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 什麼是「校正回歸」? 2021年5月台灣疫情來到高峰,除了當日確診數之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也出現「校正回歸」的新詞彙,讓不少人狂酸有「蓋牌之嫌」。但指揮官陳時中解釋,因檢驗量增加,通報上傳有塞車情況,而這些檢體仍須分配到實際採檢日,才能看出疫情狀況。所謂的「校正回歸」,是指數值「校正」後「回歸」到正確的曲線上。

搜尋結果

  1. 校正回歸是因為臺灣核酸篩檢檢體量突然大增,「三天前就發現通報有異,結果發現一萬多筆採檢卡在地方」,而使某日各地採檢者之實驗室鑑定確診資訊至數日後才得以作業彙整到中央政府處公佈。 [7] [13] 中央指揮中心於首次公告隔天的23日即說明「回歸病例」定義為:「個案採檢通報後,因檢體運送、實驗室量能、無法即時登打檢驗結果等因素,未於2日內完成檢驗報告之個案」。 而研判基準則為:「確診個案之採檢日至確診日(陽性檢驗結果通知)超過2日以上」。 [30] 「校正回歸」是指數值「校正」後「回歸」到正確的曲線上。 [13] 中央研究院 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何美鄉 表示「校正回歸」就是「回溯確診的病例」。

  2. 2021年5月22日 · 台灣在 22 日出現 321 例 COVID-19 本土個案,另有 400 例本土個案為「校正回歸」,分別分佈到 5 月16~21 日的各日個案。 而到底什麼是校正回歸? 指揮官陳時中解釋,主要是過去採檢完、但還沒檢驗的檢體,在 22 日全部清理完畢,但還是要分到真正的採檢 ...

  3. 校正回歸 是由 中華民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指揮官 陳時中 於2021年5月22日14時指揮中心每日例行 記者會 時提出的新名詞,意指將延後登錄的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臺灣確診病例數 依採檢時間追加到之前公布的數據,以正確反映並研判疫情趨勢之 統計 方法,相同或類似的概念在英文稱為 backlog [註 1] 、retrospective adjustment [4] 或 data revision [註 2] [7] [8] ,通常翻譯為「待辦」或「積壓」案件的「補缺」或「補登錄」。 由於對此新詞彙的陌生,引發民眾熱議,陳時中強調這是「掀牌」 [9]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 李秉穎 表示「用大白話說就是修正數字」,強調指揮中心只在意疫情有沒有被控制。 [10]

  4. 2021年5月26日 · 疫情指揮中心昨(22)日公布新增321例本土個案,同時公布校正回歸的400,「校正回歸」一詞因此引發熱議。 對此,女星蔡沐妍Lydia發專業長文力挺「校正回歸」,直言:「用一些狗屁不通的邏輯去調侃backlog這動作,很白痴,真的很白痴。

  5. 2021年5月23日 · 國內昨天首度出現 400 例校正回歸的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引發網友熱議。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晚間坦言,他們 3 天前發現地方通報採檢數據出現異常,一查發現有一萬多件採檢結果卡在地方醫院。

  6. 2021年5月22日 · 指揮中心22日公布確診數據時,將400例本土個案「校正回歸至上週,引發各界激烈討論,到底這是蓋牌還是掀牌? 其實,進入社區感染後,因為確診數上升而造成的數據問題並非台灣獨有,美國在去年就已經經歷過。

  7. 2021年5月22日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 (22)日公布今日國內32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21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案3462、案3867)。. 另有400例本土個案為校正回歸上週各日個案。. 確診個案中新增2例死亡(案3097、案3553)。.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21例本土病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