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6日 · 也就是說當我們報稅的時候,可以適用的扣除項目越多、金額越高,最後要課稅的金額也就越少。 所得總額-扣除項目=所得淨額. 雖然扣除額的種類很多,例如像身心障礙、幼兒、長照等等,但是以一般「單身、無小孩、無撫養」的小資上班族來說,大部分會用到的基本款,就是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和薪資特別扣除額這三大項,以下我們簡稱為「免標薪」。 這三項今年都有調高,我們這支影片統一都講申報年度,也就是 今年(2023)申報 2022年度所得就適用,免稅額從原本的88000元,調高4000塊到92000元,標準扣除額則是調高到12萬4000元。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則是多了7000元變成20.7萬,所以今年的免標薪加起來就是提高到42.3萬,比去年多了15000元,這個金額沒幾年就會調整一次 ,不過計算原理是一樣的。

  2. 2024年4月30日 · 勞保局提醒,依照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規定,勞工在每月工資6%範圍內自願提繳之退休金,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 若112年度自願提繳退休金,今年報稅時應留意該筆自提金額是否已從薪資所得總額中全數扣除,如發現未扣除或金額有誤,請儘速通知事業單位向各所轄國稅局分局或稽徵所申請更正,以免多繳稅款。 據勞保局統計,截至2024年2月底,勞工自提人數達108萬7000餘人,約佔新制勞退提繳人數的14.47%。 為鼓勵勞工參加個人自願提繳退休金,依照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第3項規定,勞工在每月工資6%範圍內自願提繳退休金的金額,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

  3. 2023年9月22日 · 勞保的核心目標在於提供勞工在工作時及退休後的經濟保障,以應對意外傷害、疾病、失業和退休等情況。 哪些人要參加勞保? 勞工保險涵蓋的對象分為兩類,強制投保對象和自願投保對象。 強制投保對象包括:年滿15歲且不超過65歲的勞工,雇主或所屬機構需以投保單位身份,使其全部參加勞工保險。 這包括在僱用勞工超過5人的工廠、礦場、農場、交通或公用事業、新聞、文化、公益、合作事業等產業。 無法加入公務人員保險或公、私立學校教職員保險的政府機關、學校員工也屬強制投保對象,以及從事漁業生產、接受職業訓練、參加職業工會或漁會等勞工亦如是。 若經主管機關認定其工作性質及環境無礙身心健康,未滿15歲勞工也適用強制投保。

  4. 2023年6月12日 · 自從上次去「下班經濟學」節目後,我看底下留言最多人批評的地方就是0056這種高股息ETF為什麼要賣股?應該要一直存著才對,才符合台灣「存股」的精神信仰! 好喔,沒問題。 為了進行最公平最公正的比較。 我清流君這次讓0056完全不賣股、一直存到粉身碎股。 這次我們同樣也讓0050跟0056每年 ...

  5. 2020年8月31日 · 勞工退休金是依據「勞基法」規定,當勞工退休時,雇主應給予的退休保障,屬於雇主對員工的一種法定責任;而勞保老年給付則是根據「勞保條例」所提供的一項社會保險給付,勞工只要依規定繳交保險費,當符合一定條件時,便可向勞保局提出申請。 勞退金保障的是「受僱勞工」,而勞工保險除了受僱勞工外,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的勞工也都能參加。 勞保老年給付可分為一次給付和按月領取之年金給付. 98年1月勞保年金施行,在老年給付方面除了原來的一次給付外,另外提供了按月領年金的方式,而為了保障原有勞工的權益,條例特別規定只要98年1月1日勞保年金施行前就曾參加過勞保的人,就具有選擇一次請領或按月領年金的權利。 勞退新制按月提6%,是可攜式退休金. 至於勞工退休金的新舊制又是什麼呢?

  6. 2019年8月22日 · 依照目前法令規定,雇主為勞工提繳的退休金金額,應該每個月以書面通知勞工,或是在薪資單中註明,讓勞工可從通知單中得知老闆退休金提繳的狀況。 此外,勞工也可以透過以下4種管道,來查詢個人退休金專戶提繳的情形,即可得知老闆有沒有依法為自己提繳退休金。 查詢管道包括:第一、透過自然人憑證上勞保局網站查詢。 也就是向戶政單位申請自然人憑證,透過自然人憑證到勞保局全球資訊網,依查詢路徑點選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資料,通過身分認證後,就可查詢個人專戶的累計金額。 第二、親自到勞保局總局或各地辦事處查詢。 只要攜帶國民身分證正本或其他附照片可辨識身分之證件正本(如駕照、健保卡、護照、居留證),到勞保局總局或各地辦事處,確認是勞工本人後,勞保局人員就可幫忙列印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資料。 第三、以勞動保障卡查詢。

  7. 2023年1月6日 · 我個人傾向可推出三種方案,一種是預設讓勞工的退休金採用政府委外代操的方式,方式維持目前原案,採保守投資,且政府保障最低收益標準。 第二是提供已經組合好的不同風險報酬方案,勞工可依據願意承擔的風險來選擇規劃好的方案,不需要自己挑選標的。 第三種就開放給勞工自行選擇投資標的,可能需要設定一些規範與限制,譬如要先完成政府規定的退休金理財觀念課程、標的限制投資夠分散的國內外基金與ETF、並且限制變更標的的頻率等,讓具有理財能力人有機會獲取更好的投資績效,又避免陷入把退休金用來短線操作,且投資集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