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如有必要進入,於有症狀期間及症狀緩解後5日內應戴口罩

      • 民眾須知內容包含有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COVID-19或出現發燒或流鼻水、咳嗽或打噴嚏等呼吸道症狀時,非必要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如有必要進入,於有症狀期間及症狀緩解後5日內應戴口罩,並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落實手部衛生。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7年10月29日 · 一般情況下佩戴手術口罩且間隔大於1公尺以上的距離基本上就可達到有效防護並不需要特殊的呼吸防護裝備指N95口罩護目鏡等裝備)。 並避免直接與對方交談,如需要交談時,盡可能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 感染者的周遭環境,也有可能被這些分泌物所汙染。 病原體藉由手部接觸沾染後,再接觸口、鼻或眼睛,也會造成感染。...

  3. 2023年10月12日 · 1. 普通感冒(起因為鼻病毒、腺病毒等多種病原體所引起) 感冒症狀通常是輕微的。 它們通常包括喉嚨發癢、流鼻涕或鼻塞和打噴嚏。 如果有發燒,也通常不會是高燒,而且應該在用藥之後很快就降溫了。 不過一部分感冒的患者還是會有點疲倦跟胃口的變化,但是通常來說是輕微的。 而普通感冒沒有測試,也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 它只需要在有症狀的時期多休息或服用一些藥物,就會慢慢痊癒。 2. 流行性感冒(起因為A型流感病毒及B型流感病毒引起) 流感的症狀輕重比較不一定,雖然也可以是輕微的,但通常情況下,罹患流感的人比感冒時感覺更糟。 他們可能會突然發燒,伴有寒顫、頭痛和身體痠痛。 他們可能有喉嚨痛、流鼻涕和咳嗽。 因為感到痛苦和疲倦及全身不適,並且沒有太大的胃口。 有些小孩甚至有腹痛、噁心、嘔吐或腹瀉。

  4. 2018年12月22日 · ①接觸傳染. ②飛沫傳染. ③空氣傳染(飛沫核傳染) 而感冒的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傳染」與「飛沫傳染」兩種。 「接觸傳染」有兩種,一是直接接觸皮膚或黏膜,二是間接接觸到物體表面的病原體。 「飛沫傳染」則是吸入患者咳嗽、打噴嚏所散播出的體液粒子,導致病原體黏附於黏膜上而感染。 直徑大於5微米的粒子下降速度較快, 較容易傳染給身邊的人。 流感的主要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 「空氣傳染」和「飛沫傳染」一樣,是由患者的咳嗽與噴嚏引發感染。 不同的是, 前者的粒子小於5微米, 病毒下降的速度較緩慢, 可在空氣中長距離飄浮。 「空氣傳染」的代表性疾病有麻疹、水痘、結核病等。 公用物品最危險. 一般「接觸感染」的過程如下: A得了感冒,他摸臉、摸鼻子,導致病毒附著在手上。 於是A用過的東西上面,都沾染了病毒。

  5. 2017年3月4日 · 許多人在工作場所都會戴起口罩以預防感冒或空氣污染對呼吸道的危害不過口罩真的對預防感冒有效嗎? 日本生活醫療網站 《All About》 駐站醫師今村甲彦表示一般口罩的孔洞根本擋不住流感病毒想靠口罩就防感冒或流感事實上沒有太大用處。...

  6. 2019年5月29日 · 部分感冒病患往往在病程的尾端也就是症狀減輕即將康復的時候有所鬆懈不戴口罩輕忽自身仍有傳染力不慎把感冒傳染給身邊的人給出一種感冒快好的人特別容易散播病毒的印象進而被誤解為感冒快要好的時候傳染力最強」。...

  7.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口罩是居家常備保健物品雖然健康的人不必配戴口罩但是下列情況需配戴口罩: 來自感染區之航機上有發燒旅客。 有發燒、咳嗽、打噴嚏、喉嚨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狀者。 在高危險場所如醫療機構、養禽場等人員工作時。 進行環境清潔消毒者。 疾病管制局引述世界衛生組織 (WHO)呼籲:使用個人防護器具 (如口罩、手套等)並不能取代基本的清潔衛生措施,清洗(如洗手)仍是防止傳染的重要方法;另外,曾去過感染區且有接觸病患或禽鳥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必須戴口罩。 該局也同時指出,一般有過濾層的口罩效期可長達三到五年,民眾選購符合CNS規範的口罩品質比較有保障,就像急救箱是居家必備物品,家裏也應該準備適量口罩,畢竟「平常備口罩,方便價公道;緊用才搶購,埋怨買不到!

  8. 2021年5月28日 ·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日前親上健康2.0YouTube頻道直播解答網友對口罩是否該戴兩層」、「有感冒症狀需要篩檢嗎? 」等疑惑陳欣湄指出大家關心的口罩戴兩層問題有個盲點其實更該注意的是戴口罩時有無密合臉部」,如果戴口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