利率(預定利率或是宣告利率) 發利息 給保戶。 保戶可以選擇把利息每年領回來,或是放在保險公司那裡(詳見「增值回饋分享金」說明)。 【重要觀念1】所有的終身壽險,都有儲蓄性質. 廣義來說,所有的終身壽險都有儲蓄功能,這是因為 終身壽險的保費,其實是「預付」的,而儲 :

  3. 2022年1月1日 · 2022.01.01. 保險規劃. 最後更新:2023-12-20. 台灣人喜歡買保險已經全球聞名特別是儲蓄險根據壽險公司2019年的調查顯示台灣人平均每人持有3.3張保單位居全球第一名但是每人的平均死亡給付金額只有56.8萬元保額明顯不足代表台灣人偏愛儲蓄更重於保障到底儲蓄險值不值得買什麼樣的人不適合買?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一次告訴你, 另外本篇也會提到於2020年7月台灣儲蓄險法規的更動,導致一部分儲蓄險保單走入歷史,新保單報酬大幅下降。 本文市場先生會告訴你: 儲蓄險 是什麼? 儲蓄險利率 怎麼計算? 儲蓄險有哪些種類? 儲蓄險和定存的差別是什麼? 儲蓄險的3個優點分析. 儲蓄險的3個缺點分析. 儲蓄險在國外的評價及發展. 2020年7月後儲蓄險有什麼改變?

  4. Jacky. 最後更新於 26 一月, 2024. 台灣人愛買保險世界聞名根據統計台灣人均2.6張保單絕大部分的投保項目都是壽險與年金險相當大部分的占比是俗稱的儲蓄險」。 有鑑於台人對於儲蓄險的熱愛就要來告訴大家什麼是儲蓄險儲蓄險與其它保險有何不同誰適合購買儲蓄險投保儲蓄險的優缺點為何儲蓄險的 內部報酬率(IRR) 該如何計算? 閱讀更多: 【刷卡繳保費信用卡回饋大集合! 現金回饋、分期卡推薦一次看完】 本文重點段落. 儲蓄險是什麼? 有哪幾種儲蓄險? 儲蓄險適合誰? 我適合買儲蓄險嗎? 儲蓄險的優點與缺點. 儲蓄險報酬率怎麼算? IRR是什麼? 儲蓄險常見問題. Tags. Jacky.

    • 以保單參考利率區分
    • 提前解約會損失本金
    • 短期間內報酬率比定存還低
    • 通貨膨脹讓你的錢越存越薄
    • 繳費年期越短越有利
    • 繳費類別以年繳最划算
    • 無法忍受投資賠錢的人
    • 為長期(10~20年)存錢的人

    有利率變動型及非利率變動型。非利率變動型即為固定利率保單;利率變動型則是「宣告利率大於預定利率」時會給付額外的增值回饋金。​ 每張儲蓄險保單上的名稱都是這4個甚至更多名詞的排列組合,可以想像會有數十種、數百種以上的保單出現。當聽到這麼複雜難懂的名詞,想必腦袋一定瞬間關機!最後只會問業務員一句: 「所以我可以領到多少利息?」, 覺得滿意之後就簽下去。 儲蓄險的利率有多少? 內部報酬率(IRR) 才是你該看的指標! 業務員經常喜歡拿保單上面的宣告利率或預定利率來跟銀行定存利率做比較,保單DM上的利率乍看下確實比定存還要好至少兩倍,但你知道宣告利率或預定利率根本不等於實際利率嗎? 也就是對保戶而言,這兩個利率都不是真實的利率! 粗略來說,宣告利率與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將收到的保險費拿去做投資運用,「...

    提前解約會損失本金是儲蓄險最大的致命傷,通常會損失3~9成不等的總繳保費。 除了能確定自己繳得出保費外,更要確認在還沒繳完儲蓄險之前,完全不會用到這筆錢,否則如果遇到急需用錢需要提前繳約,不僅要付違約金,就連已經繳納的保費也都無法全部領回!

    在前面儲蓄險與定存的比較中有提到,若是購買6年期的儲蓄險,同樣的金額6年內放在定存的利息還比儲蓄險來的多,而且還不會有資金不流動的問題。 要維持儲蓄險合約超過10年所產生的利息才會與定存拉開一段差距,除非能確認這筆資金長時間內不會用到,否則儲蓄險不一定是一個好的儲蓄工具。

    根據內部報酬率IRR的計算,儲蓄險的報酬率短期間內平均為1.8%左右,比起每年的通貨膨脹以2%在成長,存得越久錢只會越薄,相同金額的錢,能購買的東西越少! 挑選儲蓄險的三大技巧 台灣人愛買保險,尤其是儲蓄險,除了參考年度熱門儲蓄險保單外,該如何自行挑選一份不吃虧的儲蓄險呢? 教你必須學會的快速檢視保單三大技巧。​

    從下表很明顯可以看出繳費年期越短,年化報酬率轉正的速度越快,其實這與儲蓄險內部的附加費用有關係。 附加費用是指保險公司營業費用+業務員傭金費用,繳納的保費扣掉附加費用才是真正進入保單的保費,而長年期保單的附加費用較高,所以報酬率才會比較慢的變正數。 另外,較短期的繳費期限也比較不會中途繳不出保費。

    繳費別指的是每期保費收取的時間點,有躉繳(一次繳)、年繳、半年繳、季繳、月繳之分。從下面表格可以看出,以月繳方式繳費最不划算,不管什麼繳費別最後拿到的解約金都是相同的,但若不選擇躉繳或年繳,就要再多繳納一些保費。 以下是某張儲蓄險保單的繳款方式 : 年繳 = 29787*1(次) = 29787元 半年繳 = 15490*2(次) = 30980元 季繳= 7804*4(次) = 31216元 月繳= 2622*12(次) = 31464元 ​

    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前提下,雖然儲蓄險比起基金、股票來說報酬率不高,但至少是不會賠錢的,而且放長期的話還會產生額外的利息,算是穩賺不賠。 因此如果是無法承受其他投資工具會賠錢的人,儲蓄險會是你的好選擇。

    有些父母會為剛出生的小孩購買一份儲蓄型保單,20年後當作小孩讀大學的教育費,雖然儲蓄險前幾年的報酬率很低,但放長期的話,後面的報酬率還算蠻高的。(但是這邊儲蓄險的複利還是低於長期好股票的複利喔! ) 所以儲蓄險到底該不該買? 前面幾個段落介紹了儲蓄險的種類、該如何計算實際的報酬率(IRR),以及與定存做了比較,最後也提出了儲蓄險的優點與缺點。所以儲蓄險到底該不該買呢? 這個問題只能你自己回答,每個人的財務與需求不盡相同,只有自己最清楚了解自己該不該買儲蓄險。不過這邊我們至少是稍微不推薦的,畢竟儲蓄險的資金活用度真的太低了,無法臨時當緊急備用金用。 所有的投資工具都有存在的意義及價值,而是否要購買則是需要自己的評估,但千萬不要抱持著讓小錢變大錢的心態,儲蓄險並不能讓你大富大貴。 快速總結 許多...

  5. 展開. 「可以儲蓄又有壽險功能」、「利率比銀行高」,如果你正在考慮是否要買儲蓄險肯定聽過大家這麼形容它許多理財初學者會被儲蓄險既可以培養存錢習慣又能在期滿後因利率增加一些收入而心動。 但儲蓄險真的如大家口中所說, 能夠兼顧「保險」與「儲蓄」的功能嗎? 有哪些潛藏的風險? 利率計算方式為何? 這篇文章將根據大家對儲蓄險的迷思,一一介紹這項理財工具。 除此之外,也會和大家說明 金管會對於儲蓄險所做的政策調整。 透過本文,你可以了解儲蓄險的以下幾項資訊: 儲蓄險是什麼? 儲蓄險的利率計算方式. 儲蓄險的風險. 2023儲蓄險新政策. 儲蓄險 VS 定存. 儲蓄險是什麼? 所謂的儲蓄險,指的是「儲蓄型保險」,也就是著重儲蓄效果,但保險作用相對較低的保單。

  6. 2023年2月10日 · 1. 壽險 :死亡風險,身故理賠,不幸往生,有一筆錢可讓家人無後顧之憂。 2. 傷害 :也就是意外險,若發生車禍不幸失能,會獲得一筆錢生活用。 3. 健康 :用於癌症、生病、重大手術等龐大的醫療費用。 4. 年金 :老了之後沒有經濟收入,也有錢可以過生活。 快速看懂保單4招. 1. 壽險 :具身故保障的商品。 2. 還本保險 :具身故保障、生存保險金的保險。 3....

  7. 簡單來說你可以將儲蓄險當作是有人身保險功能又能領到利息的一種保單。 儲蓄險大致分為 3 種. 增額型:合約期滿後,不用繼續繳保費,只要錢不領出來,你繳的保費就會一直放在保險公司「複利」。 這個複利是「本金 + 利息」下去不斷複利直到你領出來。 事實上增額型又分為 3 種,其運作方式基本上都是將利息「再投入」儲蓄險中,增加保險金額、提升人身安全保障。 簡單來說,它的好處不是活著可以領到更多錢,而是死了以後理賠的額度會比較高。 還本型:合約期滿後,不用繼續繳保費,保險公司每個月會發「利息」給你,領到要保人往生才停止。 這個利息的利率通常是「預定」的,就代表你每個月領到的錢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