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28日 · 非傳統國旅業者的投入,能否讓台灣在疫後成為國際觀光新星? 《報導者》走進3個旅遊業者的「冷門景點」翻身計畫,尋找 後陸客時代 ,台灣觀光迎頭趕上的契機。

    • 桃園市 南僑桃園觀光體驗工廠1
    • 桃園市 南僑桃園觀光體驗工廠2
    • 桃園市 南僑桃園觀光體驗工廠3
    • 桃園市 南僑桃園觀光體驗工廠4
    • 桃園市 南僑桃園觀光體驗工廠5
  2. 2019年9月17日 · 走進921災情最嚴重的南投縣,中寮萬人植樹的風光不再,桃米社區則成功自給自足,在生態觀光成為顯學的當下,這兩個社區重造的經驗帶來什麼啟示?

    • 2千美金買一個美夢,出發前突被告知跟報名科系不同
    • 來台讀書卻一週工作5天,「我根本不想做這個,像一個機器人」
    • 電機系在機械工廠「實習」搬重物
    • 工讀+實習每週工作40小時以上,學生淪學工
    • 企業:「我們也很怕違法」
    • 學校:「溝通落差、不會強迫實習」
    • 疫情雪上加霜,三餐溫飽一度告急

    好不容易阿黎的父母向親友借了些錢,讓阿黎成功報名,但審核通過後,還需靠一筆約8,000多萬越南盾(約新台幣10萬元)的財力證明,好讓台灣駐外辦事處相信申請人有能力出國讀書來核發簽證。留學代辦業者也能一手包辦,先借錢匯錢進阿黎戶頭,等到審核通過,她再退還錢給業者。 原以為一切就緒,但卻是一連串噩夢的開始。出發前夕,留學代辦臨時通知她原本選的「觀光科系」學校沒有名額,只剩另一間學校的「餐飲管理科系」,阿黎回憶說,代辦的人語帶威脅,「只剩這個學校收你們,去不去?」還說一旦反悔,2,200美元無法返還,還告知她「來到台灣可以透過轉系或轉學,轉到想要的科系」。最後阿黎硬著頭皮離鄉來台,進入黎明技術學院。

    跟阿黎一起來到台灣的,還有另外50名來自越南各地的學生。2019年底來台不久後,她們被安排到林口一間知名的行動穿戴電子廠打工,但做了6個多月就碰上COVID-19疫情,學校告知學生,工廠目前不需要這麼多人力。升上二年級後,又被送進了桃園一間食品廠當廠工,一週工作5天,剩下的2天則在校上課。

    除了阿黎,另一名21歲來自南越鄉村的阿新(化名)同樣經「BLUE GALAXY」來台;代辦業者也是宣稱「來台讀書又可工作賺薪水,剩下的錢還能寄回家」,給他台灣4間科技大學選擇,最後「被分配」到黎明技術學院的電機工程系新南向產學合作專班。 但他想讀的是食品科系,夢想畢業後回到越南開個烘焙店,沒想到付完代辦費,卻進到電機系就讀。電機系的專班生必須進組裝機械零件工廠「實習」,阿新的課程被集中在週一到五的上午,下午1點後就得到工廠工作到晚上9點,一天下來要包裝跟組裝200~300個很重的機械零件,環境很糟,工作後整身都是油汙,過程中也曾向系上老師反映,讀電機系為何做機械的工作?老師則對他們說:「在台灣學電機跟機械都有關係。」 而「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後稱新南向專班)原本的特色,是希望透過產學無...

    一名承辦新南向專班業務的校務人士私下告訴我們:「集合成一個專班的好處是,可以把學生的課程集中,方便整車拉(學生)去工作,比起散班較好操作。」 但這個操作,往往不是考慮學生是否學用相符,或提升技術讓學生學到東西,而是以工廠需求調整,讓學生的工時愈完整愈好。 原本赴台的留學生,多數時間卻待在工廠成為工人,弊端因此產生。 以阿黎工作情況為例,每天早上6點工作到下午3點,中間休息1小時,若加上加班,接著兩天回學校讀書的日子,等於沒有例休,往往累到無法上課。每月工作含加班,將近200小時,月薪約領3萬多元,幾乎是等同於一位外籍移工。

    《報導者》進一步向黎明技術學院與聘僱阿黎等學生工作、專為便利店生產鮮食的「屏榮食品」查證,想了解是否違反產學合作規定?屏榮食品公司表示,他們跟學校建教合作已超過10年的時間,而近2年來,學校生源不足,實習學生慢慢從台灣學生變成外籍學生,都有照教育部規範和學校簽合約;目前該食品廠產線共有165名外籍生,大部分來自越南與泰國,還有少數的印尼學生。 「我們(用學生)也很怕違法,」食品廠的經理無奈地說,在產學合作這一塊,食品系學生學的是營養學等理論,但工廠端只需要穩定的人力,量化每一條生產線。 至於是否超時工作?食品廠則說,學校跟公司談的合作條件,就是開出月薪2萬4千元、每週工作5天,但若學生反映太累,未來會考慮調整成工作4天,讓他們休假,但這也會影響當初與學校談好的薪資條件。

    黎明技術學院國際處處長張世鈺向《報導者》表示,由於越南仍是共產國家,當地學生要來台灣留學,必須要辦理很多文件,學校沒有辦法處理,一定要經過當地有執照的代辦業者。 他指出目前大部分越南代辦是語文訓練中心,有些學生若加收了住宿費或是語文訓練費用,台灣這裡仍難以判斷是否被超收,但會提醒學生注意。 張世鈺說,新南向專班是「客製化課程」把學生課程集中到每週兩天,以符合每週可工讀加實習40小時的規定,且當初是以月薪的條件跟食品廠談實習合作,為了符合月薪的工作時數,休假偏少,也因為安排不同生產線的時段,偶爾造成實習加工讀超時,未來若有些學生要求有休息的時間,會協助轉介到其他實習的機會,但他強調:「學生可以選擇,不會強迫實習。」 該校主任祕書黃信育則表示已接到教育部來函說明,坦承這是跟學生「溝通上的落差」,...

    菲律賓籍的神父陳文鐵與越南籍修女阮紅艷,原本長期救援國內遭剝削的移工,但從2019年開始,第一次接到菲律賓學生遭變相成為學工的事件後,他們開始接到更多東南亞外籍生的求援,特別是去年4月COVID-19社區疫情爆發以來,事態更為嚴重。 根據阮紅艷統計,去年5~7月每月從北到南救援物資發放超過1千多份、救援物資金額達70多萬元。每當發放救援物資,見到的都是一張張19歲到20歲的稚嫩臉孔,她非常心疼。 阮紅艷在跟學生互動過程發現,有不少學生來自河內、胡志明之外的二線三線小城,表示仲介把觸角伸向家庭經濟條件更差的學生,學生幾乎是借錢來台讀書。有人曾對她說,如果學生不想工作可以離開。但她反問:「不學就可以離開,但真的能走嗎?」她說,越南鄉下的學生出國讀書,在當地是一件光榮的事,如果突然回去,是很沒面子...

  3. 2016年2月17日 · 走台四線,經過武嶺橋,以及兩座被列為觀光景點的日式大溪古吊橋、光雕崁津大橋,在距離撒烏瓦知部落約10分鐘車程的地方,有另個大漢溪畔的阿美族河岸部落 崁津(Kanjin)部落,它隱身在蜿蜒稻田後方的暗夜中。

  4. 2018年4月16日 · 去年12月14日,桃園市蘆竹區的矽卡工廠宿舍發生大火,這是12名越南移工的住處,除了當日輪值夜班的1名移工外,其餘無一倖免,造成6個人死亡,5個人重傷。 這是自1990年代開放移工以來,台灣所遭遇最嚴重的移工宿舍火警。 火災發生的當晚,6名死者的親人,對這場暗夜裡的大火一無所知。 隔天上午9點,在桃園市觀音區塑料廠工作的阮文忠剛吃過早點,帶著慵懶的氣息走進廠房。 同一時刻,黃庭維仍躺在床上休息,2個月前他在大園電鍍廠工作時,頭頂的硫酸桶突然破裂,導致他半個身軀嚴重灼傷,經歷3次植皮手術後,他幸運地撿回一命。 「你弟弟的宿舍昨晚發生大火,傷者名單沒有弟弟的名字,他可能死掉了。 」兩個人幾乎在同個時間,接到仲介的電話。 那通電話,讓這兩位哥哥的世界瞬間塌了。 「怎麼可能,完全不能想像啊。

  5. VR. 我們如何想像南方? 我們又要如何重新認知藝術的可能? 近年來,台灣東南部的藝術能量正不斷的積累。 繼2017年尾宜蘭《 映像節・Parallax 》在大型廢墟的多媒體展演,策展人林怡華在2018年又展開了更大規模的計畫《南方以》。 這個「大規模」不只是地理意義上的大,更多是關於心理面的大。 若說《映像節》敞開中興文化園區這特殊地點的潛在時空。 那麼《南方以》則是更大程度的探索「未知的南方」,或說是在僵化南方印象之外的「潛在南方」。 而這個「大」,更是將者「探索作品的過程」編制成展覽的一部分;而不是鎖定在特定場域。 不管是從北方到南方的跋涉、找尋作品的期待、住在民宿的經驗、更甚至與當地民眾交涉的過程等等,都可以說是《南方以》的一部分。

  6. 2022年12月29日 · 為強化全民國防及慶祝九三軍人節,國防部於9月17、18日在桃園馬祖新村文創園區舉行「進擊的迷彩」活動,國軍各單位在場設置T-75手槍模擬射擊、電子生存遊戲體驗、T-91步槍模擬射擊、低絆網攀爬、防爆衣著裝等攤位,吸引許多家長攜帶孩童前來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