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天前 · 膝關節疼痛不一定是退化性關節炎!台中光田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表示,膝關節疼痛是骨科門診最大族群之一,如:韌帶受傷、半月板撕裂、退化性關節炎等皆可能引起疼痛發生。 其中「皺襞症候群」也是導致膝關節疼痛的常見原因,且與退化性關節炎不同,30歲以上的年輕人可能發生。

  2. 依病況嚴重程度給予循序漸進治療,初期會以休息與消炎止痛藥物、熱敷、電療等物理治療為主,進階可透過震波治療放鬆膝蓋周圍緊繃肌肉,讓髕骨活動正常化,較嚴重跑者膝,需要透過注射治療如玻尿酸潤滑消炎、高濃度葡萄糖、PRP增生治療

    • 維持標準體重!體重過重和肥胖是引起關節炎的原因之一,肥胖是讓關節炎惡化的危險因子。肥胖人士只要減重約5公斤,能降低一半的關節炎罹病率。高度肥胖(身體質量指數高於 30 ㎏ / ㎡)的人關節炎發病率,女性是體重過重高出體重正常的 4 倍,男性則是 4.8 倍。
    • 盡可能每天進行30 分鐘適合自己的運動。適當的運動能讓骨頭和關節變得健康,維持標準體重也能減少關節炎罹病風險。就算是分散運動時間,只要總運動時數合計超過 30 分鐘以上,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所以一次性的長時間運動,或是利用自己的零碎空檔運動都可以。
    • 一定要禁菸!抽菸的人類風濕性關節炎罹病率比不抽菸的人高 2 倍。吸菸會使類風溼性關節炎惡化。吸菸的人必須禁菸 10 年,類風濕性罹病率才會降到與不抽菸的人相仿,所以說早一天禁菸也好。
    • 留意不要作出造成關節負擔的姿勢和運動!長時間保持相同坐姿或是提重物,是傷害關節的重要危險因子,反過來說,避免長時間保持同樣姿勢,以及把重物的重量分散到各個關節,能有助預防關節炎。
    • 膝蓋髕骨上方
    • 膝蓋髕骨內側
    • 膝蓋髕骨外側
    • 膝蓋髕骨下方
    • 膝蓋後側

    大多起因於從事激烈跑跳運動時,股四頭肌的強力收縮,造成肌腱與髕骨連結處承受過度的壓力而導致微小撕裂傷,造成發炎疼痛。 常見症狀 1. 運動時及運動後有疼痛或僵硬的感覺 2. 髕骨上緣有腫脹或疼痛感 3. 維持蹲踞姿勢而導致疼痛 4. 上樓梯或站起來時疼痛 主要發生在膝蓋前側或是髕骨周圍,像是籃球員、排球員、滑雪選手、體操選手等需要反覆跳躍練習和比賽,髕骨連接至脛骨的肌腱發炎而產生疼痛,如果沒有休息或治療,疼痛感會慢慢更強烈。 常見症狀 1. 膝蓋前面髕骨肌腱的疼痛 2. 髕骨下方會有明顯的壓痛點 3. 跑步或跳躍後會明顯疼痛 4. 嚴重時甚至連坐著不動都會感到痛

    內側皺襞(壁)在髕骨內下方與股骨及脛骨交界處,從膝關節側面來看,內側皺壁是滑膜結構於內側邊緣形成的一片皺褶。 當膝關節伸直時,內側皺壁呈鬆弛狀態,不會磨擦股骨內踝,彎曲的角度超出膝蓋活動的安全範圍 (0~30 度),例如騎腳踏車,或搬運人員需要經常上下樓梯,內側皺襞(壁)和股骨內踝就會產生摩擦作用造成損傷。 常見症狀 1. 重覆進行彎曲動作時,內側皺壁摩擦造成發炎疼痛 2. 當膝蓋彎曲時有摩擦聲音 3. 長時間坐躺後起身開始走路時有卡住的感覺 4. 下樓梯或蹲下時疼痛 內側副韌帶位在膝關節內側偏下方一點的部位,因為扭拉傷產生損傷,或是因為外力(車禍)造成的受傷。 常見症狀 1. 膝蓋內側腫脹劇痛,無法完全伸直和彎曲 2. 膝內側疼痛,受傷後數天可能出現皮下瘀血 膝蓋內側下方,由縫匠肌、股薄肌...

    外側副韌帶是膝關節外側的主要支撐韌帶,在膝關節推向外側時保持關節的穩定性。外側副韌帶損傷是韌帶遭受拉扯產生微小撕裂所致。 常見症狀 1. 膝關節外側疼痛腫脹 2. 韌帶上方部位感到疼痛 3. 膝關節無力 包含膝關節周邊韌帶發炎、髕骨軟骨磨損、肌肉受力不均衡導致的痛。被稱為「跑者膝」是因為許多馬拉松跑者常發生的運動傷害,但不一定是跑步引起,重訓、騎飛輪也會發生。最常見的好發位置位於膝關節外側及大腿外側。 常見症狀 1. 膝蓋外側及大腿外側走路或跑步會感覺疼痛 2. 特別是激烈運動後,膝蓋有刺痛灼熱感 3. 嚴重時行走、下樓梯等都會疼痛,各種運動都無法進行

    是膝關節遭受外力直接撞擊,造成髕骨下脂肪墊於髕骨與股骨之間受到夾擠造成劇烈的疼痛,痛感會因為長時間站立而加重。 常見症狀 1. 局部髕骨肌腱下方會有壓痛感,膝關節伸直時會更痛 2. 髕骨下緣處有腫脹 膝蓋下方的脛骨結節有明顯的隆凸與疼痛,醫學上也以最早描述此疾病的兩位醫師命名,稱為奧斯古-謝拉德症(Osgood – Schlatter disease),是青少年常見的膝蓋疾患之一。 兒童的骨頭靠近骨骼末端的軟骨區域有特殊生長的區域,稱為生長板。脛骨粗隆骨骺炎就是膝蓋臏骨和脛骨間的肌腱,拉扯脛骨結節上的生長板造成的損傷和發炎。 好發於活動力強的青少年,特別是需要大量股四頭肌收縮的運動員,如足球、籃球、排球、田徑、自行車等運動,男女比例約 3:1。 常見症狀 1. 有外傷史,脛骨結節部位疼痛、腫...

    主要形成原因是膝關節損傷和過度使用,像是半月板破裂、十字韌帶斷裂或膝關節退化,使膝關節產生太多的關節液,在膝部後方膕窩形成囊腫。 常見症狀 1. 隨著囊腫變大,膝蓋會酸痛 2. 嚴重時下肢無力無法上下樓梯、步行疼痛加重 3. 引發小腿浮腫、靜脈曲張等 膝蓋後側的「膕窩」有腿部幾條肌腱交會的三角形肌肉,是幫助後十字韌帶穩定膝關節,伸展與彎曲,慢跑和登山下坡時想要停下來,都必須用到這塊肌肉。膕肌炎主要是因為「過度使用」,例如:運動時墊腳尖和腳後勾,或是大腿或小腿的肌肉長期處於緊繃狀態。 常見症狀 1. 單側膝蓋後側膝窩橫紋下方的位置疼痛 2. 嚴重時小腿無法完全伸直呈微屈狀 十字韌帶是位於膝關節內,連結股骨與脛骨的兩條呈現十字形交叉的韌帶,分別為前十字韌帶與後十字韌帶,負責維持膝關節前後方向穩定...

  3. 2021年3月15日 · 1. 關節曾經受過傷:像是車禍或是運動傷害,骨折、韌帶損傷都會加速關節退化。 2. 肌少症:由於肌肉量下降,使得關節支撐力不夠而造成關節磨損。 3. 工作性質:職業需要長期負重或久站,都會加重關節負擔,加速退化。 4. 體重過重或肥胖:關節載重增加更容易加速磨損。 5.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3月8日 · 常見的4種關節炎有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型關節炎和僵直性脊椎炎,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 其中退化性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在台灣比較常見。

  6. 2024年8月31日 · 年輕人也可能因膝關節使用不當而患上此病。因此,關節炎的形成是長期過程,與使用強度和頻率有關。及時治療和正確護理關節,可避免或延緩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發生。正確使用膝關節對於預防關節損傷和退化性關節炎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保護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