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廣東 [ 編輯] 主條目: 廣東流行音樂.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後粵語地區的音樂從 粵曲 發展為流行音樂的過程由香港音樂界所主導。 至1970年代後期(近 改革開放 開始),最常接觸 香港文化 的 廣東省 成為 中國內地 流行音樂發展的先驅 [1] [2] 。 此階段的創作包括國語歌及粵語歌,1978年或1979年發表的《星湖蕩舟》(蔡衍棻作曲、吳國材作詞、陳浩光及王莉演唱 [註 1] )被視為第一首中國內地創作的粵語流行曲 [3] [1] :5-6 ,但此時期廣東的原創粵語歌不多,當時香港粵語樂壇進入興盛時期,廣東粵語歌手以翻唱香港歌曲為主,至1985年後當地原創粵語歌開始增多。

  2. 香港粵語流行音樂 ,指 香港 創作的 粵語流行音樂亦可用於指代音樂的創作製作和消費的背景 [1] ,是粵語流行音樂的主要部分。. 粵語流行音樂於1970年代初期由《 鐵塔凌雲 》(許冠傑作曲及主唱、許冠文填詞)及《 啼笑因緣 》一曲 [2] (顧嘉煇作曲、葉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發展歷程
    • 代表人物
    • 發展簡史

    粵語流行歌曲,一般指香港的用粵語(廣東話)唱的流行曲,由於香港的原創作曲家是廣東人,又叫廣東歌。一般所指是近代的“粵語流行音樂”,香港自1970年代起,由蓮花樂隊主音歌手許冠傑所帶動的一股潮流,其後蓬勃發展的粵語流行歌曲;這一定義亦正符合了大部分1970年代或以後出生的香港人對“粵語流行歌曲”的認知範圍。一如其他流行音樂,粵語流行曲是一種商品;一種反映某段時期社會面貌和價值觀的商品。

    •中文名:粵語流行歌曲

    •外文名:Canto pop

    •簡介:香港的用粵語唱的流行曲

    •成就代表:許冠傑的《鐵塔凌雲》等

    50年代

    1950年代前的香港社會結構大致可分三為階層:上層是英國殖民政府高官、外資商行高層與一小撮華人商辦與富商;中產階層只占少數;下層是傭工、文員、和占大多數的勞動人口。各階層的交往與流動不多,涇渭分明,絕少互相溝通。但1949年大量移民湧入香港,香港人口激增到250萬人,是戰前的四倍多。新移民之中,除了少數的資本商家和專業人士外,絕大部份都是操粵語的廣東農村居民,在1950年初期,真正流行的音樂是粵曲。 從粵劇滋生出純演唱的粵曲歌壇,將全出粵劇化整為零,在民間流傳,一般歌壇附設在茶樓之內,供人品茶聽曲,消費尚算普及,平民可以負擔,在五十年代初期,十分興旺。

    60年代

    及至1960年代時,也是香港粵語電影流行的年代,不少香港電影更賣埠東南亞等地而大受歡迎,譚炳文、鄧寄塵和鄭君綿等當時的電影演員均曾推出唱片。當時粵語流行音樂只是粵語電影的附屬品,未能獨當一面成為藝人發展的事業。而且一般香港粵語片中粵劇風格的唱腔亦不易受年輕人的喜歡,被認為是陳舊和市井的,好像“廟街王子”-尹光就是其中的代表。當時的大部份年輕人還是依舊偏好於英文歌曲和國語歌曲。1960年代後期,來自新加坡的鄭錦昌和麗莎打開香港市場,當時的鄭錦昌有“粵曲王子”之稱、而麗莎被稱為“粵曲王后”。他們的經典名曲包括《新禪院鐘聲》、《唐山大兄》、《相思淚》等,可是仍未令粵語流行音樂走出低下階層音樂的形象。其他當時的主要電影演員如陳寶珠、胡楓、呂奇、蕭芳芳等也有不少歌曲作品,主要是電影插曲。 早期香港的娛樂場所如酒廊、夜總會被英文歌曲及國語歌曲所主導,當時本地著名歌手較為現時香港人所熟悉的包括祖·尊尼亞(Joe Junior)與黎愛蓮(Irene Ryder)和泰迪羅賓(Teddy Robin)等。英文歌曲主要流行的原因是演唱這類高級娛樂場所以上流社會的洋人為主,只有少數華人較有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來負擔這類高級消費。

    70年代

    1974年-粵語流行曲分水嶺 1974年,仙杜拉(Sindokla)被邀請主唱《啼笑姻緣》,而事前她是一位從未演唱過粵語歌曲的英文歌手。此曲由顧嘉輝作曲和葉紹德填詞作為一首電視劇主題曲,在優美的旋律配合文雅的歌詞加上電視劇做成的流行風潮,一度成為當時的熾熱音樂。 港產電視劇在1970年代開始的流行,為粵語流行曲注入強大動力。電視劇的主題曲不少都能成為流行一時的經典。當中以無線電視音樂總監顧嘉輝的作曲最為人所熟悉。很多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由顧嘉輝作曲、黃沾填詞的電視劇主題曲,至今仍被奉為粵語流行曲的經典作品。 許冠傑主唱的《鐵塔凌雲》可以說是近代粵語流行曲的濫觴。1970年代初香港無線電視節目《雙星報喜》好評如潮,主持節目的許冠文和許冠傑兩兄弟因而名利雙收(其兄弟許冠英後來也有涉足娛樂圈,人稱許氏三兄弟),之後他們到世界各地旅遊,觸發了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許氏兩兄弟思鄉之情,回港後許冠文寫了《鐵塔凌雲》的歌詞,由許冠傑主唱,在新一輯的“雙星報喜”內發表,結果反應空前理想而大受歡迎,帶動了香港當代粵語流行曲的發展。 在許冠傑的《鐵塔凌雲》得到好評之後,其他歌手紛紛改變唱國語歌及外語歌的路線,其中最有名的,有溫拿樂隊、徐小鳳、羅文、甄妮、林子祥、關正杰、葉麗儀等。社會的氣氛逐漸改變,人們開始不再認為唱英文歌和國語歌才是高格調的表現。 這時期美國流行音樂權威雜誌《告示版》(Billboard)上出現“Cantopop”這個英文專用名稱稱呼粵語流行曲。 作詞風格上的改變 早期的粵語時代曲,有兩極化的填詞現象:一部份像粵曲一樣,用較嚴謹的書面語甚至文言文寫作歌詞。這一類比較文雅的歌曲至今仍為人熟悉的,有《天涯孤客》、《啼笑姻緣》與《一水隔天涯》等等;另一類就是人們所說的“鬼馬歌”,以香港地道的廣州話口語填詞,歌唱的內容就像一般對話一樣。因為它的內容每每幽默灰諧,描寫一般市民大眾的經歷和感受,所以得到草根階層的共鳴,故有這個名稱。例如:《半斤八兩》、《打雀英雄傳》。 “為怕哥你變咗心,情人淚滿襟。愛因早種偏葬恨海里,離合一切亦有緣份。”-《啼笑姻緣》“六嬸三太公 大眾開台喇面似蓮蓉 又放工打餐懵 圍埋砌幾圈論呀論英雄”-《打雀英雄傳》隨著粵語流行曲逐漸脫離“時代曲”的框架,新一代的填詞人(如黃沾、鄭國江、盧國沾等等),憑著他們的文學素養,在流行曲的歌詞上,作出史無前例的改革:摒棄傳統的“粵曲風格”,將歌詞寫得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同時開拓新的題材,撰寫非情歌,將“粵語流行曲”的熱潮推上高峰,並使“流行曲歌詞”升格到藝術層次。例如鄭國江所填寫的《故鄉的雨》,由薰妮在1979年主唱,可以見到一點藝術層次。 “母親的笑深深記 望著這信淚兒垂 念到故鄉倆老 願似燕子 家鄉飛去”-《故鄉的雨》

    公認的天王

    (以年齡排列) (被傳媒公認,在行業內外均被公認) 許冠傑、譚詠麟、鐘鎮濤、羅文、張國榮、陳百強、張學友、劉德華、黃耀明、郭富城、黎明、李克勤、古巨基、陳奕迅、謝霆鋒

    公認的天后

    (以年齡排列) (被傳媒公認,在行業內外均被公認) 汪明荃、葉麗儀、葉德嫻、徐小鳳、甄妮、葉蒨文、梅艷芳、林憶蓮、陳慧嫻、王菲、鄭秀文、陳慧琳、梁詠琪、容祖兒

    其他歌手

    (以年齡排列) 葉振棠、鄭少秋、關正杰、區瑞強、倫永亮、杜麗莎、關菊英、雷安娜、張德蘭、蔡楓華、周華健、黃凱芹、呂方、王傑、黃耀明、鄺美雲、林志美、劉美君、關淑怡、蘇永康、許志安、鄭伊健、周慧敏、李蕙敏、湯寶如、莫文蔚、梁漢文、鄭中基、孫耀威、黎瑞恩、何韻詩、側田、謝安琪、關心妍、林峰、方力申、張敬軒、薛凱琪、衛蘭、方大同、陳曉傑

    小曲主流

    由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粵語歌都系以“小曲”主流,即用粵曲方式唱流行歌曲,大多數粵語歌幾乎都是電影插曲,如韋秀蘭演唱的電影《一水隔天涯》同名主題曲《一水隔天涯》 ,蕭芳芳的《郁親手就聽打》等。

    許冠傑

    粵語歌紅歌無紅人,這種現象一直到許冠傑出現就開始不同,60年代後期,許冠傑因主持而走紅,1974年,許冠傑推出《雙星情歌》令粵語歌形象提升。除了許冠傑,另一個突破是顧嘉輝的《啼笑因緣》。他們二人的努力使一些只肯唱英文歌的歌星,都開始改唱粵語歌,例如林子祥、羅文、甄妮、陳潔靈、譚詠麟等等。 1979年香港電台舉辦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選舉,是對粵語流行歌曲的肯定。

    全盛時期

    粵語歌形象提升之後,很多填詞人和作曲家都開始寫一些嚴肅性和藝術性的粵語歌,其中幾個代表人物有黃沾、鄭國江、盧國沾、鄧偉雄、黎小田和顧嘉輝等。而粵語歌逐漸成為香港樂壇主流,歌星亦開始要求包裝,於是出現好多偶像歌星,幾個代表人物有許冠傑、徐小鳳、羅文、甄妮、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都以形象同包裝突圍,紅到爆燈。那個時期也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中國內地和台灣地區也有人聽粵語歌,甚至試唱。其他歌星如林子祥、陳百強、鐘鎮濤都唱到幾乎所有中文地區有歌迷。

  3. 說明. 子分類. 此分類包含以下 6 個子分類,共 6 個。 何韻詩粵語專輯 ‎ (9個頁面) 十大中文金曲 ‎ (6個分類, 67個頁面37個文件) 粵. 粤语歌曲 ‎ (20個分類, 334個頁面) 粵語歌手 ‎ (1個分類, 29個頁面) 達明一派歌曲 ‎ (2個頁面) 陳奕迅粵語專輯 ‎ (27個頁面) 「粵語流行音樂」分類的頁面. 此分類包含以下 18 個頁面,共 18 個。 香港粵語流行音樂. Beyond歌曲對照表. CASH金帆音樂獎. Crying in the Party. 尋知己. 年粵日. 廣. 广东流行音乐. 明年今日. 是但求其爱. 歌神. 海闊天空 (Beyond歌曲) 漫步人生路 (鄧麗君歌曲) 獅子山下 (歌曲) 粵語流行音樂.

  4. 粵語流行音樂英語Cantopop),又名香港流行音樂或廣東歌通常指於香港創作的音樂亦可用於指代音樂的創作製作和消費的背景粵語流行音樂於1970年代中期由鐵塔凌雲》(許冠傑作曲及主唱許冠文填詞啼笑因緣一曲)。

  5. 維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香港粵語流行音樂 ,指 香港 創作的 粵語流行音樂亦可用於指代音樂的創作製作和消費的背景 [1] ,是粵語流行音樂的主要部分。. 粵語流行音樂於1970年代初期由《 鐵塔凌雲 》(許冠杰作曲及主唱、許冠文填詞)及《 啼笑因緣 ...

  6. 粵語流行音樂英語:),又名廣東歌是指歌詞以粵語為主的流行音樂其中來自香港的作品為主要部分並主導了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