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環保塑膠袋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7日 · 結論:各種環保袋中,塑膠袋其實比不織布袋、棉布袋環保! 或許你會問,那那些海洋中害生物誤食的塑膠袋及塑膠微粒呢? 必須說,環境影響指標中確實無法將這部分的衝擊量化。

  2. 為重視環境保育的品牌、中小企及廠商提供取代傳統膠袋的環保新選擇。 獲國際標準測試認証能在堆填區生物降解,以及可作埋肥用途。 #INVISIBLEBAG 是可生物降解和具水溶性的包裝袋!

  3. 生物可降解塑膠袋 符合最新環保法規,擁有美國、日本、澳洲等多國堆肥認證,可出口多國,可少量製作,可印刷,規格客製,歡迎洽詢。 PBAT ,PLA ,生物可分解 環保印刷油墨 採用最新印刷油墨技術,符合歐盟環保法規。

    • 環保塑膠袋1
    • 環保塑膠袋2
    • 環保塑膠袋3
    • 環保塑膠袋4
    • 環保塑膠袋5
    • 「生物塑膠」是什麼?
    • 生物可分解塑膠有什麼問題?
    • 微塑膠易吸附有毒化學物質,恐致癌
    • 不管用什麼材質替代,問題的本質都是「一次性使用」
    • 臺灣常被討論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有哪些?
    • 綠色和平認為的塑膠污染解決方案是什麼?
    • 推動超市源頭減塑,需要每一位消費者的力量

    所謂「生物塑膠(Bioplastic) 並沒有統一的定義,生物塑膠包括了「生物基質塑膠(Bio-based plastic)」以及「生物可分解塑膠(Biodegradeble plastic)」。生物基質塑膠是指由生物質資源(例如糖,澱粉,植物油和植物材質)製成的塑膠,並再分成「生物可分解」以及「不可生物分解」兩種。「生物可分解」一般表示在某些嚴苛的環境條件下這樣的物質可以在一定期限內被微生物分解,另外一種「生物可分解塑膠」為「生物可堆肥塑膠」,指分解過程將產生堆肥或腐殖質,可以與有機廢物一起添加到工業堆肥中。

    1. 詞彙混淆,民眾無法分辨,存在誤解:

    首先,大眾對於可分解塑膠這種材料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很多專有名詞不僅容易讓一般消費者誤解,也經常在商家的商品宣傳中被誤用。 目前號稱生物可分解的塑膠超過20種,每一種的來源、化學結構和物理特性都不盡相同,每一種材料做到完全生物可分解所需要的環境和時間也不一樣。 從原料來源和合成方法來看,生物可分解塑膠包括了以動植物為原料的塑膠、細菌合成的塑膠、以澱粉或糖為原料化學合成的塑膠,也有以石油副產品為原料化學合成的塑膠(如:PLA、PBS、PVA...等等)。 雖然種類繁多,這些可分解塑膠通常都被冠以「綠色產品」、「更環保」、「天然材料」等宣傳用語。即使分解所需要的條件不一樣,這些材料通常都被簡單地認為「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多個研究表示,消費者誤以為「生物可分解」產品丟棄後可以在環境中迅速分解,導致亂扔垃圾的現象更容易發生。 除此之外,與可分解塑膠相關的許多概念也讓人困惑。 例如「生物塑膠」一詞用於統稱生物基塑膠和生物可分解塑膠。 生物基塑膠指全部或部分以可再生資源(植物或植物衍生物)為原料的塑膠。 以生物基為原料並不代表這種塑膠在末端可以生物分解, 事實上,全球生產的生物基塑...

    2. 原料來源的永續性問題

    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生物可分解塑膠生產依賴糧食作物作為原料,且糧食作物會是未來幾年或更長時間內的主要原料,原料的永續性需要從環境、社會和經濟幾個方面進行評估。 目前僅有少數龍頭企業已主動公佈其原料來源,或承諾監督自身產業鏈中的原料永續性,多數生產公司缺乏明確的原料資訊。且當今,國際間也缺乏具強制性的永續認證體系,也缺乏國際間認可的標準作業依據,在工業規模的生物基塑膠生產中使用糧食作物可能會導致該地的耕地占用、土地挪用、森林砍伐、其他物種棲地喪失等土地使用衝突。

    3. 製造過程中的添加物隱憂

    儘管使用植物作為基質材料,但為達到特定產品性能、更好生產,生物可分解塑膠仍會添加多種化學添加劑。一項針對歐洲市場的生物基塑膠產品的研究發現,有八成受是產品含有超過 1000 種化學品,67% 產品含有多種有毒化學物質。

    塑膠不只以海洋垃圾的形式危害動物健康,微塑膠有可能攜帶化學添加劑進入環境,將更多環境中的污染物和致病菌帶入食物鏈循環中。 微塑膠已經全面進入人類生活中,不管是我們吃的食物、喝的水,甚至是我們呼吸的空氣,都已發現微塑膠的身影。世界衛生組織呼籲,我們亟需更多關於微塑膠的研究,評估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零售企業開始改以用「生物可分解塑膠」當作是減塑的解方,但生物可分解塑膠在國際標準上須在高溫、高濕、厭氧的工業堆肥環境才能夠分解,分解後也只是變成微塑膠。

    大多數污染海洋的塑膠都是所謂的「一次性塑膠」,它們是由我們目前的一次性線性生產和消費系統產生的。生活中許多塑膠包裝與製品都被設計為一次性使用,短暫使用後成為廢棄物在環境中存在數百年之久。 至今為止,我們仍難以實際衡量目前海洋中的垃圾對我們的社會與經濟衝擊是多少,根據 Valuing Plastic 的數據,塑膠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年度損害至少每年 130 億美元,亞太經合組織(APEC)估計,僅在該地區,海洋塑膠對旅遊業、漁業、航運業所帶來的成本約為13億美元。除了經濟損失,海洋塑膠還會對生計、食物產業、人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除了海洋生態,塑膠亦可能流入山林生態、地下水系統等,亦會帶來的生態衝擊以及外部成本。

    臺灣最普遍被討論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為 PLA (聚乳酸 ,Polylactic acid 或 Polylactide,簡稱 PLA),在本次的調查中也發現,有許多的零售業者紛紛採用聲稱「環保材質」做為傳統塑膠包裝的替代方案,例如家樂福的肉類商品包裝將全面採用所謂環保材質 PLA。然而在缺乏更進一步的配套措施與減塑政策下,這樣做帶來的環境衝擊可能跟傳統塑膠並無二致。 PLA 是利用玉米、馬鈴薯,及其他含碳水化合物的作物為原料製造,經發酵後產生乳酸,將乳酸聚合,形成聚乳酸,PLA 分解最後剩下二氧化碳、水與其他殘留物,但是要讓這些聽起來非常「天然」事情發生其實相當耗工,因為 PLA 這些生物可分解塑膠並不會在自然環境下自己分解,而是須在工業堆肥環境,高溫(超過攝氏70 度)、高濕與厭氧菌的環境...

    拒絕使用低價、一次性的塑膠包裝,採用重複使用、重複填充的商品選項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企業應該並且投資強調重複使用、重複填充、不仰賴一次性材質的解決方案,重新思考該如何把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在避免使用拋棄式塑膠的轉型過程當中,採用回收材(並且可回收)的無毒塑膠取代原生塑膠是其中一個做法,但對於解決塑膠過度生產的目標來說,這個作法能夠扮演的角色仍然有限。 改變產品的包裝更利於重複使用不僅是目前蔚為潮流的趨勢,更為企業和消費者帶來更多好處。重複使用的模式不僅可以為企業降低成本,優化物流與營運,還可以為顧客提供個人化需求,從而提高品牌忠誠度,和消費體驗,更可以同時幫助企業了解顧客喜好。 2018年歐洲議會表決通過:生物可分解塑膠無法解決塑膠污染問題。2019年歐盟議會通過的一次用塑膠禁用方案,如吸...

    現在是時候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了!根據調查,有 90% 英國消費者支持無塑產品,更有超過 2 百萬人加入綠色和平連署,要求超市淘汰拋棄式塑膠。而在臺灣,約半年內已聚集超過 20 萬民眾簽連署表示支持超市減塑,期待業者跟上全球趨勢,盡快做出決定:要成為解決問題的企業,還是製造問題的企業? 邀請您加入連署,一同推動統一超商等零售通路企業加快減塑進程,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友善環境的選擇,帶動臺灣走向無塑生活!

  4. 2016年12月28日 · 塑膠袋上常標示「環保分解」、「生物分解」、「自然分解」,這些塑膠真的可分解嗎? 消基會今揭示市面上14款標示可分解的塑膠袋,發現其中10款都含PE(聚乙烯)。

    • 環保塑膠袋1
    • 環保塑膠袋2
    • 環保塑膠袋3
    • 環保塑膠袋4
    • 環保塑膠袋5
  5. 環保塑膠袋採用100%生物可分解綠色塑膠,PLA塑膠袋天然無毒,塑膠袋使用後丟棄可自然分解成堆肥。 亦提供環保袋設計、環保袋製作、環保袋訂做等服務。

  6. 首次在業界引入少量多樣的環保袋設計方案。 從100件起即可享受滿版全彩的優質印刷,迎合您的獨特需求,同時強調環保及專業品質。 前往型錄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