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14日 · 1. 如何處理癌症治療所引起的皮疹? 首先,要系統性審查病人,先要排除細菌,病毒真菌感染,因為癌症病人一般抵抗力比較弱,這些病人需要抗生素以抗病毒和抗真菌治療。 第二要評估皮疹是否同腫瘤有關因為癌症病人容易同時有免疫系統問題而引發皮疹例如天皰瘡這些情況要有另外的處理方案。 亦有些情況,皮疹與腫瘤本身或治療本身完全無關係,例如接觸性皮膚炎,這是因為病人接觸到某些化學物質所引發的皮膚發炎的狀況,所以絕對需要調查清楚,才能對症下藥! 排除以上種種之後,才能定論成治療所引起的皮疹。 如果遇到是由標靶引起的皮疹,大家切勿灰心,因為有數據顯示皮疹越多,通常治療成效都越好! 癌症治療會引起皮疹.jpg. 為何標靶會容易引起皮疹?

  2. 2024年5月9日 · 表皮樣囊腫可說是最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而且它常常長了很久長的很慢甚至是幾年了好像沒有太大的變化在臉脖子軀幹等處尤其常見基本上全身各處都可能找到粉瘤的蹤跡。 會長粉瘤的族群常常是20多歲到30多歲之間的青年,很少在青春期之前就發現有粉瘤。 在男女比來說,男生長粉瘤的比率比女性高了一些。 為甚麼會長出粉瘤? 表皮樣囊腫來源於毛囊漏斗部。 毛囊漏斗部是毛囊開口於皮膚的表層處,當表皮受到反覆地刺激、摩擦,或因外傷及乾燥帶來傷口,表皮樣細胞於是經由漏斗部往深處潛行進到了漏斗內,形成了囊腫並內襯著複層鱗狀上皮,鱗狀上皮產生的角蛋白因而累積於表皮下層或真皮內,囊腫通過充滿角蛋白的出口與皮膚表面相通。 健康. 粉瘤、脂肪瘤傻傻分不清? 點先要做手術切除? 本地. 粉瘤|愈擠隨時愈衰.

  3. 2024年5月5日 · 蔡易臻醫生分析,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復發機率,根據數據顯示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術後五年復發機率為28%,高於其他亞型。 再者則是治療選擇,蔡易臻醫生說明,目前主流乳癌分型其實都是基於既有的治療方式,如荷爾蒙治療、HER2標靶藥物等,而三陰性乳癌的腫瘤特性都無法使用上述治療,治療武器相對較少,預後自然較不理想,病人也比較辛苦。 蔡易臻醫生表示,針對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於術前的前導治療時,可採用化療加上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可增加病理完全緩解機會,改善預後。 早期三陰性乳癌又有分「高風險」? 如果屬於「高風險」要怎麼辦? 所謂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一般認為是腫瘤大於2公分以上,或是有淋巴結轉移者。

  4. 2016年7月15日 · 1. 病的分期:即腫瘤影響的範圍、有沒有擴散。 2. 腫瘤惡性程度:採用格利森評分(Gleason score)顯示的癌細胞分化度。 3. 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的度數和上升速度:度數在4-10的話,有15%風險患上前列腺;若度數遠高於此,則風險也會大增。 4. 病人的年齡:例如病人已79歲,可考慮採用較溫和的方法如荷爾蒙療法,以控制病情。 5. 病人的健康情況和期望。 6. 生活模式:包括性生活。 在選擇治療方法時,醫生要和病人詳細解釋及商討,討論不同治療方式的利與弊。 下周開始介紹不同的治療方法。 關於作家. 葉醫晉語: 葉維晉醫生. 作者簡介: 泌尿科專科醫生,曾任廣華醫院外科部門主管、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並於96年主催成立男士健康診所。 追蹤. 查看此作家更多文章.

  5. 2024年1月23日 · 2024-01-23 18:30:05. 研究:步行達「這天數」罹癌風險少20% 為何走路可防癌? 專家分析3原因. 分享: 研究人員發現每周步行5天或以上的人罹患癌症的風險比幾乎不做任何運動的人低20%而且風險降低的效果包括乳腺癌結腸直腸癌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 運動對健康有很大的益處,而且研究證實運動可以預防癌症。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上發文表示,有研究指出,未罹癌前運動可以降低20%罹癌風險,而且簡單的一個步行就可以有效降低癌症風險。 每周步行5天罹癌風險低20% 為甚麼步行可防癌?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大規模調查研究,研究團隊分析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該數據庫包含了144萬人的健康和生活方式訊息。

  6. 2012年6月11日 · | am730. 返回. 健康. 2012-06-11 06:55:00. 醫ZONE: 林貞華. 關於癌症你知道嗎? 分享: 雖說醫療資訊日益發達但許多在市民心目中根深柢固的錯誤觀念仍需醫生再三解釋澄清以癌症為例大眾便常有以下的誤解︰. 癌症是絕症」? 過往醫學界對癌症的了解尚未透徹加上診斷治療及監察技術仍未算成熟因此大眾對此症都持悲觀態度認為是絕症。 隨著近年在檢查、癌症分類、手術、新類型化療及標靶藥物等治療癌症的軟、硬件發展迅速,癌症治愈率已大大提升。 以腸癌為例,一、二期患者的治愈率,分別達90%及70%,因此現時醫學界呼籲大眾在治療癌症上,應抱著「及早發現,治療關鍵」的宗旨。 身體有痛,方為癌症警號? 痛楚是身體發出的警告訊號,提醒要留意疼痛部位的健康問題。

  7. 2024年4月12日 · 肺癌是本港的頭號癌症2021年更有近六千人患病創下記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