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現今的基因檢測項目真的很多、也很亂,」本身是罕見疾病肌肉萎縮症患者而致力基因研究的新店耕莘醫院病理部主治醫師陳燕麟分析,非醫療機構或生技公司還推出肥胖、膚質等各種檢測,甚至全基因定序檢測,以全基因定序來說,雖科學已對人體基因解碼,但在解讀上卻需要相當的專業,就算做了檢測,不一定能獲得具有意義的資訊。 此外,他指出,許多醫院沒有的檢測項目,非醫療機構卻發展多種檢測,但非醫療機構往往不具解釋能力,消費者做各種檢測前應審慎每一項檢測的目的為何,否則只是花錢卻無太大意義。 特別是非疾病的全基因檢測,直接把個人基因定序,但即使是「正常」的人、基因也並非百分之百沒有異常,而即便檢出「異常」的基因,有些並不一定會演變為疾病。

  2. 2024年3月20日 · 蓋全民健保之目的在保障國民健康權,今健保署卻以是否上傳基因檢測結果作為健保支付與否之條件,使已繳納健保費、理應獲得健保給付之病人,僅因其不願同意上傳敏感基因資料便被健保署拒絕支付,顯然是以《憲法》所不許之理由拒絕部分國民 ...

  3. 2024年1月29日 · 從癌症檢測賣到月老配對、諮詢師卻無認證,如何不讓基因檢測淪科技算命? 近年不少商業公司「越界」提供健檢、藥物風險等醫療檢測,多數卻僅提供報告書、不負責解讀;更有新生兒篩檢直接與保險公司搭配,讓產婦納保。

  4. 2024年1月4日 · 你聽過「基因檢測」嗎?. 線上一鍵下單,不到萬元,用口水就能解開「基因密碼」,知道自己的血脈、特質潛能與疾病風險⋯⋯廣告文宣說得天花亂墜,但真有那麼神嗎?. 2023年全球基因檢測市場規模高達172億美元,但在台灣這項新興技術卻是亂象叢生 ...

  5. 2 小時前 · 這個調查結果顯示,電信業者宣稱已取得用戶同意的契約條款,根本超出絕大多數消費者的認知,並沒有取得消費者的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第7條第2項「明確告知」的規定,其所謂的同意應屬無效。 值得關注的是,即使電信業者事先片面準備的契約有上述條款,但 ...

  6. 2024年1月29日 · 2022年8月,中央研究院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aiwan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簡稱TPMI)與台大、榮總、和信、北醫、嘉基等國內16個醫療體系合作伙伴,風光盛大宣告,收案達到50萬人里程碑,這項全球華人最大的基因資料庫及精準醫療研究計畫,與世界最具規模的 ...

  7. 2020年9月9日 · 除了檢測外,它還有哪些可能應用的領域? 抗體檢測怎麼做? 可以輔助防疫嗎? 人體剛感染病毒時,病毒量比較多、上呼吸道的病毒量大,因此容易透過「喉頭拭子」或「深喉唾液」採檢得到,目前COVID-19即是以此工具採檢、再以 「PCR檢測」 確認是否確診。 此時期被檢測為陽性的個案,處於發病時期、也具有傳染力。 不過,人體內的免疫機制會一直和病毒作戰,一般在感染後7到15天,會出現抗體,抗體會「記住」這隻病毒,下回病毒再入侵就會啟動防禦機制。 一般狀況下,人體不會被同一隻病毒重複感染,但COVID-19也出現極少數 二度感染的病例 。 身體產生抗體時,通常體內病毒量已降低、跑到肺部等較深層的組織,甚至可能已經痊癒、沒有傳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