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13日 · CEO 掀離職潮的背後原因. CEO 的平均年齡在下降!. 過往經驗不代表未來成功,更開始注重團隊合作與擴張眼界. 從數據面來看,答案是「關連愈來愈小」。.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引述美國獵頭和人力資源公司 Spencer Stuart 調查,發現在 2022 年 ...

    • 關心工作流程的大小障礙,適時推一把
    • 對外永遠站在自己團隊那一邊
    • 「專業能力」才能讓你建立主管形象

    首先,我開始挖他們業務上遇到的大小問題,小到業績獎金發放的準時性、請病假的流程優化、大到他們與其他業務團隊互相踩線的客戶歸屬、額外的獎金分成制度等等。再小的問題我也從頭追到尾,確保問題一定解決。 曾有一筆訂單相當小(約略幾千美金),負責的業務遇到一些資質審核的問題,本來已經決定放棄。但我在系統裡看到了他在刪除這筆訂單時的備注,決定要幫他推一把,想辦法挖到問題的根本、拉通其他部門,真的費了不少力氣之後,這筆訂單最終還是進來了。我沒有主動跟業務講這些過程,而是他後來自己發現時,相當感動、主動來答謝。

    我那時候常被講太袒護自己的團隊。每當他們犯錯,我承擔、我道歉,即使知道是他們的錯,也絕對不在外人面前指責他們,都私底下在會議室裡好聲好氣的談。有時候擦屁股擦到很累,團隊同學也不見得對我的努力有所感激,但久而久之,總會有少數幾個人慢慢注意到我對他們的支持,慢慢打開心防跟我溝通他們的想法。

    在那份第一次當主管的工作中,我最感遺憾的是沒有累積夠多對自家產品的廣告和業務操作經驗。因為不夠了解實務,在執行上往往給不出太好的建議,能夠幫忙的地方頂多是過去累積的客戶關係。 於是在我來到現在的工作時,我選擇回頭從獨立業務做起。如果自己都不懂執行上的問題,又怎能靠專業服人?升上主管後,所帶的業務團隊裡表現最好的,也是一位比我資深且年長的業務。我們從當初的平行關係到現在的上下層級關係,剛開始我有點擔心,但發現並沒有遇到太多問題。 當初,他看著我跑業務,從一個 0 基礎的外國人成功在印尼打下市場,負責的業務體量約占整個印尼市場的 80%,客戶預算也愈滾愈大。所以在我上任後,他完全看得到我的成績、也表示認同我的晉升,不僅恭喜我,更常常詢問我的意見,包含怎麼 upsell(向上銷售,指提高產品價值來...

  2. 2017年12月30日 · 3 職涯階段,各有不同的優勢策略. 職業生涯中包含三階段,每個階段約為 15 年,各有不同的優勢策略。. 第一階段:鼓足衝勁,踏出穩健的第一步. 第二階段:專注於自身優勢與熱情,登峰造極. 第三階段:以初生之犢的態度面對新挑戰,讓事業薪火相傳.

  3. 2021年3月31日 · 年紀愈大愈常獨處,但不一定會感到孤單? 事實上,以這份統計數據來看,獨處其實占據了人們一生中大多數的時間,除了 15 歲之前依附於家庭、以及如果有養育小孩的話,30 至 40 歲的階段會花上把時光和他們相處之外,我們和他人的互動,並非想像中那樣 ...

  4. 2017年5月10日 · 收藏. 40 歲以後,不管是身體和心靈都到了另一個階段,以前覺得「無所謂」「沒關係吧」「還可以」的習慣,都會漸漸成為拖累自己的包袱,還是趁早戒掉,不要讓這些壞習慣妨礙自己衝刺職涯顛峰。. 1. 重要的事情拖到後面才做. 愈是重要的事情愈不想做 ...

  5. 2017年11月8日 · 主管該學會的3個看人標準|經理人. 哪種部屬年紀小、資歷輕,卻能擔大任?. 主管該學會的3個看人標準. 10年後的世界跟現在肯定大有差距,而10年後的年輕人的想法也會與我們有所區別,用10年前的標準來看現在的年輕人,做不得準,而我們希望10年後的年輕 ...

  6. 2020年7月3日 · 收藏. 人的一生大致可以 22 歲為基礎,每增加 10 歲為一個階段。. 這幾個階段分別為:. 22 歲到 35 歲的「青年期」. 36 歲到 45 歲的「成年期」. 46 歲到 55 歲的「成熟期」. 56 歲到 65 歲的「穩定期」. 65 歲以上的「退休期」. 各階段生活特質差異極大,理財活動不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