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教化;有順從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因素

      • 顏回認為理想社會是君臣一心,上下和睦,衣食富足,老少安康。 為達到理想社會,其手段主要是教化;有順從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因素。 他的好學與善學精神受到後人稱讚,品德被後人當成仁德的象徵。
  1. 其他人也問了

  2. 人物生平. 顏回是 孔子 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 《論語· 雍也 》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 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孔子稱讚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 雍也 》)。 不幸早死。 顏回像. 顏回素以德行著稱。 嚴格按照 孔子 關於“仁”“禮”的要求,“敏於事而慎於言”。 故孔子常稱讚顏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 他終生所嚮往的就是出現一個“君臣一心,上下和睦,豐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鹹服,天下安寧”的無戰爭、無飢餓的理想社會。 公元前481年,顏回先孔子而去世,葬於魯城東防山前。 孔子對他的早逝感到極為悲痛,不禁哀嘆說;“噫! 天喪予!

  3. 臺灣正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顏回 (前521年—前481年), 字 子淵 ,又稱 子 、 顏淵 。 唐代為避 李淵 名諱,曾改其字為 子泉 。 春秋 魯國 人。 孔子 七十二門徒 之首。 孔門十哲 中 德行 科之一。 被視作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居孔門第一位。 顏回年紀比孔子少三十歲,也有說法是比孔子小四十歲 [1] 。 家境貧窮,但能安貧樂道;為人聰敏、好學,聞一知十;品行優越,孔子稱讚其賢德,是孔子心法傳承的直系弟子,但年僅四十歲就去世了 [2] ,後世尊稱為「 復聖 」。 生平 [ 編輯] 有一次顏淵、 子路 侍候孔子,孔子要他們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 子路說:「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可見其輕視財物、好交朋友的個性。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4. 2024年3月2日 ·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24/03/02, 藝文. 顏回不遷怒——孔子談顏回好學怎理解圖片由作者提供. 王偉雄.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哲學教授。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哀公:「弟子孰爲好學? 」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孔子在談顏回好學,他接著說的「不遷怒,不貳過」便應該與好學有直接關係,而不只是修心為人的一般例子。 我認為「不遷怒,不貳過」可以從「如何面對錯誤」來理解。 Tags: 孔子. 論語. 顏回. 論語新解. 儒家. 哲學. 錢穆. hkop. 哀公問:「弟子孰爲好學? 」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5. 2014年5月26日 · 生平簡介. 顏回 (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魯國 (今山東曲阜)人。 字子淵,一作顏淵,孔子的得意門人,以德行堅稱。 亦稱顏淵後世也稱作“顏叔”,“顏生”。 他貧而好學,篤於存亡,雖簞食瓢飲,不改其樂。 年三十二死,後人稱為“復聖”。 在孔門弟子中,顏回以突出的德行修養而著稱。 對於 “仰之彌高”的孔門哲理,他堅守先生“不恥下問”的教悔,一起畢生精力“研之彌堅”,“欲罷不能”,深得孔子的贊賞。 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 此後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謚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聖公”。 明嘉靖九年改稱“復聖”。 山東曲阜還有“復聖廟”。

  6. 2016年8月22日 · 政大學術集成(NCCU Academic Hub)是以機構為主體、作者為視角的學術產出典藏及分析平台,由政治大學原有的機構典藏轉 型而成。

  7. 內容簡介. 目錄. 本書將指出顏回好學進德」、「心齋坐忘」、「氣化」、「玄化」、「樂道」、「學聖等諸形象」,組織成儒道人觀體系的運行圓周形象與人觀實如珠網牽連的共生關係依此脈絡無論是詩劇美趣的玄化顏回觀還是理學向上超拔的體天樂道顏回觀背後包含身體與社會間的關係互動名教與自然間的調和抗爭道德相與超道德相的工夫分際都是還原與重構顏回形象的珍貴線索也對儒道思想如何成就理想之人此一真實問題提供另種關照視角和解答的可能性。 國際計量. TOP. 顏回形象與儒道人觀探索. *若沒有可用的測量指標,代表資料尚在更新,近期將上線。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 祈禱不能改變老天,只能改變自己. 黃桐.

  8. 孔顏樂處對於人格教育的啟示有三:一是指引一條和易無怨的生活道路;二是建構一種主體自由的自主精神;三是樹立一個樂道弘仁的生命典範關鍵詞:孔子顏回修養人格教育. Confucius & Yen Hui’s spirit joy and its enlightenment at personality education. Wen-Shu Huang. Professor, Teacher Education Center, Shu-Te University.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