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15日 · [Rti央廣新聞]中國規模最大的民營資產管理公司「中植系」旗下的中融信託投資房產失利,部分產品停止兌付,市場因而擔憂中國版的「雷曼風暴」可能來臨。

  2. 2023年8月13日 · 中國央企中融國際信託驚傳暴雷,估涉至少人民幣3500億元 (約新台幣1.54兆元),甚至傳聞恐達6000億。 中媒報導透露,中融信託停止兌付前夕還在拚命吸金,暴雷後迄今不聞不問。 示意圖。 (AFP) 中國央企中融國際信託驚傳暴雷,投資者8日起陸續收到產品停止兌付的通知,涉及至少人民幣3500億元 (約新台幣1.54兆元)。 據報導,中融信託停止兌付前夕還在拚命吸金,暴雷後迄今不聞不問。 鳳凰網報導指出,中融信託的投資者8日起陸續收到自己理財經理的通知:「產品停止兌付了! 短短兩天內,投資者自發組織多個維權群組,每個群內都彌漫著恐慌和焦慮,很多人甚至沒有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因為截止目前,中融信託沒有發布任何官方消息,只讓旗下的理財經理單獨通知客戶。

  3. 2023年8月15日 · 《彭博社》報導,光11日爆雷的中融信託,今年就有270種產品到期,總金額估達人民幣395億元 (約55億美元),恐讓金融市場更為重傷。 報導表示,監管機構已經在上個月成立專案小組,緊急評估...

  4. 2021年4月8日 · 報告得出了三個結論,包括:中國的借貸合約包含非常廣泛的保密條款,這些條款使借款國無法透露條款,有時甚至無法透露貸款的存在。 在缺乏透明度和對債務的全面了解下,意味著其他債權人或者多邊機構將很難向借債國提供援助。 一個顯著的例子發生在2020年11月,尚比亞政府的歐洲債券持有者拒絕了該政府提出的暫緩償債的要求,原因之一就是該國所欠中國貸款的規模和條款都不透明。 無法獲得他國援助只能越來越依賴中國. 報告作者之一、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教授吉爾本 (Anna Gelpern)表示,當一國不得不違約時,在與債權人協商時,債權人一定需要知道這個國家的總體債務情況,但在難以獲得其他國家的貸款和援助,這些發展中國家可能會越來越依賴中國。

  5. 2024年3月6日 · QDII計畫是一個重要的境外投資管道,允許中國人在北京嚴格的資本管制下購買海外證券,與此形成對照的是,中國國內股票型共同基金銷量則下降35%。 QDII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年增19%。 追蹤日經平均指數 (Nikkei 225)和那斯達克上市股票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s)最近幾週也顯示出溢價風險,因為買家出價遠高於標的資產的價值來搶佔額度。 不惜出高價搶買佔額度. 路透社的報告說,這股海外投資熱潮不僅反映了中國投資者對本國國內市場的信心不足,同時也凸顯了中國資本帳和貨幣面臨的壓力,以及重建國內投資者對本國市場信心方面所面臨的挑戰。 目前中國股市正接近五年以來的最低點,而中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跌至歷史新低。

  6. 2024年1月31日 · 《日經亞洲》 轉載中媒《財新》報導,儘管中國近期借貸步伐緩慢,但整體債務占GDP比仍創下新高,根據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研究所(NIFD)報告指出,中國宏觀槓桿率(衡量未償非金融債務總額佔名目國內生產總額比例)在2023年升至287.8%,較前一年高13.5個

  7. 2024年4月18日 · 不過,目前市場傳出中信金出價約500億至530億,與京城銀目前市值超過600億有差距,因此也成為併購案能否成局的關鍵。 中信金正和京城銀行傳出洽談合併的消息,引發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立委關注。國民黨立委林德福質詢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是否掌握此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