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8日 · 米酵菌酸是種毒素,由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中毒病人可能出現包括腹痛和嘔吐在內病徵,情況嚴重者可引致肝功能異常,甚至死亡。

  2. 2024年4月2日 · 米酵菌酸是什麼? 台灣姜至剛教授表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簡稱BA)它是來自於一個特殊的菌「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也就是過去提到的「椰毒偽單孢菌」,它是跟水、植物、真菌之間共生的細菌,會在一些植物環境中存在。

  3. 2024年3月29日 · 1mg即致命 「米酵菌酸」是什麼?米酵菌酸是一種毒素米或玉米製品保存不當,由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中毒病人可能出現包括腹痛和嘔吐在內病徵,情況嚴重者可引致肝功能異常,甚至死亡。

  4. 2024年4月17日 · 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又名伯克霍爾德菌)產生的一種粒線體毒素,曾經在印尼和中國曾爆發的椰子和粟米產品的食物中毒。 孟孟孝說:「米酵菌酸首次現身在椰子發酵餅(一種特殊的天貝)中,但隨後也零星出現在多種以米、粟米為原料的食品或發酵飲品、以及浸泡後的木耳。 在了解米酵菌酸之前,必須先弄懂唐菖蒲柏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它是一群革蘭氏陰性好氧細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 它們也常與其他動植物共生,危害或保護共生寄主,在人類身上也可以找到,像是囊狀纖維化患者的肺氣管黏液中也常見它的蹤跡。 這一群細菌的生理特色是擁有龐大的基因組,因此能合成出各式各樣具有不同生理活性的代謝產物,例如「抗生素」或「毒素」。 如何防範米酵菌酸? 限制菌體生長、抑制毒素.

  5. 2024年3月27日 · 早前台北榮總醫院毒物科主任楊振昌表示, 「米酵菌酸」是一種毒素,當米或玉米製品保存不當,可能產生Burkholderia gladioli菌,此細菌可能再洐生出「米酵菌酸」毒素,一旦誤食,「米酵菌酸」會影響人主導能量的粒腺體,「如果身體沒辦法產生能量,就無法呼吸,對治療也沒有反應,就會死亡。 楊振昌表示,台灣沒有發生過「米酵菌酸」中毒前例,看外地文獻,印尼、莫三比克、中國大陸都曾發生「米酵菌酸」中毒案例,「米酵菌酸」中毒可從患者的胃液、血液採檢,來釐清。 其中2020年10月黑龍江省的「酸湯子(一種用水磨玉米粉發酵製成的麵條)中毒」事件,造成食用的1家12口中9人死亡;他表示,「米酵菌酸」沒有解毒劑,對於這類中毒者,只能給予支持療法。

  6. 2024年4月3日 · 台北信義區餐廳「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是台灣境內第一次驗出米酵菌酸,引發民眾對其他米製品會不會也有問題的恐慌。 台灣衛生福利部3日召開專家會議

  7. 2024年3月28日 · 米酵菌酸主要影響肝臟、腦、腎等重要器官,造成嘔吐、腹瀉、尿滯留、腹痛、過度出汗等症狀,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 寶林茶室|炎亞綸都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