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31日 · 社會中心/莊立誠 黃柏榕 台北報導<p>"寶林"食安風暴持續延燒!週日上午,衛福部通報兩例新增個案,初步判定為腸胃炎。截至目前,共有28例,其中包含兩名死亡個案。醫師蘇一峰表示,就算冷凍的粿條有,只要拿出來炒完馬上食用還是沒有毒,因此讓他好奇質疑,代班的廚師做了什麼呢?</p>

  2. <p>台北市 / 黃種瀛 楊宗穎 李詩健 沈麗容 綜合報導</p> <p>寶林茶室這起食安案件,台灣首度出現的「米酵菌酸」引起關注。這種毒素要生長,對溫度、酸鹼值都有一定的要求,若是食品妥善冰存好,比較能避免產生「米酵菌酸」。但過去有不少人習慣,將熱飯放 涼 後再冰,醫師就提醒,室溫放太久 ...

  3. <p>台北市 / 李詩健 沈麗容 報導</p> <p>台灣首度出現米酵菌酸,這毒素由「唐菖蒲伯克氏」所稱成,而繁殖條件相當嚴苛,溫度須在22到38度間,酸鹼值不能小於六,醫師也提到「油」能大大增加米酵菌酸生成數量,而粿條為了防止沾黏,就會加入油,至於米酵菌酸生成後,不論加鹽、加辛香料 ...

  4. 生活中心/李世宸、嚴凱 台北報導 寶林茶室中毒案,已有14名患者驗出米酵菌酸,但毒從哪裡來? 中央帶回寶林廚房中,35樣食材採檢米酵菌酸都是陰性,而且米酵菌酸生成需要三大要件,不太容易產生。

  5. Q彈粿條繁殖出米酵菌酸,成了奪命餐點,現在外界都在想,這罕見毒素,究竟怎麼生成,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說:「要有一個特殊的細菌,叫做唐菖蒲伯克氏椰毒假單胞菌,它(成)長喜歡椰子,然後喜歡椰子的油,培養皿沒有油細菌活著,但沒有辦法產生

  6.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死亡案例解剖後,確認驗出「米酵菌酸」,衛福部也分享關於米酵菌酸的4大重點,強調米酵菌酸不會因為洗滌或烹飪破壞,只能預防,避免吃重複加熱的米麵食,也不要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澱粉發酵食品。

  7. 生活中心/李世宸、李管琯、李澤民、嚴凱 台北報導 寶林茶室中毒案,衛福部最新公布31例中毒個案中,14例驗出米酵菌酸,但採檢寶林茶室35樣食材都是陰性,毒究竟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