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6月11日 · 羅大佑曾與張艾嘉於1982~1983年交往,據稱羅大佑若干情歌創作與張艾嘉有關(如《小妹》)。 但由於觀念差異,兩人以分手收場。 羅大佑以名作《是否》一曲紀念兩人的感情。

  2. 羅大佑曾與張艾嘉於1982~1983年交往,據稱羅大佑若干情歌創作與張艾嘉有關(如《小妹》)。 但由於觀念差異,兩人以分手收場。 羅大佑以名作《是否》一曲紀念兩人的感情。

    • 參與歌手
    • 創作背景
    • 影響

    男歌手

    部分獨唱兼合唱 1. 余天、李建復、洪榮宏、王夢麟、費玉清、齊秦 合唱 1. 巫啟賢、包偉銘、包小松、包小柏、王日昇、文章、「水草三重唱」(黃元成、許環良、許南盛)、江音傑、李宗盛、吳大衛、林禹勝、施孝榮、岳雷、徐乃麟、徐瑋、姚乙、張海漢、童安格、楊烈、楊耀東、廖小維、羅吉鎮、鍾有道

    女歌手

    部分獨唱兼合唱 1. 蔡琴、蘇芮、潘越雲、甄妮、林慧萍、王芷蕾、黃鶯鶯、陳淑樺、金智娟、李佩菁、齊豫、鄭怡、江蕙、楊林 合唱 1. 張艾嘉、張清芳、成鳳、「百合二重唱」(李靜、周月綺)、李碧華、何春蘭、陳黎鐘、黃慧文、芊苓、林淑容、邰肇玫、唐曉詩、麥瑋婷、許慧慧、賴佩霞、藍心湄 舞者 1. 藍心湄、王彩樺、陳謙米、重岸二、沉波欣

    1985年,非洲衣索比亞發生饑荒。為援助饑民,美國歌手以稍早英國群星合唱的公益單曲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為藍本,組成「USA For Africa」,推出合唱歌曲We Are the World(天下一家),專輯版稅捐作賑災用途,迴響極為熱烈,並募得鉅款。流風所及,世界各地多有仿效者。
    1985年,《明天會更好》原宣佈在10月10日雙十節上市,但在各界翹首企盼下,卻延期到了台灣光復節40周年;1986年則是「國際和平年」。《明天會更好》的創作初衷,即是模仿We Are The World「群星為公益而唱」的形式,呼應世界和平年的主題,並紀念台灣光復40週年。
    因為當時台灣發生江南案、十信案、國信案,社會氣氛低迷,藝人希望動用力量,為社會做「啦啦隊」,做一點打氣工作。
    《明天會更好》邀集的華人歌手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唱片公司,打破了簽約的限制。專輯製作單位以「明天基金會籌備會」的名義,邀集台灣當時最知名的唱片公司包括飛碟唱片、喜瑪拉雅音樂、新格唱片、歌林唱片、滾石有聲出版社、鄉城唱片、寶麗金唱片、麗歌唱片、光美文化、上華唱片、點將唱片、科藝百代、福茂唱片等參與這張專輯,並由各家唱片公司競標發行權。專輯售出的盈餘由後來標得專輯發行權的藍與白唱片捐給中華民國消費...

    香港

    1. 1985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的結束曲為林振強填詞的粵語版《明天會更好》,梅艷芳、張學友、蔡楓華、彭健新、蘇芮、許冠傑、鄺美雲、張國榮、林子祥、譚詠麟、陳慧嫻、夏韶聲、呂方、關菊英和李中浩合唱。 2. 1986年香港電影《英雄本色》中,當老師的女主角出現時正在教學生唱原版的《明天會更好》,而電影英文譯名「A Better Tomorrow」也取自這歌歌名。 3. 1987年,香港TVB推出類似《明天會更好》群星陣營的《地球大合唱》,邀集群星為公益獻唱,兩者常被相提並論。 4. 2001-2020年在香港歷史博物館開設的常設展覽「香港故事」,最後一個展廳播放《1841至1997中港關係回顧》的十分鐘短片,短片回顧到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時,背景音樂為《明天會更好》。館長兼策展人丁新豹在2015年評價「坦白說最後一首歌選用《明天會更好》,我是有點後悔的,應該更中立一點。」

    中國大陸

    1. 1990年代至今,中國大陸的中小學老師經常會把《明天會更好》列為歌唱比賽的指定曲。 2. 2019年12月31日,TFBOYS和溫拿五虎於湖南衛視跨年盛典,合唱《明天會更好》,迎接2020年的到來。 3. 2020年1月25日(農曆庚子大年正月初一農曆新年春節)午夜零點零分零秒,《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明天會更好》由歐陽娜娜及全體演員合唱。在廣東珠海粵港澳大灣區分會場的珠港澳大橋敲響零點鐘聲。 4. 2021年2月11日(農曆庚子十二月三十除夕),《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以《明天會更好》由成龍、李玟、李易峰、周冬雨、朱一龍、張韶涵、高偉光、林鵬歌手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總部大樓一號演播大廳主會場。 5. 2022年,在B站有一些網友通過借其歌詞描述各動漫、影視、企業及行業等事物的情節及狀況 6. 2023年12月31日,海峽兩岸三十餘位電影人、音樂人合唱《明天會更好》,作為「2024兩岸跨年歌曲」,只發布了MV。

    台灣

    1. 《明天會更好》集合台灣樂壇眾多巨星合唱的空前創舉,加上朗朗上口的旋律,使這首歌大受歡迎,專輯在短短幾個月內便在台灣、香港等地售出25萬張以上,成為全球華人的公益典範。 2. 1986年9月6日,中華民國電視學會與《民生報》在臺北市中華體育館主辦「風雨送愛心:全國藝人聯合賑災義演會」,為韋恩風災的重災區賑災,以群星合唱《明天會更好》作結。 3. 2001年,為了呼籲反盜版,第12屆金曲獎特地請來羅大佑擔任主題曲〈2001明天要更好〉的總製作。羅大佑說,避免炒冷飯,因此決定將〈明天會更好〉加以改詞、重新編曲,同時也邀請了陶喆一起參與,賦予舊歌新風貌。〈2001明天要更好〉除了原有的編曲外,還有加入RAP、重金屬及電子音樂等四種版本,歌詞方面也找來了張艾嘉、張大春、羅大佑、李壽全等11人幫忙。參與演唱的歌手包括了蔡琴、潘越雲、大小百合、王夢麟、余天、鄭怡等原唱者,還有動力火車、五月天、林曉培、彭佳慧、孫燕姿等新一輩當紅歌手共襄盛舉。 4. 2003年,為防治SARS,東風衛視召集81位歌手合唱公益歌曲《手牽手》 5. 2005年初,台灣民間為響應救助南亞海嘯災民,召集近100名歌...

  3. 2024年6月11日 · 罗大佑 ( 台湾话 : Lô Tāi-iū ,1954年7月20日 — ),台湾男歌手、词曲作家、编曲家、作家、医师。. 1976年罗大佑进入乐坛 [1] ,1982年发表第一张个人专辑《 之乎者也 》,一推出就震撼了当时的台湾社会,有人称他在青年知识分子之间造成的反动思潮犹如 ...

  4. 羅大佑在未發行這張專輯之前,提早發表這張專輯的一些歌曲。. 民國66年(1977年),羅大佑參與電影《 閃亮的日子 》的歌曲創作時,發表《牧童》這首創作歌曲;一年之後,羅大佑參與《情奔》的電影歌曲創作的不久,發表《稻草人》這首創作歌曲;1979年 ...

  5. 《皇后大道東》(英語: Huánghòudàdàodōng (Queen's Rd. East) [1] )是一首香港 粵語 歌曲,由羅大佑作曲、花比傲編曲、林夕填詞、羅大佑和蔣志光合唱,收錄於1991年的群星專輯《皇后大道東》。

  6. 2024年6月20日 · 《 皇后大道东 》(英语: Huánghòudàdàodōng (Queen's Rd. East) [1] )是一首 香港 粤语 歌曲 ,由 罗大佑 作曲、花比傲编曲、 林夕 填词、 罗大佑 和 蒋志光 合唱,收录于1991年的群星专辑《皇后大道东》。 歌曲运用多个跟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英国 相关的象征和隐喻,描绘了香港社会面对1997年 主权移交 的心态。 《皇后大道东》面世后不久便随即被中国大陆列为 禁歌 ,直至2000年香港局势大致趋向稳定,《皇后大道东》才终于获解禁。 2019年6月19日,因香港发生 反修例运动 ,再度被中国大陆列入禁歌名单当中 [2] 。