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日 · 從中央氣象署已公布的歷史資料來看台灣自1990年觀測紀錄以來總共發生過9次規模7以上地震其中以1999年的921地震規模7.3最大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且震源深度僅8公里於全台各地皆造成災情。 這也是觀測紀錄中唯一一次發生在內陸、且規模超過7的地震。 在921地震以後台灣在2004年至2023年間共發生過4次規模7以上的地震都發生在台灣外海附近且震源深度都超過40公里以上。 本次花蓮外海地震規模達7.2,因位置靠近陸地,且屬於極淺層地震,深度為15.5公里,因此全台各地(含離島)都會感受到震動,而位處高樓或盆地的民眾,感受到的震度會更強烈。 吳健富也說明,地震初步測量為7.2,後續不排除有調整的可能。

  2. 台灣歷年來發生大地震均有地裂山崩、 斷層 等地殼變動之狀況,如1906年3月17日 嘉義大地震 ,產生 梅山斷層 ,長達13公里,水平變位最大為240公分,垂直變位最大為180公分,並有顯著之地裂及噴泥等現象。 1999年9月21日 集集大地震 ,由 車籠埔斷層 造成約100公里長之地表破裂,水平最大變位7公尺,垂直最大變位達4公尺,多處有噴沙、噴泥現象 [4] 。 然而也有地震起因於未破裂到地表上而無法用肉眼判斷之盲斷層所致,例如2013年3月27日於南投县仁爱乡发生之 南投地震 以及2016年2月6日於高雄市美濃區發生之 台南地震 即是。 災害性地震列表. 資料來源: 中央氣象局「地震百問」Q69:臺灣之災害性地震的災害情形如何? (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 互联网档案馆 )

  3. 2015年6月16日 · CT、Jennifer. 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震動,可能引發山泥傾瀉甚或火山活動。 如地震在海底發生,海床的移動甚至會引發海嘯。 地震是地球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 地球每天都在發生地震,其中大多數震級較小或發生在海底等偏遠地區,大部分的人們感覺不到。 在防震性能比較差且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芮氏5級以上的地震可能造成人員傷亡。 字級設定: 小...

  4. 臺灣正體. 台灣的地震分布. 這是一個關於 台灣 歷史上主要 地震 的列表,台灣位在 地震 活躍區 環太平洋火山帶 中, 菲律賓海板塊 和 歐亞板塊 交界上。 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平均82mm朝西北碰撞 歐亞板塊 [1] ,造成台灣地震頻繁。 台灣地震帶 [ 編輯] 台灣 地震帶 主要有三:西部地震帶、東部地震帶及東北部地震帶 [2] 。 西部地震帶 [ 編輯] 西部地震帶包括整個台灣西部地區,主要係因為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而引發地震活動,震源深度較淺,由於人口稠密,因此大地震容易造成災情。 東部地震帶 [ 編輯] 東部地震帶係直接肇因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所造成,地震頻率高,震源深度較淺 [3] 。 東北部地震帶 [ 編輯]

  5. 在展區中的歷史地震開端是 1839 年的嘉義地震接著是 1845 臺中地震、1848 彰化地震1862 臺南地震。 並非早期完全沒有史料或沒有地震詳情可看 臺灣地區歷史地震文獻資料庫中 的資料,或許是受限於展區空間,僅選了數次代表性的地震來展示。

  6. 地震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地殼在 板塊運動 過程中,互相碰撞累積應力,當地殼無法繼續累積應力時,地殼會破裂,釋放出 地震波 ,使地面發生震動,地震可由 地震儀 透過對地震波的觀察來量測, 地震規模 表示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地震 震度 指地震在該地點造成的震動程度,地震的發生處稱為 震源 ,其投影至地表的位置為 震央 。 並非世界所有的地區都會發生地震地震與火山分布一樣,主要集中在板塊相互作用的地區。

  7. 的確綜觀全球歷史強震規模 7.0 以上的逐年變化統計可發現某些年分區間地震確實較為密集如上圖一為 1900~1989 年發生規模 7.0 以上地震的統計圖,圖中顯示平均每年約有 17 個規模大於 7.0 的地震,而其分佈的位置大略顯示其有某種週期關係。 與地球地震活動的時間尺度相比,統計時間還是相當短,難以論斷週期性行為,而筆者進一步將地震的分析統計推衍至 2017 年,如圖二,可見此規律到了近期趨勢似乎稍有變化,故筆者認為相關文章描述的地震活動與地球自轉變化之關係,從直觀的數據來看尚難以論斷,或許需以更精確的方式分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二:1900~2017 年規模大於 7 的地震逐年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