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文章專區. 2017-09-01 全球稀有的大面積藻礁地形桃園藻礁生態特性與保育 573 期. Author 作者 劉靜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 藻礁 生態保育. 聽到藻礁我們會聯想到礁岩上長滿了藻類但是如果這些藻類不鈣化的話其實並不會造礁因此真正的藻礁是指可以鈣化的石灰藻經年累月堆積形成的礁體。 可鈣化的石灰藻在海洋裡面並不罕見,但是現生由可鈣化的石灰藻建造成大面積藻礁地形,在全世界就相當稀少。 臺灣的東南海岸有著蜿蜒的珊瑚礁地形,而臺灣的西岸,一般的認知就是綿延的沙丘交錯河口的泥灘地,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態系。 然而在臺灣的西北海岸,同樣有著發達的沙丘地形,卻連結者藻礁海岸,這是一個奇特的生態系,混合有著沙灘和礁岸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群聚。

  2.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藻種大都是由紅藻門的無節珊瑚藻non-geniculate Coralline algae例如臺灣的桃園藻礁見下圖或是綠藻門的仙掌藻Halimeda spp.)死亡後的鈣化藻體例如大堡礁或加勒比海的環礁部份組成)。 殼狀珊瑚藻在海洋沿岸生態系中扮演關鍵的角色不僅是海洋中的初級生產者亦為重要的造礁生物。 另一方面,老化的藻體成為礁體結構的一部份,為許多海洋軟體動物及大型海藻著苗重要棲地。 在珊瑚藻中,鈣化作用(calcification)常與光合作用一起發生。 當海水中的鈣離子通過細胞膜時,會促使氫離子與重碳酸氫根離子結合(Ca 2+ + 2HCO 3- → CaCO 3 + H 2 O + CO 2 ),而形成碳酸鈣沉積物累積於細胞壁之間。

  3. 有造礁功能的藻類不少統稱石灰藻這些石灰藻如桃園藻礁的造礁主力殼狀珊瑚藻),將海水中游離的鈣固定在細胞壁中生長過後留下石灰質來造礁有些扁平狀生長的石灰藻類不僅可以藉鈣化作用沉積碳酸鈣還可不斷的膠結進而建造大型的礁體稱之藻礁。 藻礁鑽探分布及年代鑑定圖 (戴昌鳳教授團隊) 壯盛的藻礁地形已有7500年歷史. 藻礁多孔隙環境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 延伸閱讀: http://e-info.org.tw/node/90100. http://e-info.org.tw/node/72279.

  4. 2021年2月23日 · 藻礁為無節珊瑚藻所構築的生物礁珊瑚礁一樣是多孔隙礁石地形是各類魚蝦蟹貝的極佳棲地具有高度生物多樣性因此有海洋生物育嬰房的美名但藻礁屬於植物造礁容易遭海潮沖蝕或底棲動物啃食造礁過程相當緩慢平均10年才能長1公分比動物造礁的珊瑚礁還要稀有尤其是大面積的藻礁地形更是罕見。 延伸閱讀懶人卡》...

  5. 2014年3月11日 · 台大地質系陳文山教授表示由單一藻類指無節珊瑚藻造礁的桃園藻礁非常稀有具有世界遺產的潛力台大海洋研究所戴昌鳳教授2008年的研究報告則說明桃園藻礁已超過7500年的歷史該研究報告指出在鑽探的礁體中發現珊瑚礁與藻礁有交錯成長現象顯示桃園藻礁其實蘊藏著台灣西部海岸地層地質氣候變遷的密碼有待更多志士去鑽研印證或可為當今極端氣候找出解厄的天機。 擁有如此珍稀獨特的地質、海岸安全的屏障,又是生猛海鮮的自然冰箱,還是休閒勝地、環境教育的絕佳場域,為什麼出現在〈看見台灣〉紀錄片裡會成為國人感傷的嘆息呢? 僅存的藻礁區生態面臨急速消失的危機.

  6. 桃園的藻礁是以生態藻礁為主生存於藻礁體內表層或孔隙內的動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其他以藻礁為生的藻礁生態系,具有生態功能。 藻礁的形成是石灰藻(泛指能固定海水中鈣離子而分泌石灰質造礁的藻類)因鈣化作用沉積碳酸鈣,經年累月堆積於硬基質上所形成的生物礁,其中以珊瑚藻最為普遍。 又分成有節珊瑚藻及無節珊瑚藻兩種。 台灣造礁者便是以無節珊瑚藻為主,通常包覆在硬地底質表面生長,形成層層白色硬殼的珊瑚藻,也就是一般所指的殼狀珊瑚藻。 根據中油股份有限公司(2008)的鑽探報告,桃園生物礁最早7600年前開始發育,原本是珊瑚礁生長,直到約4500年前開始改. 地景保育通訊 51 2020.12. 8為藻礁發育。

  7.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