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所謂的契約農業Contracting farming是指農民農產品供應方生產者與業者農產品需求方加工銷售業者雙方協議生產供應的農業生產模式契約規範雙方的權利與義務。 契約關係中,常見農民的責任為提供土地和人力,與買方議定作物成長管理細節及供應資材事宜,及依買方要求完成農產品的包裝方式、運送細節、交付分銷市場等。 農民一方代表可能是農民個人或農民合作社等生產組織,其中,該組織的代表在簽訂合約上即代表其成員。 利用農民組織強大的集體議價能力,相較於農民個人,有更多優勢。

  2. 20170618. 文、圖片提供/郭璦榛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契約農業Contracting farming是指農民農產品供應方生產者與業者農產品需求方加工銷售業者雙方協議生產供應之農業生產模式契約規範雙方的權利與義務。 亞洲國家約有8 成的農民屬於耕作面積小於2公頃之小規模耕種者個別農戶產能所占市場比例微小面對競爭激烈的農產品市場小規模耕種者缺乏通路及議價能力常受到中間商價格剝削無法依生產成本決定價格加上全球化貿易趨勢如無適當整合輔導措施小規模耕種者將面臨極大衝擊。 為了克服小規模耕種者的弱勢條件,各國農業主管機關均鼓勵農民組織、合作社等農民團體,以契作方式與買方(販運商、大盤商)訂定契約、發展契作生產,以穩定農民收入。

  3. 近代農業經營基礎的奠基者阿布雷特 ̇特爾AlbrechtThaer)於《農業原理》ThePrinciplesofAgriculture)提出,農業經營可分為3種類型,分別為機械的、技巧的、科學或合理的,這些概念與時俱進至今仍適用。 楊開道編撰《農場管理學》中也強調,所謂合理化、科學化的精要義理,完全在於「效率」。 從人畜力、機械化、自動化到智慧化,農場管理提升勢在必行. 從人類發展農業開始,就逐步馴化獸力、發明農具來提升生產效率,1950年代臺灣還有40萬頭耕牛,1955年耕耘機開始引進,由於主要代替耕牛,故俗稱「鐵牛」,開始了農業機械化時代。

  4. 線性經濟基於資源的提取生產和廢棄物排放模式導致資源的浪費和環境汙染而循環經濟的目標是將廢棄物轉化為資源並且基於艾倫麥克阿瑟Ellen MacArthur)基金會的觀點, 遵循三個設計驅動的原則:(一)消除廢棄物和汙染;(二)循環產品和材料(實現最高價值);(三)恢復自然。 通過這些原則,循環經濟旨在實現經濟活動與有限資源的消耗分離,建立一個對企業、人民和環境都有益的堅韌系統。 循環經濟的核心理念是促進資源的有效回收和再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浪費。 通過改變生產和消費模式,循環經濟有助於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並減緩環境壓力。 這不僅對地球的生態環境有益,還有助於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 氣候變遷影響作物產量 輪作是最適合的耕作模式
    • Co2濃度高低影響作物 C4型作物重要性提高
    • 溫度影響土壤水分蒸發量 冬天土壤溫度高而蒸發快
    • 降低缺水問題 增有機質提升土壤保水性
    • 氣候變遷對土壤有機質的影響
    • 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 作物殘體回歸農田
    • 農業及都市有機資材入土 可提高土壤碳存量
    • 土壤有機質存量 黏土坋土高於砂土壤土
    • 不同質地水田土壤 對地下水補注影響不同
    • 提高土壤有機質有助抗逆境

    許多學者利用不同預測模式評估氣候變遷對作物產量的影響。Deryng etal.(2014)用72個氣候變遷情境全球作物模式(PEGASUS),量化極端氣候變遷熱逆境對玉米、春小麥及大豆產量全球在21世紀的影響。結果顯示,在不同RCPs(代表濃度路徑)對玉米產量預測有逐漸不良影響,到2080年代玉米產量可能雙倍損失,但是對春麥及大豆,到2080年代前,相較於1980年代將因CO2濃度提高而有改善產量;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仍可能面臨產量下降。在RCP 8.5下考慮CO2濃度提高效應,在開花期有熱障礙(heat stress at anthesis,HAS)對玉米產量損失可能加倍,春小麥產量可能減少一半,大豆可能減少四分之一。進一步探討發現,在RCP2.6時假設忽略CO2提高效應,和RCP8.5比較...

    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陽能,將從空氣中擴散進入葉片的CO2經不同的化學反應作用程序轉化成碳水化合物,其反應型態依其最初形成的有機化合物碳數目而分為C3、C4型,再因C4型中有白天的氣孔打開同時吸收CO2及進行光合作用的典型C4型,也有夜晚打開氣孔進行固定CO2、白天氣孔關閉下進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的CAM型植物(景天酸代謝,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簡稱CAM,是一種將氣孔開啟限制在夜間以減少水分散失的光合作用途徑)。在4千萬年前因為大氣CO2濃度(1000 ppm)高,所以C3型光合作用效率高,接著大氣CO2濃度逐漸降低到冰河期只有180 ppm左右,此時漸漸演化形成固定CO2效率更高的C4型植物。在乾旱及鹽分地區演化出CAM型植物。 植物氣孔打開讓...

    Kidron and Kronenfeld(2015)研究不同水盤大小及不同水/土溫在不同遮陰下的水分蒸發速率。水盤水分蒸發受到其水溫的影響大,最高溫每提高1°C水蒸發量提高0.08 mm/day,提高水盤蒸發速率約8.3%。相似影響可以發現當底土溫度(5公分深度)提高使土壤蒸發速率提高0.07 mm/day,會降低0~10公分土層土壤有效水分約6.6%。綜合而言,土壤溫度提高1°C,將使表土土壤蒸散速率提高約10%。有更多研究指出,冬天土壤溫度高於氣溫將提高土壤水分蒸發量。 ①緩解熱障礙 灌溉可減少產量損失 Siebert et al.(2017)研究顯示,整個歐洲熱浪對小麥及玉米的影響可以因為灌溉降低地表溫度而顯著降低衝擊,並證明採用植被溫度,才能顯示熱浪在有灌溉和沒有灌溉下對作物產量衝...

    土壤有效水分受土壤性質的影響,包括孔隙率、田間容水量、凋萎點水分、植物有效性含水量、大孔隙流及質地。氣候變遷造成高強度雨或乾旱,大大影響土壤水的有效性及其分布。土壤水有效性、水留存以及土壤水入滲速率也強烈的影響其生態功能。土壤水入滲增加土壤水的留存、降低土壤沖蝕、減少暴洪及乾旱風險。Holsten et al.(2009)評估,在21世紀中期,土壤有效水分可能減少4~15%。 Hudson(1994)報告指出,前50年的研究顯示土壤有機質(soil organic matter,SOM)對土壤有效含水量(available water capacity,AWC)影響小或沒有影響,他對這種結論的正確性有懷疑。他將土壤依土壤質地分為三群組,結果發現土壤有機質提高,其田間容水量體積提高的比率較高。...

    Tan et al.等為了研究雨量多寡影響植被生長而影響土壤有機質含量,他們採用相同年降雨量地區等年降雨量400 mm線,從中國東北大興安嶺往西南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脈東部,橫跨中國6,000公里長,採集27個採樣點土壤,其年均溫從-5.1°C到9.1°C,如此設定去除降雨因素下土壤有機碳和年平均溫度的相關性,發現年平均溫越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越低。Prokopyeva et al(2021)在莫斯科進行兩個田間試驗,發現長期土地使用歷史在估算碳投入時有很大的未確定性;在未來氣候條件下,雨季相對顯著的非栗鈣土帶的農業土壤,對土壤有機碳存留的潛能也許最大。

    Dai et al.(2021)研究中國耕犁實作對土壤有機碳存留以及表土微生物族群的衝擊。他們發現深犁改變土壤微生物群的組成,並與土壤有機碳循環相關;同時增加基因庫的豐富度,包括碳水化合物的運輸及新陳代謝。在中國北方平原,這地區有大量的小麥和玉米稈回歸農田,而深犁可能提高秸稈碳轉化為土壤有機碳。 投入有機質的量及品質對土壤有機碳的累積及動態具重要角色。有研究顯示,植物根及堆肥對土壤有機碳的存留高於秸稈的碳,根部的碳比地上部的碳對土壤有機碳的衝擊較大也較穩定。長期堆肥的施用一般會提高表土的有機碳存量,但可能降低底土的有機碳存量。 Meena et al.(2020)分析水稻殘體的留存及葉面施用鉀肥,對水的利用及對印度西北部小麥的利益度,因為可以提高水的使用效益,尤其水有效性有限的環境下能因此提...

    Gobin et al.(2011)盤點整理跨歐盟國家對農業殘體及都市垃圾等回歸農田對土壤碳存的影響。農田的有機材料來源來自作物殘體如一年生及多年生作物殘體及施用廄肥,而作物殘體在10%做為生物能量來源(意即當成食物),保留90%回田情況下,土壤有機質可以保持豐富維持在2005年的水準(C-rich,C-media,BAU);如果使用30%或50%做為生物能源,則土壤有機質可能落在低(C-Low)及差(C-Poor)的狀態;如果100%作物殘體回歸農田,則土壤有機質最高。能夠同化為腐植化有機碳的量,第一是有賴產量,作物產量越高其作物殘體量就高,第二是有賴其盛行氣候,冷溫及乾燥氣候較不利。歐盟27國的土壤碳在秸稈還田下平均為每公頃0.86公噸(t/ha),沒還田的平均只有每公頃0.44公噸。作...

    細質地土壤含較高量的黏粒及坋粒在自然中的有機質含量高於粗質地砂或砂質壤土。砂、壤土及黏土有機質含量潛能分別<1%、2~3%、4~5%。植物根和土壤密切接合且含較高量木質素,其存留在土壤的比率高於地上部植體。燕麥試驗殘體在土壤中1年,地上部植體殘留三分之一,而根部有機質殘留42%。毛苕子於春天犁入土壤5個月,地上部只存留13%碳,根部殘留碳達50%。在自然的植被下,熱帶土壤有機質含量和溫帶土壤相近,但耕作土壤則以熱帶土壤較低,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年均溫及年雨量有關,最大值在雨量800 mm,年均溫18°C。一般認為土壤有機質含量可視為土壤肥力的指標,Greenland等(1975)建議能使土壤穩定的土壤有機質含量關鍵值為3.5%,而Deploey和Poesen(1985)認為2%。

    Razavipour and Farrokh(2014)在伊朗7個地區不同質地(砂質壤土、壤土、黏質壤土、坋質壤土、黏土及坋質黏壤土)研究測定水田土壤滲漏水速率。結果顯示土壤容重、土粒粒徑分布尤其黏粒及砂粒比率效益更顯著,容重、黏粒及砂粒比率相關係數R2值分別為0.32、0.91及0.79。 將土壤滲漏水速率分為4級,第一級(I)極高滲漏率,極輕質地(黏粒含量<8%)土壤水滲漏速率為0.74 cm day-1。第二級(II)高滲漏率,輕質地(黏粒含量8~16%)土壤水滲漏速率為0.54 cm day-1。第三級(III),中等滲漏率,中質地(黏粒含量16~44%)土壤水滲漏速率為0.32 cm day-1。第四級(IV),重質地(黏粒含量>44%)土壤水滲漏率0.15 cm day-1。 L...

    氣候變遷對作物產量影響最大的因子是高溫及乾旱期缺水問題,未來在某些缺水源無法滿足作物灌溉水的地區,可能需要增加較耐旱、耐熱及較高水利用效益的C4型作物如玉米、甘蔗、小米、高粱、莧菜等,適當土壤有機質及水分管理也是抗逆境重要的課題。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實作不僅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更可以提高土壤保水力,尤其提高整個土壤剖面的保水力,同時可以提高雨水入滲率又降低土壤沖蝕,使土壤肥力更永續。也就是說,糧食安全的重要關鍵在於土壤有機質的逐漸提高,而這又可以增加將大氣中的CO2的碳固存在土壤,以降低大氣CO2濃度減緩氣候變遷的衝擊。 (參考文獻請洽作者,續文請見豐年雜誌73卷4期)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3年3月號 1. 標籤 2. 保水力 3. 土壤有機質 4. 抗逆境 5. 氣候變遷 6. 黃裕銘...

  5. line. 消費者了解農業與食物、有具體互動,就能和農業、食物生產者建立伙伴關係,在生產消費鏈中展開良性互動。 (攝影/張瑋芳) 文/陳玠廷(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年來,受到氣候變遷、Covid-19疫情,以及因為俄烏戰爭等因素的影響,農業乃至飲食等攸關民生需求的發展議題,有感地反應在每一次的消費行為中,也讓糧食安全、糧食自給率等等對於社會大眾較為陌生的概念,開始透過媒體報導進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時值我國《食農教育法》於立法院三讀通過,筆者認為這對於我國農業的發展,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6. 一個企業投入ESG的多寡,意味著該企業對永續發展的貢獻,以及企業如何因應氣候變遷下的營運風險,亦將影響經營獲利,而企業越重視ESG,代表可獲得更高的投資報酬率。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ESG獲得關注。 以美國市值前3,000大的公司為例,ESG評分愈高的公司,受金融危機波及的程度愈低,原因在於企業長期投資社會資產,得到投資人的信任,帶動公司的績效維持在一定水準。 揭露更多資訊 ESG檢視真永續或漂綠. 永續發展我們追求的共同目標,無論企業與學校都能扮演重要的角色,繼而延伸出CSR與U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