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灣的辦桌文化隨著時代變遷及飲食習慣改變而逐漸式微,最常需要辦桌的婚禮也都轉往餐廳或飯店舉行,但這幾年吹起復古風,傳統台辦桌再度受到重視,甚至蔚為一股流行,連飯店星級大廚及海外歸國的廚師也想翻玩、改變、重新詮釋台,「我想學習 ...

  2. 居家種到社區養蜂 公寓生活就能實踐樸門理念:蹲在家裡救地球!陽臺上的循環資源大富翁 農傳媒是由財團法人豐年社所成立的專業新聞網路媒體,我們的宗旨是一個「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的新媒體平台。

  3. 標準的部落婦女裝扮,講起話來卻很活潑,兩隻大眼睛轉啊轉,像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女孩。 他要帶我們到山上的田裡,沿途摘採野菜。 「這個,」kina隨手拔下茄苳樹初春新冒的枝椏,「他的嫩葉可以煮茶,嫩莖把皮去掉後,如果有殺雞,塞在雞裡面煮湯 ...

  4. 在越南、印尼之後,《鄉間小路》期待能以非定期主題形式,繼續介紹從異鄉遷臺從農的新家人們,如何共同在這片土地上創造出農業的無限可能。. 新住民從農統計:據移民署「新住民生活需求調查報告(一〇七年)」統計:臺灣有百分之五點四的新住民從事 ...

  5. 20210619. 花蓮縣卓溪鄉南安部落推動有機田邁入第7年,重要推手是一尾田裡的稻花魚。. 文/李佳芳 攝影/王士豪. 當玉山腳下的布農族人彎腰栽下有機米與豆揮汗張起田間生態綠網撲鼻的稻香回來了珍貴的菊池氏細鯽回來了嚮往的里山生活也從未來走 ...

  6. 新潮的阿姨是第四代老基隆人,小時候隨攤商父母在仁愛市場賣,「早上3點就被叫起床,整個市場輿謣叫(hi-héikiò,大呼小叫),每天睡不到三小時。 」攤位在市場一樓,全家就住二樓,生意做得順風順水,直到「政府把市場拆掉重蓋,本來五百攤變成六百攤,位子變很小」。 1980年代,市場旁治時期建成的社會住宅「博愛團」拆除,舊仁愛市場也納入整頓範圍,兩處合併改建成了現在的仁愛、博愛聯合大樓,一至二樓為市場,三樓以上為國宅。 阿姨與先生接下面積變小的攤子,繼續做生意,直到十多年前思考轉行,阿姨一句「我喜歡聽音樂」兩人就賣起唱片,「比青菜輕,也不會壞掉! PROFILE. 蘇凌 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本業應該是劇場,但更常進菜場,並龜速於粉專「蘇日記」記錄市場的可愛與幽默。

  7. twitter. 文字/曾怡陵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國家兩廳院廣場舞臺前觀眾一邊看戲一邊吃著國寶級總舖師阿燦師林明燦的油飯和菜尾湯臺上賓客除了觀戲當演員還可以享用經典辦桌菜。. 這是國家兩廳院藝術出走作品《十二碗菜歌》,2019年起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