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7日 · 關於其他名為煙花的熱帶氣旋請見颱風煙花 」。 中度颱風烟花 (英語: Typhoon In-fa ,國際編號: 2106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WP092021 ,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 Fabian )是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 第6個被命名的風暴;形成於 沖繩 東南方海域在7月18日獲得日本氣象廳的命名緩慢通過 八重山群島 後,在7月26日於 杭州灣 進入中國大陸。 「煙花」一名由 澳門 提供,即 煙火 ,一種以 火藥 和 金屬 的粉末製成的物體,以火點燃後會燃燒、爆炸並綻放出聲音和五顏六色的光線,通常在戶外使用。 此名字第二次使用,取代菲律賓破壞被除名的芭瑪 [1] [2] [3] 。

  2. 2019年9月8日 · 重點來了這個委員會共有14個委員國颱風命名的方式為共有五份命名表分別由14個委員國各提供兩個名字組成名字會由所提供國家的英文國名順序使用。 不同於大西洋及東北太平洋,循環使用(即用完140個後名稱,回到第一個重新開始)。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覺得有些颱風的名字似曾相似,因為他們又排到隊了啦! 颱風。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命名對象
    • 命名由來
    • 命名方法
    • 命名系統

    颱風命名法一般指本詞條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簡稱為颱風命名法。颱風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的一個等級,常常被人們誤以為是熱帶氣旋的替稱。其實當一個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強度後便可稱之為颱風。颱風國際上統一的熱帶氣旋命名法是由熱帶氣旋形成並影響的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同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表,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在颱風命名的國際規則出台之前,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同一颱風的命名各不相同。為避免名稱混亂,1997年11月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統一命名。

    •中文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

    •外文名:Northwest Pacific and South China Sea tropical cyclone naming system

    •簡稱:颱風命名法

    •初始國家:澳大利亞

    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熱帶風暴強度以上的熱帶氣旋被稱為颱風。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天氣系統,是地球物理環境中最具破壞性的天氣系統之一。熱帶氣旋的體量是巨大的,以其輻散蓋的直徑來說,小的有300--400km,大的達1000--2000km。參與其中的物質是熱帶洋面上的空氣和水汽,水汽中蘊含的潛熱是其能量來源。熱帶氣旋強度的變化主要受水汽供給量的影響,水汽充足的環境中,熱帶氣旋生成的頻次相對高,發展和增強也較快;水汽不充足的洋面上,熱帶氣旋生成頻次很低,沒有生成就無所謂發展和增強了。所以,熱帶氣旋只在地球的幾個區域生成。如:東北太平洋熱帶、西北太平洋熱帶、西南太平洋、印度洋孟加拉灣附近、南印度洋、西北大西洋等熱帶、亞熱帶洋面生成。

    當熱帶氣旋移到溫度較低的洋面上,便會因為水汽供應量的減少,而減弱消散,或失去熱帶氣旋的特性,轉化為溫帶氣旋。熱帶氣旋在北半球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以順時針旋轉。

    西北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除美國所處的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和北大西洋地區外(美國稱熱帶氣旋為颶風,達到一定強度就稱之為一級颶風,隨著熱帶氣旋的增強而稱之為二級颶風或更高)熱帶氣旋活動最頻繁、平均強度最大的地區,每年登入或影響中國及其海域最多就有十幾個之多。

    在有國際統一的命名規則以前,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出沒這裡的熱帶風暴叫法不一,同一颱風往往有數個稱呼。我國按其發生的區域和時間先後進行四碼編號,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順序號。設在日本東京的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亞太區域專業氣象台的颱風中心,則以進入東經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後順序編號。美國關島海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用英美國家的人名命名,國際傳媒在報導中也常用關島的命名。還有一些國家或地區對影響本區的颱風自行取名。

    人們對颱風的命名始於20世紀初,據說,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澳大利亞預報員克里門蘭格,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藉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

    在西北太平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正式以人名為颱風命名始於1945年,開始時只用女人名,以後據說因受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從1979年開始,用一個男人名和一個女人名交替使用。

    命名使用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英文縮寫: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年度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確立一張新的命名表,旨在幫助人們防台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這張新的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1個成員國和3個地區提供,按順序分別是高棉、中國大陸、朝鮮、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颱風名稱中,每個國家或地區提出10個名稱。編號中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熱帶風暴在該年生成的順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號熱帶風暴。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有趣的是,國際上所使用的西太平洋颱風的名稱依然很少有災難的含義,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蓮花、彩雲等等,似乎與颱風災害不大協調。這是因為希望:如果颱風到來,可有效緩解當地的旱情,為其帶來充足的降水,一般情況下,颱風名字還是極其動聽的。 以下列出了中國三個地區最新提供的十個名稱: 中國大陸最新提出的10個名稱是: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木蘭、海棠。 中國香港最新提出的10個名稱是:鴛鴦、珊珊、萬宜、玲玲、鳳凰、白海豚、彩雲、獅子山、馬鞍、榕樹。 中國澳門最新提出的10個名稱是:三巴、貝碧嘉、蝴蝶、琵琶、黃蜂、蓮花、煙花、瑪瑙、梅花、珊瑚。 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中央氣象台和香港天文台、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 從2000年1月1日起,中國中央氣象台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除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使用熱帶氣旋名字。此前,我國一直採用熱帶氣旋編號辦法。

    退役原則

    颱風的命名,多用“溫柔”的名字,以期待颱風帶來的傷害能小些,但是世界颱風委員會有一個規定,一旦某個颱風對於生命財產造成了特別大的損失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或者是以名稱本身因素而退役的,那么它就會永久占有這個名字,該名字就會從命名表中刪除,其他熱帶氣旋不再使用這一名稱,也就是將這個名稱永遠命名給這次熱帶氣旋,這就是除名。這樣,就必須要補充一個新名字加入命名表。空缺的名稱則由原提供國或地區再重新推薦,新名稱需在第二年之前將新名稱提交至颱風委員會,颱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的提議,對熱帶氣旋名稱進行增補。 比如2004年的颱風雲娜,意為“喂,你好”,但據統計,“雲娜”颱風在浙江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81.28億人民幣,它被永久性除名,退出了國際颱風命名序列。2005年19號颱風輪上“龍王”的名字,它一路肆虐,給華東地區帶來巨大的威脅,據中國氣象局提供的數據資料顯示,龍王的到來給華東地區帶來了強降水,其中福州地區一小時降水量突破了歷史極值,超過了152毫米,這是歷年來颱風影響最嚴重的。由於它的到來,在福建造成了74.78億元的經濟損失,導致近百人死亡。於是,國際颱風委員會決定將中國颱風名稱“龍王”從命名表中刪除,這是中國大陸提供的颱風名稱中最先退役的一個名稱。 再比如“Vicente”(中文譯名:韋森特),於2015年第47屆颱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遭到退役,並通過由“Lan”(中文譯名:蘭恩)取代;但退役原因與韋森特所引發之災情無關,而是與東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命名表產生同名衝突。類似的例子還有韋森特(1208號)是繼翰文(從未被使用)、庫都(從未被使用)、欣欣(0301號)、婷婷(0408號)、彩蝶(0514號)、清松(1301號)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台灣每年皆會受熱帶氣旋吹襲,但由於台灣省氣象台不是世界氣象組織的成員,不僅無法提供颱風名稱,更無法提出退役要求。

    使用中

    註:從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起,添加日文片假名,即為英文名的近似發音。之所以添加片假名是因為要會了解它的英文發音,因為片假名是用來標註英文單詞發音的,以防混淆。 第1列~第3列 第4列~第6列 第7列~第10列 從命名表剔除的颱風溫比亞、颱風山竹替代名稱將於2020年02月召開的第52屆颱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公布。

    已退役

    (註:以上表格參考資料來自)

  3. 颱風是怎麼命名?</h3> <!-- <div class="cbp-l-inline-subtitle">1. 奇妙的天氣與氣候?</div> --> <div class="cbp-l-inline-desc"> <p>依照世界氣象組織於西元1998年12月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第31屆颱風委員會決議,自西元2000年1月1日起,在國際航空及航海上使用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統一識別方式,除編號維持現狀外(例如西元2004年第1個颱風編號為0401),颱風名稱將全部更換,改編列為140個名字,共分5組,每組28個,分別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國家或地區計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各提供10個,再由設於日本東京隸屬世界氣象組織之區域專業氣象中心(RSMC)負責依排定之順序統一命名。

  4. 2021年7月17日 · 颱風煙花英語: Typhoon In-fa國際編號210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92021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abian是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6個被命名的風暴形成於沖繩東南方海域在7月18日獲得日本氣象廳的命名緩慢通過八重山群島

  5. 颱風煙花英語:,國際編號210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92021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abian是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6個被命名的風暴形成於沖繩東南方海域在7月18日獲得日本氣象廳的命名緩慢通過八重山群島後在7月26日

  6. 颱風烟花英語: Typhoon In-fa國際編號210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92021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abian是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6個被命名的風暴形成於沖繩東南方海域在7月18日獲得日本氣象廳的命名緩慢通過八重山群島

  7.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