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2月8日 · 根據衛福部統計,風濕過敏免疫疾病在門診之中看診人次位居第三位,是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及腸胃道疾病的科別,也是全世界最常見、患者也最多的慢性疾病之一,全台推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因風濕免疫疾病所苦。

  2. 2024年5月31日 · 全台 7 家兼具特色與品質的專科診所,看看他們如何提供患者在地、跨科與全人的服務。 由於民眾普遍認為大醫院科別完整,設備新穎先進,而且檢查、用藥也會比診所還要多且好。

  3. 2020年8月13日 · 罹患癌症該怎麼選擇「最好的醫院與醫師」?. 其實這 3 點才是最需要考量的. 日期:2020 年 8 月 13 日 作者: Heho編輯部. 需多人對於癌症都有名醫迷思,覺得大醫院、名醫師一定是最好得選擇,往往忽略了病患需要交通的「便利性」,以及醫院能否滿足 ...

  4. 2019年9月25日 · 疼痛科則比較特別,是屬於「次專科」,也就是前述的骨科、復健科、神經科等醫師,再去修專業的課程,取得「疼痛科」的資格,所以他們對於疼痛的掌握是最全面的。

  5. 2020年9月9日 · 在台灣,每家醫院的科別分類不完全一樣,但都可以分成內科跟外科,心臟內科跟血管外科都是針對心血管疾病做治療的科別,大體來說,內科以開藥為主,外科以動刀為主,但像是心臟內科,有時候也會做一些小手術,像是放置支架或心導管,內科跟 ...

  6. 2023年9月7日 · 檢測方法一次看. 初次到醫院求診時,醫師通常會先透過問診具體詢問患者的日常生活狀況,建議家屬在陪同看診之前,應先記錄患者生活中的異常狀況。 接下來才會透過神經科檢查、血液檢查、腦部影像學檢查和認知功能評估來確認患者狀況。 問診. 初步評估,包括發病時間、惡化速度、症狀有哪些、藥物使用情形及過去病史等。 神經學檢查. 是否有合併肢體無力、顱神經症狀或巴金森氏症的症狀等。 抽血檢查. 血液常規檢查、肝腎功能、電解質、維生素 B12、葉酸、甲狀腺功能、梅毒血清檢查等。 腦部影像學檢查. 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以排除其他顱內病灶,並評估腦部萎縮情形。 認知功能評估. 由心理師幫患者做認知功能測驗,評估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注意力、計算能力、定向感、抽象推理能力、視覺空間能力、語言能力等。

  7. 2021年12月12日 · 一、骨科. 一想到「頸椎」的疾病,很直覺就會想到跟骨頭有關,所以應該看骨科。 不過其實骨科分類在「外科」底下,所以基本上能處理的部分,是用X光等影像檢查,找到骨頭是不是有明顯的病變、外傷,然後以手術、或是血小板、細胞注射(如PRP注射)進行治療。 但手術也有一定的風險,如果醫師判斷骨頭沒有明顯的病變、外傷,或是嚴重錯位,還可以慢慢恢復,或是評估做完手術的效益不大,疼痛的問題可能無法解決,就不一定會建議做手術。 所以對於「頸椎沒有明顯病變,但疼痛無法解決」的人來說,骨科能提供的幫助並不多;但對於 骨折 、骨頭有病變或受傷的人來說,骨科就能提供最準確的幫助。 二、復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