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東港鎮海宮 ,又稱 崙仔頂鎮海宮 ,是位於 臺灣 屏東縣 東港鎮 鎮海里 的 王爺廟 ,為東港七角頭廟之一。 沿革. 閩南移民於 台灣清治時期 於現在的鎮海里建立 [1] ,今址為東港鎮鎮海路42-5號 [2] 。 所在地古稱為「崙仔頂」,為易淹水的臨海地,建築多為茅草屋 [3] 。 廟又稱為「崙仔頂鎮海宮」,與 頂頭角東隆壇 、 頂中街進水宮 、 下中街朝隆宮 、 安海街福安宮 、 下頭角東福殿 、 埔仔角鎮靈宮 合稱「七角頭廟」 [4] ,是七座廟宇中最靠近海的一座 [2] 。 鎮海宮早期為簡陋竹搭屋,遇逢颱風就需將整座廟和相關神龕搬至安全之地,直到1956年地方仕紳郭合德發起建廟。 1984年重建,經過八年陸續修建,於1992年舉行安龕儀式。

  2. 繁體.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 :22.461728°N 120.442218°E. 東港鎮海宮又稱 崙仔頂鎮海宮是位於 臺灣 屏東縣 東港鎮 鎮海里 的 王爺廟 ,為東港七角頭廟之一。 沿革 [ 編輯] 閩南移民於 台灣清治時期 於現在的鎮海里建立 [1] ,今址為東港鎮鎮海路42-5號 [2] 。 所在地古稱為「崙仔頂」,為易淹水的臨海地,建築多為茅草屋 [3] 。 廟又稱為「崙仔頂鎮海宮」,與 頂頭角東隆壇 、 頂中街進水宮 、 下中街朝隆宮 、 安海街福安宮 、 下頭角東福殿 、 埔仔角鎮靈宮 合稱「七角頭廟」 [4] ,是七座廟宇中最靠近海的一座 [2]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4年3月7日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 :22.461728°N 120.442218°E. 东港镇海宫 ,又称 仑仔顶镇海宫 ,是位于 台湾 屏东县 东港镇 镇海里 的 王爷庙 ,为东港七角头庙之一。 沿革 [ 编辑] 闽南移民于 台湾清治时期 于现在的镇海里建立 [1] ,今址为东港镇镇海路42-5号 [2] 。 所在地古称为“仑仔顶”,为易淹水的临海地,建筑多为茅草屋 [3] 。 庙又称为“仑仔顶镇海宫”,与 顶头角东隆坛 、 顶中街进水宫 、 下中街朝隆宫 、 安海街福安宫 、 下头角东福殿 、 埔仔角镇灵宫 合称“七角头庙” [4] ,是七座庙宇中最靠近海的一座 [2] 。 镇海宫早期为简陋竹搭屋,遇逢台风就需将整座庙和相关神龛搬至安全之地,直到1956年地方仕绅郭合德发起建庙。

  5. 根據屏東縣東港戶政事務所及屏東縣政府民政處統計,2023年底東港鎮戶數約1.8萬戶,人口約4.6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1,559人,是屏東縣人口密度第三高的行政區(僅次於屏東市與琉球鄉)。 鎮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新街里與共和里,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4,424人與791人 [4]。

  6. 溫府千歲 [編輯] 東港東隆主神姓溫,名鴻,字德修。生於隋煬帝 大業五年(公元609年,農曆己巳年十一月初一日),齊郡 曆城縣白馬巷(今山東省 濟南市 歷城區)人,書香門第,自幼聰穎,稍長文武兼備,交遊廣至四方,風雲際會,適逢於唐朝 貞觀年代,唐太宗微服出遊,遇險困危,溫鴻捨身 ...

  7.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建立时间. 清朝 康熙 四十五年(1706年). 地圖. 東港東隆正殿. 東港東隆 ,位於 臺灣 屏東縣 東港鎮 東隆里,是一座 臺灣民間信仰 廟宇,也是 南部 著名的 王爺信仰 重鎮與東港的信仰中心,主祀 溫府千歲 ,以財團法人臺灣省屏東縣 ...

  8. [1] 迎王科儀 [ 編輯] 代天巡狩「大千歲」駐蹕時的行宮「代天府」 王船. 每當迎王祭典圓滿結束後第三天祭典司職人員便會舉辦犒勞的福宴」。 宴中眾角頭在溫府千歲前用抽籤方式遴選下一科迎王祭典各角頭之司職任務首先祭典前三年為職務分配與遴選總理」,前兩年進行值年中軍府安坐及班頭神像開光」,值年中軍府供奉在境主尊王殿中殿外懸掛的牌匾是境主尊王」,同時也開始造王船」,而祭典前一年進行正科中軍府安座」、「王船開光」,「正科中軍府安坐後,「境主尊王殿外的牌匾將改成中軍府」。 迎王祭典前一個月開始「進表」、「設置代天府」,前三天「代天府上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