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5日 · 目前中華民國與世界十二個 主權國家 擁有正式外交關係,其中有十一個國家是 聯合國成員國 以及一個 觀察員國 ,其他國家則因 一個中國 政策而不承認中華民國,使得中華民國成為 不受國際廣泛承認的國家 ;雖然如此,中華民國仍與多數無邦交國家維持往來,並視情形互設 代表機構 。 由於各國政府普遍接受一個中國政策,對中華民國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不採行 雙重承認 ,目前世界上沒有主權國家同時與兩方政府建立邦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的 國際組織 當中( 世界貿易組織 、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 、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等),中華民國則使用「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 中華臺北 」等權宜名稱名義加入 [3] 。

  2. 2021年10月29日 · 台灣退出聯合國之後,也被要求退出隸屬於聯合國的各個國際組織,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等。 在國民黨馬英九任職總統期間,即2008年之後,台灣曾連續數年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 當時WHO和北京都沒有聲稱這一舉動違反聯合國原則或國際法,被認為是兩岸政治緩和帶來的突破。...

  3. 目前中華民國與世界十二個 主權國家 擁有正式外交關係,其中有十一個國家是 聯合國成員國 以及一個 觀察員國 ,其他國家則因 一個中國 政策而不承認中華民國,使得中華民國成為 不受國際廣泛承認的國家 ;雖然如此,中華民國仍與多數無邦交國家維持往來,並視情形互設 代表機構 。 由於各國政府普遍接受一個中國政策,對中華民國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不採行 雙重承認 ,目前世界上沒有主權國家同時與兩方政府建立邦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的 國際組織 當中( 世界貿易組織 、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 、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等),中華民國則使用「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 中華臺北 」等權宜名稱名義加入 [3] 。

  4. 2022年12月22日 · 我國在45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多邊機制及其下屬機構擁有會籍,包括「亞洲選舉官署協會」(Association of Asian Election Authorities, AAEA)、「亞洲資訊通路聯盟」(Asian Access to Information Alliance, AAIA)、「亞非農村發展組織」(African-Asian

  5. 關於國際組織. 國際組織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參與國際組織是我國拓展國際空間、回饋國際社會,以及發揮軟實力的重要管道。 鑒於拓展國際空間需要國內朝野共同努力及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我政府秉持「踏實外交,互惠互利」的外交新思維,以「務實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提升我參與國際組織之質與量」作為持續擴大國際組織參與的原則,並獲得各界認同,業已取得相當之進展。 更多 關於國際組織. 出席國際會議情形. 「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第8屆委員會暨次級委員會會議. 2024/5 16. 2024年「亞太經濟合作」 (APEC)「第一次資深官員會議」 (SOM1) 2024/4 24. 「美洲開發銀行」(IDB)第64屆理事會年會. 2024/4 24.

  6. 目前中華民國是45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及多邊機制(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世界貿易組織、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國際農牧業組織、國際開發銀行等)的成員國、及27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及多邊機制觀察員,並積極推動參與聯合國體系、世界衛生組織、經濟合作暨發展 。

  7. 為訴請國際社會正視臺灣2,350萬人民對於擴大國際參與空間之期待及需求,並協助國內各項議題、政策方向與國際接軌,進而對國際社會作出貢獻,我國自1993年開始推動參與聯合國案,持續爭取國際社會認同並支持我參與聯合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