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31日 · 資料來源:交通部中央氣象局(1981~2010年統計數據) 趕走潮濕,室內設計師教你打造乾爽健康宅. 台灣氣候潮濕不可免,但我們可以透過妥善的居家設計,讓室內環境儘量不受外界影響,住起來更舒適。 曾經久居紐西蘭、澳洲的爾聲室內設計公司負責人林欣璇說,剛從雪梨舉家搬回台灣時,先生的過敏大發作,令她明顯感受到濕氣對健康的衝擊。

  2. 2016年6月20日 · 1.不要在身上濕答答的狀況下用手機. 在全身濕透的狀況下,還拿著手機講電話,很可能會因為「間接雷擊」而有觸電的風險。 2.不要在打雷的時候在空曠處騎機車. 電流有「尋找出路」的特性,電荷自動會往移動明顯落下,所以在空曠處冒雨騎機車,也很容易遭到雷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3.不要在空曠處或高處撐傘. 傘尖如果是金屬,便具有最容易遭雷劈的兩個特質:「金屬」和「尖」,因為金屬會累積非常多的電荷,加上尖的物體單位面積上可承受的電荷量多。 4.不要前往空曠地帶. 下雷雨時不要前往空曠之處,因為獨立而突出的目標最容易遭到雷擊。 另外,也不要從事水上活動,氣象局指出,水面上的人和船也是突出的物體,容易成為雷擊的目標。

  3. 2018年7月11日 · 氣象病有關的症狀或疾病包括 暈眩、狹心症 (又稱心絞痛)、低血壓、氣喘、憂鬱症 等。 常聽人說「起風下雨舊傷疼」,因為天氣因素而出現變化的疼痛稱之為「天氣痛」。 假使平常就會疼痛的部位, 天氣變化可能會使得疼痛加劇。 即使沒有舊傷,也可能出現頭痛、肩頸痛、關節疼痛,或是手術後的傷疤疼痛,尤其是當氣壓降低時,往往使得疼痛感更加明顯。 根據日本京都大學的流行病學研究報告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腫脹與大氣壓力的變化也有關聯。 氣象病的原因是「自律神經」失調. 雖然氣象病包含上述各種不同症狀,不過一般認為共同原因就是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不受大腦意識的控制,又可分為與身體及心理活動、疼痛有關的「交感神經」,以及讓身心休息放鬆的「副交感神經」。

  4. 2024年4月25日 ·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25)日鋒面接近,各地易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出現,愈晚雨勢愈增加,一直到週末天氣都持續受到鋒面影響,不過雨勢會逐漸減弱。

  5. 2017年1月11日 · 週末低溫13度,怎麼穿、怎樣選才保暖?. 冬天真的要來了?. 中央氣象局指出,本週末 (13~15)因大陸冷氣團南下,週五、週六全台氣溫將開始明顯下降,影響到最明顯為週日、週一,最低溫預計下探13度。. 此外,週五六也水氣較多,降雨機率提高 ...

  6. 2023年12月25日 · 全球有多份文獻證實,自然環境中的濕度和溫度對關節疼痛有顯著的影響,例如天氣冷會影響周邊血管收縮,循環變差,組織代謝修復能力差,容易產生發炎疼痛。 陰雨潮濕的天氣,大氣壓力加重關節組織腫脹,導致疼痛。 而低溫也會降低關節潤滑度,再加上活動量變少,肌肉和關節因血液循環不良而變得僵硬卡卡或疼痛。 專科醫師許駿毅提醒,不要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卡關! 近幾年隨著飲食西化,運動風氣盛行,膝關節退化有年輕化的趨勢,全台有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且女性比男性多。 主要原因可能是長期外力加重關節負荷,像是經常要扛負重物的藍領族和長期久站的櫃姐,再加上長期過度或不正確使用關節,造成韌帶肌腱受傷,導致關節退化提早到來。 遠離「天氣痛」? 醫師、營養師提出四大關鍵解方.

  7. 2018年1月11日 · 步驟一:先打119. 只要發現不對勁,趕緊打119,交給專業人員判斷,緊急救護技術員(EMT)會初步辨識是否中風,最常使用的「 辛辛那提中風指標 」,包含FAST四個步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