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華民國國徽 是 中華民國 主權的象徵和標誌,以 陸皓東 所設計的 青天白日旗 為藍本製作,1928年(民國17年)經《 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 》確定為 青天白日國徽 ,有時略稱為「 青天白日徽 」。 歷史 [ 編輯] 北洋政府時期(1912年至1928年) [ 編輯] 主條目: 十二章國徽. 傳統上的十二章圖案. 國民政府時期至今(1928年至今) [ 編輯] 參見: 青天白日. 1924年 何應欽 設計的 陸軍軍官學校 校旗,系首次出現的圓底青天白日標誌. 象徵 [ 編輯] 青天白日為革命先烈 陸皓東 所設計的革命標誌,青天白日,取象宏美, 中華民國 為遠東之國,日出東方為之最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義。 青色代表光明純潔、民族和自由;白色代表坦白無私、民權和平等。

  2. 中華民國國徽 是 中華民國 主權的象徵和標誌,以 陸皓東 所設計的 青天白日旗 為藍本製作,1928年(民國17年)經《 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 》確定為 青天白日國徽 ,有时略称为“ 青天白日徽 ”。 歷史. 北洋政府時期(1912年至1928年) 传统上的十二章图案. 國民政府時期至今(1928年至今) 1924年 何应钦 设计的 陆军军官学校 校旗,系首次出現的圓底青天白日標誌. 象徵. 青天白日為革命先烈 陸皓東 所設計的革命標誌,青天白日,取象宏美, 中華民國 為遠東之國,日出東方為之最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義。 青色代表光明純潔、民族和自由;白色代表坦白無私、民權和平等。 白日光芒尖鋒,示革命進銳。

  3. 本列表收錄 中華民國 建國以來,國家與地方機關使用的代表 徽章 。 國徽. 省徽. 直轄市市徽. 縣徽、市徽. 臺灣省. 福建省. 直轄市區徽. 縣轄市、鄉、鎮徽章. 台北縣. 宜蘭縣. 新竹縣. 苗栗縣. 嘉義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歷史徽章.

  4. 中華民國中央及地方政府徽章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列表收錄 中華民國 建國以來,國家與地方機關使用的代表 徽章 。 國徽 [ 編輯] 省徽 [ 編輯] 直轄市市徽 [ 編輯] 縣徽、市徽 [ 編輯] 臺灣省 [ 編輯] 福建省 [ 編輯] 直轄市區徽 [ 編輯] 縣轄市、鄉、鎮徽章 [ 編輯] 台北縣 [ 編輯] 宜蘭縣 [ 編輯] 新竹縣 [ 編輯] 苗栗縣 [ 編輯] 嘉義縣 [ 編輯] 金門縣 [ 編輯] 連江縣 [ 編輯] 歷史徽章 [ 編輯] 臺灣日治時期 [ 編輯] 其他 [ 編輯] 參見 [ 編輯] 中華民國主題. 紋章及旗幟主題. 中華民國旗幟列表. 中華民國國旗. 中國旗幟列表. 台灣旗幟列表. 注釋 [ 編輯]

  5. 民國國徽青天白日徽 / 維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中華民國國徽 中華民國 主權的象徵和標誌,以 陸皓東 所設計的 青天白日旗 為藍本製作,1928年(民國17年)經《 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 》確定為 青天白日國徽 ,有時略稱為「 青天白日徽 」。. Quick Facts ...

  6. 中華民國國徽 是從 清朝 滅亡至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期間的 中華民國 主權的象徵和標誌。 中華民國(1912-1949)共使用過兩款國徽: 北洋政府 的 十二章國徽 , 南京國民政府 的 青天白日 國徽。 基本介紹. 中文名 :中華民國國徽. 外文名 :National Emble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使用時間 :1913年-1949年. 北洋政府時期. 十二章國徽. 北洋時期的中華民國國徽是中國首面國徽,名曰“十二章國徽”或“嘉禾國徽”,圖案基於中國古代禮服的 十二章 花紋。 袁世凱 所建立的 中華帝國 亦沿襲作為國徽。

  7. 有關現實際統治 中國大陸 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國徽,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有關現實際統治 台灣地區 的 中華民國 的國徽,見 中華民國國徽 ,有關歷史上存在的 社會主義國家 的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的國徽,見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徽 。 中國國徽 是指 中央政府 立法制訂,代表 中國 的 國徽 。 歷代分別有 北洋政府 的 十二章國徽 、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的國徽( 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國徽 )、 中華民國 的青天白日中華民國國徽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 歷史 [ 編輯] 代表 主權國家 的國徽,是近代西方主權國家出現後的產物。 16世紀前,中國尚不存在「民族國家」或「 主權 」的概念,所以沒有象徵民族主權國家的國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