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30日 · 舉重國手郭婞淳以抓舉103公斤、挺舉133公斤、總和236公斤的成績,為台灣在今年東京奧運奪得第一面金牌,另一位選手陳玟卉則拿下銅牌。 亮眼的成績來自辛勤的努力,而從平日訓練到正式出賽,物理治療師都在選手身後默默陪伴,協助預防及處理各種 ...

  2. 2021年7月29日 · 在2020東京奧運奪得女子59公斤級舉重金牌的「舉重女神」郭婞淳,不僅刷新了世界紀錄,更以抓舉103公斤、挺舉133公斤的成績,成為奧運女子舉重該級別的3項紀錄保持人,完成了世錦賽、亞錦賽、世大運、亞運和奧運五大國際級賽事金牌大滿貫。 郭婞淳的奪金之路並非一直都這麼順遂,她曾在2014年參加仁川亞運前被槓鈴砸斷大腿,一度連行走都有困難,短時間內無法回到最愛的運動場上。 但郭婞淳一直秉持著自己的一股「婞念」,將比賽中所有的挫折和不完美作為養分,克服人生中的重重障礙,終於,堅強又努力的她抵達夢想的最頂峰,成功完成自己在奧運拿到金牌的夢想。 「只要肯往上走,現在的位置都可以是下個高峰的起點。 圖片來源:FB @郭婞淳 KUO, Hsing-Chun. 「一個運動員會嚮往舞台,是因為他準備好了。

  3. 2017年8月22日 · 其中最讓人振奮的,莫過於台灣舉重選手郭婞淳的表現,不僅在世大運拿下金牌、更改寫了世界紀錄和大會紀錄。 謙虛的她,只是哽咽著說:「在昨天那場比賽,我相信那142公斤是全台灣人民一起幫我舉起來的。

  4. 2021年7月27日 · 在2016年里約奧運奪得銅牌的郭婞淳,今天下午的賽事中突破自我極限,用抓舉103公斤、挺舉133公斤的好成績打破奧運紀錄,成功奪得2020東京奧運女子59公斤級金牌殊榮!. 囊括了奧運、亞運、世錦賽、亞錦賽等國際賽事金牌,目前仍是59公斤級三項 ...

    • 郭婞淳1
    • 郭婞淳2
    • 郭婞淳3
    • 郭婞淳4
    • 郭婞淳5
    • 郭婞淳、陳玟卉運用「精準舉重」強化體能,奧運賽事大放異彩
    • 團隊偕中科院改良科技地墊,降低舉重訓練意外
    • 延伸閱讀

    台灣選手郭婞淳先前訓練過程,就運用科研計畫強化技能,今年東奧舉重 64 公斤級拿下銅牌陳玟卉同樣也使用相關設備技術。 以「精準舉重」計畫為例,結合陽明交通大學與台北市立大學團隊,作為計畫共同主持人的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所教授何維華直言,奧運不只是比選手的競技成績,更是比各國的科技實力。 何維華解釋,像是舉重選手上場有提鈴期與發力期 2 階段,前面求平穩、要保護腰部不要受傷,後面要產生很高的加速度才能完成動作。團隊奠基在國家訓練中心運科中心過去技術上,利用視訊分析技術及人工智慧開發出槓鈴軌跡追蹤系統,透過槓鈴在空間中變化的狀況,掌握選手施力狀態,教練也可以觀察數據變化,了解選手是否出現疲倦警訊,調整訓練量。 何維華表示,團隊也進一步開發出 AI 教練情蒐敵情,像是 2019 年在泰國舉行的...

    另外,團隊也透過跟中科院攜手研發,改良用在國防科技的材料,設計出避震減躁地墊,不僅減少槓鈴落下時的反彈高度、降低意外發生機會,也可以減少選手因長期訓練所造成的聽力損傷風險。團隊也為郭婞淳量身定製一張粉紅色的專屬地墊,不時也會出現在郭婞淳 IG 發出的訓練照片中。 不僅是舉重項目,成大團隊瞄準羽球訓練過程,進行「AIOT 智能羽球訓練模式」研發;交大團隊的「Coach AI 金準羽球」透過比賽轉播,紀錄每一拍再進行戰術分析,希望可以減少情蒐人力成本。 成大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特聘教授蔡佳良指出,「AIOT 智能羽球訓練模式」團隊有製作智能羽球拍,即時搜集羽球練習時所有動作的訊號,透過訊號了解今天選手練球有幾球殺球、平球、切球,即時蒐集、分析選手是用什麼球路得分。 此外,團隊也設計穿戴裝置,紀錄...

    • 那球 in 了!奧運羽球男雙摘金時刻的關鍵科技 • 從氫能源聖火到電子廢棄物獎牌,東奧喚醒綠色經濟! • 今年冬奧很科技,疫情下的首場奧運如何減少病毒傳染途徑?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東奧舉重郭婞淳奪金 科技部打造AI教練助攻〉。)

  5. 2021年7月28日 · 郭婞淳克服傷痛,逆轉困境,終在奧運會奪得金牌的故事非常扣人心弦;但連珍羚一生懸命,希望在柔道場上實踐自我,但在最後一刻功敗垂成的情節,卻也一樣地激勵人心。

  6. 2021年7月28日 · 舉重女神郭婞淳在7/27 奪下2020東京奧運 女子59公斤級的「金牌」,更以抓舉103公斤、挺舉133公斤、總和236公斤打破了奧運紀錄,讓許多關注賽事的觀眾為之感動及驕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