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央行這次升息考量是什麼,為何只升半碼?楊金龍表示,今(2022)年3月升息1碼,主要考量國內產業逐漸復甦,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也都朝向緊縮方向,但是沒想到後來本土疫情升溫,衝擊服務業等內需產業,加上考量到央行中小企業貸款6月底將結束,未來利率就會提高,對服務業衝擊較大,也希望能夠控制通膨的預期心理,最後決定僅升息半碼。
    • 央行這次為何調升存款準備率,對台股可能影響為何?楊金龍表示,這次透過調升利率以及調升存款準備率的方式,以價量並行方式抑制通膨預期心理。升息是比較全面性的影響,但是調升存款準備率不會影響存款利率,有助緩和對弱勢勞工跟企業貸款利息負擔加重的衝擊。
    • 調升台灣全年CPI跟核心CPI到2.83%跟2.42%,評估物價何時回穩?楊金龍表示,貨幣政策能否讓物價回穩,很難做這樣預測。國際預測機構也認為2020年到2022年是很特別的3年,受到中美貿易戰、疫情、俄烏戰爭爆發影響,導致物價波動大。
    • 新台幣今年以來趨貶,是不是台美利差擴大影響?楊金龍表示,今年新台幣匯率的貶值,主要反映外資大幅賣超台股並匯出資金,而非台美利差擴大所導致。Fed加速升息,美債殖利率快速上升,致美股重挫,而台股與美國科技股連動性高,外資大幅賣超過新台幣8000億元,並匯出資金,造成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走貶。
  1. 2022年3月17日 · 吳孟道認為聯準會溫和升息的態度有效安撫市場情緒大家會認為不用急著跑不會人擠人了」,將放慢資金撤出或調節步調有助於穩定金融市場表現。 美國聯準會對於通膨的看法為何? 美國通膨率居高不墜近期爆發俄烏戰事國際能源及大宗物資價格應聲飆漲更讓通膨壓力急速升高聯準會最新說法也指出將持續關注通膨上揚壓力帶來的風險。...

  2. 6 天前 · 相較下,Fed主席鮑爾當時表示,他預期當前利率將隨時間把通膨率壓至2%目標值,下一步不太可能是升息。 他後來在本月14日重申:「我們需要耐心 ...

  3. 2022年12月1日 · Flickr by Federalreserve.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11月30日在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說由於釋出鴿派訊號表示聯準會可能最快於12月放緩升息步調消息激勵美股衝高道瓊大漲逾700點那斯達克與費半指數上漲逾4%。 以下是鮑爾這場演說的五大重點1.鮑爾暗示Fed會放慢升息步調最快從12月1314日的會議開始。 這一席談話讓市場強化本月將升息2碼、而非繼續升息3碼的預期。 2.鮑爾重申,利率將有必要升至比決策官員在9月時預期「略高」的水準。 Fed將在12月的會議更新對利率路徑的最新預測,屆時,這一輪升息周期的利率峰值預測值可能會上修。 官員9月時預估利率峰值為4.6%,目前多數經濟學家預期將超過5%。

  4. 2022年3月17日 · 吳孟道認為聯準會溫和升息的態度有效安撫市場情緒大家會認為不用急著跑不會人擠人了」,將放慢資金撤出或調節步調有助於穩定金融市場表現。 美國聯準會對於通膨的看法為何? 美國通膨率居高不墜近期爆發俄烏戰事國際能源及大宗物資價格應聲飆漲更讓通膨壓力急速升高聯準會最新說法也指出將持續關注通膨上揚壓力帶來的風險。 陳昱嘉認為,雖然3月國際大宗物資價格波動劇烈,但屬於短期影響,若以此數據判斷通膨情勢,可能失真甚至誤判;聯準會了解俄烏戰爭會對美國經濟情勢及通膨帶來影響,但都還需要觀察。 吳孟道則說,如果聯準會認為通膨嚴峻,這次就會升息2碼,並加速後續升息步調,目前看來,步調相對溫和,顯示聯準會有在關注通膨,但認為手頭武器很多、政策工具能夠應付,通膨應屬可控。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2年3月17日 · 吳孟道認為聯準會溫和升息的態度有效安撫市場情緒大家會認為不用急著跑不會人擠人了」,將放慢資金撤出或調節步調有助於穩定金融市場表現。 重點2》美國聯準會對於通膨的看法為何? 美國通膨率居高不墜近期爆發俄烏戰事國際能源及大宗物資價格應聲飆漲更讓通膨壓力急速升高聯準會最新說法也指出將持續關注通膨上揚壓力帶來的風險。 陳昱嘉認為,雖然3月國際大宗物資價格波動劇烈,但屬於短期影響,若以此數據判斷通膨情勢,可能失真甚至誤判;聯準會了解俄烏戰爭會對美國經濟情勢及通膨帶來影響,但都還需要觀察。 吳孟道則說,如果聯準會認為通膨嚴峻,這次就會升息2碼,並加速後續升息步調,目前看來,步調相對溫和,顯示聯準會有在關注通膨,但認為手頭武器很多、政策工具能夠應付,通膨應屬可控。

  7. 2022年3月17日 · 吳孟道認為聯準會溫和升息的態度有效安撫市場情緒大家會認為不用急著跑不會人擠人了」,將放慢資金撤出或調節步調有助於穩定金融市場表現。 美國聯準會對於通膨的看法為何? 美國通膨率居高不墜近期爆發俄烏戰事國際能源及大宗物資價格應聲飆漲更讓通膨壓力急速升高聯準會最新說法也指出將持續關注通膨上揚壓力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