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侯勝茂 (1950年7月1日 — ), 國立台灣大學 醫學系畢業,現為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院長、 台灣血液基金會 董事長,曾任 行政院衛生署 署長,其專長為手外科、髖關節障礙。. 侯勝茂的夫人 劉秀雯 ,現任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中興院區院長,是侯勝茂就讀台大 ...

  2. 侯勝茂教授為前衛生署長歷經台大骨科教授主任台大醫院副院長醫學院主任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手外科理事長關節重建學會理事長骨科研究學會理事長再生醫學會理事長並多次擔任國外重要大學或學會的訪問教授並多次榮獲國內外的醫學研究大獎學術著作及專利之多是中華民國骨科之光榮釋高上主任於台大醫學系畢業後在台大骨科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及擔任手外科研究員隨即轉至亞東醫院骨科服務期間前往哈佛醫學中心進修手足外科及微創關節重建手術台大醫學工程博士期間以肘關節動態外固定系列研究屢獲國際學會研究優秀學會論文肯定個人經歷擔任關節鏡及膝關節醫學會監事手外科醫學會理事足踝外科醫學會理事、骨科創傷外科醫學會理事、關節重建醫學會監事、運動醫學會理事、肩肘醫學會理事。

  3. 2018年1月7日 · 今年67歲的侯勝茂認為隨著年紀增長體力也變化應該要選擇符合年紀的運動於是他開始健走」。 若非太晚下班他會從醫院走到捷運站在中途下車約走一小時的路回家平均會走四到五公里一周走個三到四天。 雙手大幅擺動 消耗更多熱量. 侯勝茂健走並非一般走路他採取北歐式走法。...

    • 有錢才買得到血的時代
    • 大家一起讓「無償捐血」觀念深植人心
    • 世界冠軍背後的隱憂
    • 開源節流、向下紮根:「自己用的血自己捐」

    1974 年對臺灣醫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中華捐血運動協會」成立之前,臺灣民眾還沒有「無償捐血」的概念,醫療用血幾乎都來自「賣血職人」,不但無法滿足醫療用血需求,血液品質及輸血安全也無法受到保障。 現任血液基金會董事長暨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回憶起他還是臺大醫院實習醫生的時候。當時,只要遇到車禍或是重大意外發生,各大醫院的急診室外總會出現一群來賣血的人,也就是俗稱的「血牛」。血牛的血以量計價,沒有保險或是法源限制,只要醫院核對成功,家屬就可當場付錢給對方,開始進行輸血。 「很現實,有錢買血就有機會活下來,沒錢生存機率就低。現在聽起來很野蠻,但臺灣確實經歷過那個時代,世界各國也都是如此。」 而在沒有固定且充足血源的前提下,除了血牛,另一個供血來源,有時還來自醫生。 「有次,送來一個孩子,...

    經過 20 年的努力,臺灣終於在 1991 年達到捐供血平衡,由中華民國捐血運動協會捐資成立的「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捐血事業基金會」,亦於 1992 年更名為「財團法人中華血液基金會」,將捐血範疇更擴及血液研究,並於 1995 年開始健保給付輸血。 「這在世界各國都是很不容易達成的事 。」侯勝茂認為,臺灣政治人物出面響應且不分政黨的推廣,有利於帶動「捐血即救人」的社會風氣。 這時的血液基金會除了持續穩定血源外,更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並開始以「企業結合公益」的合作模式,鼓勵企業、社團一起推動並贊助捐血活動。漸漸地,不僅國際獅子會、扶輪社及同濟會等團體熱心響應,許多企業也紛紛將捐血活動列入企業回饋或企業社會責任中。除了呼籲企業同仁挽起袖子、捐出熱血,更捐贈各型捐血車,讓捐血活動的推展能更加順利。 基...

    2022 年的此時,臺灣捐血率仍穩居世界第一。 一路以來的努力,創造了真正的臺灣「南波萬」。然而,在世界冠軍的頭銜之下,這幾年的臺灣捐血狀況,卻因為少子化、年輕族群的捐血人數下降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根據 2001 年迄今的「捐血人年齡及性別分析」顯示,臺灣捐血人口集中的年齡層從過往的 20-30 歲,轉移至 31-65 歲之間,尤其以 51-65 歲成長比例占最高;也就是說,捐血主力由青年族群上移到了中壯年族群。再比較 2001 年與 2021 年的「捐血人職業」統計數據,發現 20 年間,學生族群的捐血人數大幅下降近 56%。 侯勝茂說,在捐血逐漸普及的 80 年代,有很多年輕人熱血響應,久而久之這些人也養成了固定捐血的習慣,直到現在儘管已經 5、60 歲,還是持續...

    然而,捐血斷層的困境不只出現在臺灣,世界各地都正面臨相同的考驗。侯勝茂說基金會目前積極的在向下扎根,除了透過年輕人喜愛的藝人、網紅,鼓勵年輕族群踴躍捐血外,也積極將捐血觀念納入教材,讓學生從課本或刊物中,得到捐血觀念及血液相關知識。 因應數位時代,基金會更在 2016 年創立了世界第一個與通訊軟體 LINE 合作的血液機構官方帳號,提供捐血人更即時、便利的服務。「我們知道年輕人在用,所以也要想辦法去接觸他們」侯勝茂說,這些創新的行動,都是試圖讓捐血這件事,更貼近年輕人,減少已知的世代落差。 除了「開源」之外,基金會也努力「節流」。引進國際血液醫學新知,將澳洲發行之〈病人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PBM)最新版本翻譯為中文,並導入「病人血液管理(PBM)」概...

  4. 2018年4月25日 · 侯勝茂表示人老化的象徵就是僵硬身體肩關節或髖關節等應該要常伸展將之活動到極限但也不能過度至於最好的時間就是運動後因為此時血液循環快肌肉在運動後也容易拉開能增加柔軟度。 老年人會跌倒或造成骨折,正是因為柔軟度不夠。 劉秀雯也說,常運動,手腦的協調性會更好。 邊聽音樂邊走路 運動兼抒壓. 相較於跑步機,侯勝茂認為快走的效果更好。 所謂「日行萬步,健康有保固」,如果剛開始達不到,那日行2000或5000步也很好。 他常利用空閒時走路,有時會請司機先下班,自己則從醫院走去劍潭站搭捷運回家,而且不坐博愛座,握著拉環訓練平衡感,並觀察捷運上的乘客。

  5. 2023年9月14日 · 政治今日熱門. 網友回應.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下午出席北台灣醫師賴清德後援會」,與會的前衛生署長侯勝茂提及過去如果不是賴清德在立委任內的協助傳染病防治法修法健保多元微調等政策無法順利推動賴值得推薦賴清德也補充說這是他們不忍SARS造成年輕醫護殞命合作推動的成果新光醫院院長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侯勝茂今表示過去他擔任衛生署長時賴清德是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召委是最好溝通且了解問題核心的如果沒有賴的幫忙傳染病防治法修正健保多元微調等政策沒辦法順利推動賴擇善固執的人格特質也值得推薦

  6. 2024年3月22日 · 侯胜茂 (1950年7月1日 — ), 国立台湾大学 医学系毕业,现为 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 院长、 台湾血液基金会 董事长,曾任 行政院卫生署 署长,其专长为手外科、髋关节障碍。 侯胜茂的夫人 刘秀雯 ,现任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 中兴院区院长,是侯胜茂就读台大医学系时的同班同学。 参考资料 [ 编辑] 外部链接 [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 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 侯胜茂. 分类 : . 1950年出生. 在世人物. 行政院卫生署署长. 台湾医院院长. 台湾男性医学家.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校友. 嘉义高级中学校友. 侯姓.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