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所以我們這個佛法裡頭楞嚴經金剛經》,幾乎從唐宋以來變成中國人研究心性之學所謂學佛修道參禪人手一冊幾乎每個地方都看得到這一部經典這是推崇它的價值有如此之廣之大

  2. 所以我們這個佛法裡頭楞嚴經金剛經》,幾乎從唐宋以來變成中國人研究心性之學所謂學佛修道參禪人手一冊幾乎每個地方都看得到這一部經典這是推崇它的價值有如此之廣之大同時佛教也有個說是釋迦牟尼佛當時自己的預言:《楞嚴經在這個世界上最後出世尤其在中國,《楞嚴經最後傳到中國將來末法的時候整個世界沒有佛法那個時候世界上所謂佛教佛法只流行兩宗一個是淨土一個是密宗其它正法沒有了。 並不是說這兩宗不是正法,我講錯了啊! 其它的佛法差不多就沒落了,到末法時只有這兩宗特別流行。 那麼《楞嚴經》是最後到中國;到了末法的時候,《楞嚴經》最先離開了中國,沒有了。 那麼將來的佛經喪失在人類那個末劫的時候,這些東西都看不見了。 相傳如此,等到幾千萬年以後,慢慢求證吧。

  3. 2016年5月28日 · 所以我們這個佛法裡頭楞嚴經金剛經》,幾乎從唐宋以來變成中國人研究心性之學所謂學佛修道參禪人手一冊幾乎每個地方都看得到這一部經典這是推崇它的價值有如此之廣之大同 時佛教也有個說是釋迦牟尼佛當時自己的預言:《楞嚴經在這個世界上最後出世尤其在中國,《楞嚴經最後傳到中國將來末法的時候整個世界沒有佛法 那個時候,世界上所謂佛教佛法只流行兩宗:一個是淨土、一個是密宗,其它正法沒有了。 並不是說這兩宗不是正法,我講錯了啊! 其它的佛法差不多就沒落了,到 末法時只有這兩宗特別流行。 那麼《楞嚴經》是最後到中國;到了末法的時候,《楞嚴經》最先離開了中國,沒有了。 那麼將來的佛經喪失在人類那個末劫的時候, 這些東西都看不見了。 相傳如此,等到幾千萬年以後,慢慢求證吧。

  4. 故而宋元以來, 本經在中土的流傳過程中,雖偶然出現懷疑其真實性的聲音, 但大抵信之者多而疑之者寡, 在思想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現代學術界關於楞嚴經的研究, 較受注目的是討論文獻真偽問題的論著3, 吳孟謙,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太虛:《 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 收入《 太虛大師全書》( 臺北: 善導寺流通處,1980 年), 第13冊, 頁1533。 聖嚴:《 明末佛教研究》( 臺北: 法鼓文化事業公司,1999 年), 頁249。 諸如: 望月信亨的〈 關於大佛頂首楞嚴經傳譯之研究〉、 呂澂的〈 楞嚴百偽〉 等,皆直指此書為. 其餘則主要仍集中在經典教義本身或歷代注釋書的探討。

  5. 真鑑之所以會有嶄新的研究成果,關鍵是在於其在方法學上的轉向與建立一方面,其由楞嚴經會解僅以個人的觀點來取捨前人之說的詮釋方法,轉為有系統地運用華嚴宗十門分別的解經方法。 另一方面,則更在承襲華嚴宗「十門分別」的解經方法外,還有所超越。 關於這點,本論文透過比對了唐代法藏的《華嚴經探玄記》、澄觀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疏》,以及宋代子璿的《首楞嚴義疏注經》三部著作中所提出的「十門分別」,發現真鑑在前人原本為「前八義門,後二正釋」的「十門」中,獨創加入既無法歸屬於「義門」,也不屬於「正釋」,而是屬於研究方法的「科判援引」一門,可說是將原本前人僅作為一般方法論的科判,提升作為特殊方法論。

  6. 其他人也問了

  7. 佛教. 《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簡稱《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大佛頂經 》,一般稱之為楞嚴經 》 [1] , 大乘佛教 經典。. 最早記錄始於唐朝開元年間智昇所著《開元釋教錄》與《續古今譯經圖紀》,據傳由 般剌密諦 在唐朝時傳 ...

  8. 歷史源流. 《楞嚴經在唐代中葉成書並開始流通最早的記錄見於 唐 智昇 所著《 開元釋教錄 》 [9] 與《 續古今譯經圖紀 》 [10] ,隨後的 元照 著《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 》中也記載此書 [11] 。 由 北宋 初,中國第一本雕版印刷的 大藏經 《開寶藏》開始,一直到 清朝 的《 乾隆大藏經 》都收入正藏中。 唐代譯出. 譯出時間與譯者. 《楞嚴經》並不是由官方正式譯出的經典,缺少官方記錄。 此書的譯出時間與過程,有兩種說法,分別出自智昇《開元釋教錄》與《 續古今譯經圖紀 》,兩者的說法略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