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多用途戰機 (multirole combat aircraft,縮寫 MRCA )是指一款軍用飛機不需要透過大幅度修改就可以執行多種類別的任務,而非僅限於單一任務。 可以擔任 戰鬥機 、 攻擊機 、 偵察機 、 轟炸機 、 電子作戰機 其中兩類任務(含以上)者。 多用途戰機可能是在設計階段就可以納入規劃,像是 英國 蚊式轟炸機 與 美國 F/A-18戰鬥機 ,或者是在服役階段透過改良,加裝其他設備,擴充可以擔負的任務種類。 譬如 F-14雄貓式戰鬥機 戰鬥機在後期服役生涯也可以擔任 轟炸 任務,許多國家將原先擔任空優任務的 MiG-21戰鬥機 改裝擔任 對地攻擊 的任務。 圖片 [ 編輯] 現役機型 [ 編輯] 分類 : . 軍用飛機.

  2. 多用途戰機 (multirole combat aircraft,缩写 MRCA )是指一款軍用飛機不需要透過大幅度修改就可以執行多種類別的任務,而非僅限於單一任務。 可以擔任 戰鬥機 、 攻擊機 、 偵察機 、 轟炸機 、 電子作戰機 其中兩類任務(含以上)者。 多用途戰機可能是在設計階段就可以納入規劃,像是 英國 蚊式轟炸機 與 美國 F/A-18戰鬥機 ,或者是在服役階段透過改良,加裝其他設備,擴充可以擔負的任務種類。 譬如 F-14雄貓式戰鬥機 戰鬥機在後期服役生涯也可以擔任 轟炸 任務,許多國家將原先擔任空優任務的 MiG-21戰鬥機 改裝擔任 對地攻擊 的任務。 圖片. 現役機型. 分类 : . 军用飞机.

  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F-35閃電II戰鬥機 的多功能. 多用途戰機 (multirole combat aircraft,缩写 MRCA )是指一款軍用飛機不需要透過大幅度修改就可以執行多種類別的任務,而非僅限於單一任務。 可以擔任 戰鬥機 、 攻擊機 、 偵察機 、 轟炸機 、 電子作戰機 其中兩類任務(含以上)者。 多用途戰機可能是在設計階段就可以納入規劃,像是 英國 蚊式轟炸機 與 美國 F/A-18戰鬥機 ,或者是在服役階段透過改良,加裝其他設備,擴充可以擔負的任務種類。 譬如 F-14雄貓式戰鬥機 戰鬥機在後期服役生涯也可以擔任 轟炸 任務,許多國家將原先擔任空優任務的 MiG-21戰鬥機 改裝擔任 對地攻擊 的任務。 圖片 [ 编辑] 現役機型 [ 编辑] 分类 :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F-35「閃電II」 (英語:Lockheed Martin F-35 Lightning II)是由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设计及生产之单座单引擎的 多用途戰機 ,為全球最多國家引進的 第五代戰鬥機 ;採用了 普惠公司 的 F135引擎 , 勞斯萊斯公司 亦參與了引擎設計 [10] [11] ,自2015年以F-35B為首開始服役。 開發廠商洛克希德·马丁以 X-35验证机 競標 聯合攻擊戰鬥機計劃 (JSF)並獲選成為續存設計,進而開發出F-35。

    • 1人
    • 2006年12月15日
    • 2015年7月31日(海军陆战队F-35B), 2016年8月2日(空军F-35A), 2019年2月28日(海军F-35C)
    • 一代機:噴射戰鬥機時代的先鋒
    • 二代機:進入倍音速時代
    • 三代機:視距外空戰/多用途
    • 第四代:運動性能大增的飛行電腦
    • 為何四代機是目前各國主力戰機

    第一代噴射戰鬥機是由螺旋槳跨入噴射推進,從二戰末期德國Me-262、英國流星式,到1950年代的前蘇聯MiG-15、美國F-86等。不過大部分的研究,都會從二戰後的噴射機才開始歸類。 第一代戰機特色就是水平飛行速度比螺旋槳戰機快,就算是二戰的Me-262都能輕易突破860km/h,比螺旋槳推進中最快的Ta-152H還快了100km/h,戰後的Mig-15則能超過1100km/h,俯衝時甚至能接近音速。 由於速度快產生的風壓與摩擦溫度,第一代噴射機只能採用高強度鋁合金的全金屬機身,以及後掠機翼,外型與螺旋槳戰機明顯不同。 第一代戰機的缺點是限於當時的渦輪噴射引擎科技,其實飛機對油門的反應比較慢,再加上武裝與航電設備都還很簡陋,以機槍與機砲為主要武器(一代機後期才出現空對空飛彈與空用雷達)。 第...

    第二代噴射戰鬥機的綜合性能開始與螺旋槳戰機拉開明顯差距,追求飛得更高更快,以及更為先進的武器與航電系統,代表性的戰機有美國F-104、前蘇聯Mig-19/MiG-21,法國幻象III等。 第二代戰機的飛行速度正式突破音障,並且很快發展到2倍音速,實用升限也超過17000公尺,為了達到這樣的性能,「後燃器」(afterburner)開始成為戰機必要裝備,也是為了追求高速,三角翼與可變翼開始出現。 武器與射控系統更全面進化,空對空飛彈成為戰鬥機的標配,能夠攻擊遠超過機砲射程(約2km)的目標,一枚飛彈命中的破壞力也遠超過機砲彈,甚至開始出現攜帶核彈頭的空對空飛彈,參閱:特種部隊抱著核彈跳傘是真的! 了解「戰術核武」的定義與特殊型號。 雷達技術的小型化成功,讓戰機開始攜帶空用雷達,主要用於高速目標...

    三代機開始配備更為先進的雷達、機載航電系統與中程空對空飛彈,開始能攻擊目視範圍外的敵機,且由於引擎性能強化,三代機除了追求高空高速性能,也能兼顧中低空性能。代表性戰機有美國F-4、F-5、前蘇聯MiG-25等。 雷達導引空對空飛彈,各國在1940年代就開始研究,但在1956年服役的「半主動雷達導引」麻雀飛彈(AIM-7)才算發展成熟,搭配F-4戰鬥機,成為三代機最著名的搭檔。 通常飛行員在空中的可視距離在8~20km左右,差距為受到氣像條件與飛行員視力影響,但是麻雀飛彈從AIM-7E型開始,射程就達到30km,也就是能在飛行員視野外,靠雷達導引擊落敵機,稱為「超視距」(Beyond Visual Range,BVR)作戰。 由於機載雷達與空對空飛彈性能突飛猛進的發展,三代機一度傾向「機砲無用...

    三代機參與了從1960年代~1970年中期許多大型空中戰鬥,如越戰、中東戰爭(六日戰爭、贖罪日戰爭)等,實戰反饋大大的影響了1970年代中期開始的新機的設計理念,與三代機的設計概念差異很大,成為四代機。例如美國的F-15、F-14、F-16、FA-18、前蘇聯Su-27、歐洲EF-2000、日本F-2、中國J-10、我國的IDF等。 四代機由追求速度轉為更強調「運動性」與推重比,此外電子科技與複合材料從1970年代起開始突飛猛進,都讓四代機產生質的提升。 在此要說明,原本美國將這些70年代中期後新設計的戰機,仍然稱為三代機,許多中文媒體也沿用,因此下一代的F-22、F-35在原本美規中是四代機,這種分類法在很多文章中仍能看到。 但在俄國的分類中,卻將Su-57(以及原型機T-50)稱為五代機...

    雖然五代機已經研發並且服役了很多年,但目前在世界各國空軍中,第四代戰機在數量上仍是主力,以美國為例,其現役戰機總數約為2717架,其中空軍第四代戰機F-15系列(不含EX型)共473架,F16系列共827架,海軍FA-18系列共433架,FA-18E/F共488架,陸戰隊FA-18共229架,AV-8B共99架,合計4代機共2549架,佔了壓倒性數量。 四代機研發的年代,正是東西兩大陣營冷戰的高峰,因此雙方陣營的生產了大量的四代機配發部隊,此外相較於先進的五代機,出口敏感性沒有這麼高,因此無論是美系的F-15、F-16或是蘇系的SU-27家族,都大量的出口,成為許多國家空軍的中流砥柱,進一步提高數量。 龐大的各型四代機總生產數量,意味著生產成本降低,而且需要龐大的後勤維護能量,能夠養活夠多的...

  6. 戰鬥機 (英語: Fighter aircraft )是一種空對空戰鬥用的 軍用飛機 ,主要用以對抗敵方的航空器,攻擊空中目標,奪取、維護戰場上的制空權,故其設計著重於提升機動力與運動性能。 戰鬥機通常也被視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空中戰力,亦是歷來最複雜和精密的單人用武器。 史上第一款名義上的戰鬥機是1913年 法國 的 莫蘭-索尼耶L單翼機 。 法國人率先實現了在螺旋槳上安裝鋼鐵製子彈偏導片,使機槍子彈不會擊中螺旋槳。 這個系統讓飛行員可專 心駕駛飛機並進行射擊,同時也無須額外配置 機槍手 ,但會使 機槍 的射速變慢。

  7. 飆風戰鬥機 (法語: Rafale , 中文 又譯做: 疾風 或音譯為 拉斐爾 )是 法國 達索 ( Dassault )飛機公司 開發 和建造的双引擎、 三角翼 、高灵活性的中型 多用途戰機 ; [釋注 1] 。 在1970年代,法國空軍及海軍尋求新戰機作為後繼機種。 為省減成本,法國嘗試加入 歐洲戰機計劃 ,與其他國家共同研發,但因對戰機功能要求差別過大,最終法國決定獨資研發。 最後由 達梭航太 研發出飆風的原型,其航電及氣動外形優化其在 制空 戰機的角色。 法國軍方 預計以其取代七种不同专门化的 軍機 ,包括 艦載戰鬥機 ,做為法國空軍及海軍下一代的主力。 自2001年開始進入法軍服役,本機目前的主要使用者為 法国空军 及 法国海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