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21日 · 世界衛生組織(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 2019 年 5 月,首度將職業倦怠納入「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CD),把它視為一種心理健康問題。 其實,早在 1970 年代,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赫伯特.佛羅伊登伯格(Herbert Freudenberger)就提出倦怠一詞。

  2. 2019年5月28日 · 工作倦怠(burn-out)是不是一種?. 這個專家討論數十年的問題,最近有了結論!. 5 月 25 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上,工作倦怠首度被納入「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CD),正式承認這是造成心理疾病的因子之一。. 什麼樣的現象符合 ...

    • 除了過勞,還有哪些會造成職業病的因素?
    • 職業病認定 3 大阻礙:低認知、低敏感、低通報
    • 白領工作者常見職業病:腦心血管及精神疾病
    • 2020 年起百人以上企業,須配置醫護人員

    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的定義,職業傷病一詞分別為「職業傷害」以及「職業疾病」。前者指的是在執行職務時,受到立即性的意外傷害,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職災」;而後者指勞工因執行職務暴露在危險因子,導致身體產生疾病,其中危險因子共分為 5 類: 1. 物理性(如噪音、輻射) 2. 化學性(如粉塵、有機溶劑) 3. 生物性(如細菌、病毒、寄生蟲) 4. 人因工程(如長期負重所造成之脊椎傷害) 5. 社會心理性(如過勞或精神疾病) 陳保中解釋,法規上的定義看起來複雜,其實依照世界衛生組織或國際勞工組織的定義,只要是任何因工作導致的疾病或死亡,機率大於一般民眾,都可以認定是職業病。舉例來說,因為礦工長時間暴露在布滿粉塵的環境所導致的塵肺病,沒有挖礦的一般民眾不會罹患,就毫無疑問是職業病。 然而,隨著工作...

    「其實診斷不難,照著一定的原則走就好,真正難的是花時間和工作者解釋是否罹患『職業病』。」陳保中以自己在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看診的經驗為例,常有人因為在工作過程中發病,就認定自己得到職業病,但事實可能是自己未按時吃藥治療原有的疾病;反過來說,如果在下班時間發病,就傾向認為與工作無關,忽略把工作帶回家做,甚至下班後也要聯繫公事,都可能是職業病的成因。 除此之外,工作者對職業病的認知不足,也可能錯把職業病當一般疾病求診。陳保中笑稱台灣工作者的個性普遍良善,即使是因為工作導致的疾病,第一時間也會歸咎為自己的身體問題,而不是工作的關係。至於如何提高工作者對職業病的認知,陳保中認為需要時間去教育、學習,但現階段工作者不懂得問,非職業醫學背景的第一線醫師,也應具備職業病的敏感度,在問診時多一個詢問病患...

    從職業病通報數量來看,以服務業為主的骨骼肌肉疾病最高,製造業為大宗的聽力受損次之,加上媒體多報導服務人員或工廠員工罹患職業病,導致白領工作者容易忽略職業病風險,尤其以工作壓力大、過勞、職場霸凌等因素導致的職業性促發腦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最為常見,也最難判定。 以過勞為例,除了責任制的基層白領容易過勞外,雇主,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老闆也是高風險族群。台灣中小企業占 8 成以上,老闆背負公司業績和發展的壓力,因而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但因為雇主與員工身分、工作內容不同,難走一般職業病的判定流程,相對不易受到保障。 至於職業性促發精神疾病,診斷難度在於許多工作者就職前就有精神相關病史,難以判定是心理因素還是工作因素所導致,至今成功獲得職業病補助的心理疾病,一年不到 10 例。 即使工作者確實因為工作壓力...

    企業層面又該如何預防職業病呢?陳保中提到大部分企業以為提供定期健康檢查就是預防,但員工大多無法解讀報告,也不了解身體狀況和工作的相關性,檢查等同流於形式而沒有實際幫助。 有鑑於此,勞動部頒布的「職業安全衛生法」,於去年 7 月起,規定 200 人以上的企業,要聘用或特約具有職業醫學背景的醫護人員,關注員工的健康狀況;明年 1 月 1 日起,更會調整成 100 人以上的企業都需聘用醫護人員,落實預防職業病。 這些醫護人員就像是員工專屬的家庭醫生,解決員工自行在外求診時,第一線醫生職業病敏感度較低的問題,同時也能提供職場健康教育,當員工罹患職業病時,更能根據工作模式對症下藥,給予合適的治療及建議。 陳保中認為更理想的方式,是企業能帶動並鼓勵員工紓壓。以台大醫院為例,未來規畫和大台北地區的運動中心...

  3. 2024年4月11日 · 近年來 168 斷食、5:2 斷食、隔日斷食等方法愈來愈紅,許多了會為了減肥而嘗試。. 然而最新研究指出,長期斷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真的嗎?. 間歇性斷食是近年來非常流行的飲食法,特別是「 168 斷食 」,許多人會為了減肥或達到其他特定的健康 ...

  4. 2022年2月20日 · 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壓力、旅行或工作計劃、心理健康障礙等,不同的失眠需要不同的營養素幫忙。. 我們該如何按照生活步調的變化和自覺症狀,來選擇營養素呢?. (延伸閱讀 / 在家工作常睡不好?. 睡眠專家:小心 6 種壞習慣,害你離 ...

  5. 2021年9月7日 · shutterstock. 坐車、開會就想打瞌睡? 一張表,幫你判斷是否有「嗜睡症」的問題: 你一天都睡幾小時? 專家:睡眠不足 4 天,體重能增加近一公斤. 睡幾小時才健康? 每個人不同! 醫師打破 3 點迷思. 一放假就睡到午後? 小心「周末型頭痛」找上你. 嗜睡症自我診斷表格! 坐車、開會就想打瞌睡? 一張表,幫你判斷是否有嗜睡症。 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醫師表示,如果睡到足夠的建議時間,隔天卻還是很累,就表示:

  6. 2020年6月5日 ·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陳家駒醫師指出,太累也有可能無法入睡,因為你的腦筋還都還在活躍狀態,如果同時吃安眠藥又喝酒,後果恐怕比藥物中毒更嚴重...... 超過半小時還無法入眠,或是睡睡醒醒,睡眠品質不足,當一周出現 2 次以上這樣的現象,就應該就醫. 最怕患者吃藥配著酒飲用,以為喝酒助眠. 上班族工作壓力大,好不容易晚上想放鬆休息,確飽受失眠所苦,這樣的情況,在臨床上越來越多見。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陳家駒醫師指出,太累也有可能無法入睡,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